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燕飞  刘苓  张敏  孟永  史云科  郭涛 《重庆医学》2015,(17):2341-2343
目的 研究倦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的影响,为今后对伴有倦怠等负性情感的ACS患者早期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首次发生ACS而首次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计算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用哥本哈根倦怠量表中的一般倦怠子量表评估患者的倦怠水平,按照倦怠评分的上四分位数P75将患者分为高倦怠组和低倦怠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倦怠组GRACE危险评分高于低倦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508分 vs.110.867分,t=2.746 3,P=0.007 2);以GRACE评分为应变量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在排除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和家族史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一般倦怠”与GRACE评分呈线性关系(P<0.01),“一般倦怠”每增加1分,GRACE危险评分增加1.256分.结论 GRACE危险评分对ACS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病死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倦怠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伴有倦怠的ACS患者近期或远期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组比较的方法,分别选取43例和29例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TCA和药物治疗,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随访他们的生活质量.结果 PTC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结论 PT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疗效.  相似文献   

3.
PT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T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组比较的方法,分别选取43例和29例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TCA和药物治疗,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随访他们的生活质量,结果 PTC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结论 PT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疗效。  相似文献   

4.
戈睿佗  王曼虹  虞旭东  张利勇 《浙江医学》2011,33(4):523-524,528
目的 探讨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7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空腹血糖(FBS)水平分为3组:A组FBS<5.6mmol/L,B组5.6≤FBS<6.1mmol/L,C组FBS≥7.0mmol/L.对3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30d内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ACS患者其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C两组与A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均P<0.01) B、C两组与A组比较多支病变增加,植入支架数明显增多(P<0.05或0.01),C组与A组比较B2、C型病变增多(P<0.05) 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B、C两组与A组比较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明显增多(均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高(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提示AC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问卷及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对同期行PCI术及非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I组AMI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MIDAS评分分别与入院时、出院后3~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PCI组AMI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MIDA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后3~6个月生活质量MIDAS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组与非PCI组AMI患者出院前后生活质量MIDAS评分变化幅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I术与非PCI术均可显著提高AMI患者住院期问的生活质量,但PCI术提高生活质量的幅度高于非PCI术;PCI术可以提高AMI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而非PCI术则对出院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抽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MPO水平测定、评估Gensini评分,随访6个月,记录其预后情况.观察MPO水平变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  相似文献   

7.
刘忠民  张秀英 《医学综述》1995,1(11):522-523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皮质醇(F)水平的研究,国内报告甚少,本文对27例患者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AL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8~66岁,中位年龄39例。均符合我国的诊断标准[1]。其中ALL5例,M25例,M36例,M55例,M62例,分类不明2例,恶组2例。1.2 对照组 健康成人20名,男9名,女11名,年龄16~89岁,中位年龄38岁。1.3 方法 均于上午8时(8AM),下午4时(4PM)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试剂盒系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放免室产品,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FJ-2008r自动计数器进行检测。2 结…  相似文献   

8.
蔡燕军  项美香 《浙江医学》2014,(16):1395-139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06-2013-01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3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组)20例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5例,检测患者血液中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超声心动描记术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BNP水平的因素。结果 NSTEMI组的BNP、CRP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UA组和STEMI组(均P<0.05),UA组的BNP、CRP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STEMI组(均P<0.05)。NSTEMI组、UA组LVEF均低于STEMI组(均P<0.05),NSTEMI组与UA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BNP>250ng/L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BNP≤250ng/L者(P<0.05)。CRP、Gensini积分与BNP呈正相关,LVEF与BNP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ACS患者的BNP水平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管理调查量表和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160例N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NS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或者较差水平;NS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S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对NS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给予引导,强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 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 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9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是否合并出血分为两组,查阅病历报告与医疗文书,分析患者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因素、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溃疡史、心衰史、GPⅡb/Ⅲ受体拮抗剂使用因素与术后肝素使用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溃疡史、心衰史、GPⅡb/Ⅲ受体拮抗剂使用因素与术后肝素使用因素的ORmin>1,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溃疡史、心衰史、使用GPⅡb/Ⅲ受体拮抗剂与术后未使用肝素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出血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4~96)小时。观察两组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严重不良反应少。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怯红晓  董平栓 《医学综述》2008,14(20):3160-316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本文综述替罗非班在老年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抑郁是否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稳定性间发挥中介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ACS患者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OCT指标包括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TCFA以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衡量)、斑块破裂、富脂质斑块、血栓、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结果 165例(53.1%)患者发病前1年内发生生活事件,67例(21.5%)患者存在抑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是TCFA〔OR=1.029,95%CI(1.016,1.043),P<0.001〕、斑块破裂〔OR=1.022,95%CI(1.010,1.034),P<0.001〕、富脂质斑块〔OR=1.018,95%CI(1.005,1.031),P=0.005〕、血栓〔OR=1.032,95%CI(1.014,1.050),P=0.001〕、胆固醇结晶〔OR=1.013,95%CI(1.002,1.024),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SDS评分(rs=0.461,P<0.01)、脂质核心角度(rs=0.385,P<0.01)呈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65,P<0.01);SDS评分与脂质核心角度呈正相关(rs=0.406,P<0.01),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94,P<0.01)。路径分析及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示,抑郁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纤维帽厚度〔β=-0.117,95%CI(-0.157,-0.089),P<0.01〕及脂质核心角度〔β=0.114,95%CI(0.070,0.173),P<0.01〕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抑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早期筛查经历生活事件及发生抑郁的个体,有助于识别斑块不稳定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减缓不稳定斑块的发生进程,将ACS的防治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7.
张司兰 《河北医学》2012,18(6):785-78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两周后显效46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3.06%.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ICU收治的72例AC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术后并基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的用药。详细记录测量的各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水平(P0.05)。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P0.05)。结论 ACS患者施PCI术后增加瑞舒伐他汀药物的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并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涛  王晓梅 《河北医学》2009,15(11):1280-128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在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吡格列酮在降糖效应以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方法:84例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治疗1年,所有受试对象干预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s—CRP均明显下降,颈总动脉IMT降低。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并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60例ACS需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80例)和依诺肝素组(180例).治疗组PCI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0μg/kg弹丸式注射,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用药后12、24、48 h观察两组患者TnI值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 h及用药后3、6个月观察两组联合心脏事件(MACE).结果:替罗非班组与依诺肝素组比较术后24 h、3、6个月发生的联合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替罗非班对心功能有良性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有1例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CS可减少心肌损伤,对预后有良性影响,且安全性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