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腹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关于腹诊的记载尤为突出,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现将其运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4,19(5):29-30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 ,一共载有 3个建中汤。即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由饴糖 18g ,人参9g ,蜀椒 3g ,干姜 6g组成 ;小建中汤由桂枝 9g ,生姜 9g ,白芍18g ,大枣 12g ,饴糖 3 0g ,炙甘草 6g组成 ;小建中汤再加黄芪 15g ,即为黄芪建中汤。建中 ,就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有二 :一为脾胃之阳气 ,二为脾为之阴气。脾胃之阳气虚 ,则阴气盛 ;脾胃之阴气虚 ,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受阻 ,升降失司。因此 ,谈建中 ,必分阴阳二气 ,上述三个建中汤 ,是建立脾胃之阳气 ,还是建立脾胃之阴气呢 ?笔者…  相似文献   

3.
腹诊是祖国医学颇具特色的诊法之一 ,这在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较为完整的体现 ,其中尤以记载杂病部分的《金匮要略》最为突出。现就《金匮要略》中有关腹诊的内容探讨如下。1 望诊望诊的内容主要是望腹之形状、大小 ,腹皮色泽 ,有无青筋显露、异常突起、包块、跳动等等。如《金匮要略》中对望腹之形状、大小的记载 :“黄家日晡所发热……其腹如水状 ,大便必黑”,“皮水……其腹如鼓”,“……病水腹大 ,小便不利”,“肝水者 ,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妇人少腹满如敦状……”等。针对这些腹部膨满胀大的外观形状以及上下窄中部宽的特殊形状 …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目”共达三十余处。其描述“目”的变化,有目正圆、目不得闭、目赤如鸠眼、目四眦黑,两目黯黑、目鲜泽、目如脱状、目浮肿、目肿大、目黄肿、目泣自出、目如卧蚕状、目睛晕黄、目睛慧了、直视不能眴、目赤、目青、目瞤、目瞑、目眩等。本文拟就《金匮》目诊的具体运用,予以简要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金匮要略》脉诊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芬 《国医论坛》2001,16(1):9-10
探析《金匮要略》的脉诊运用,展现仲景凭脉识病、确定病位、推求病因病性、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独到之处,并具有广泛、准确、巧妙等特点,进而说明该书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本文仅就书中对四诊的运用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本文就其著《金匮要略》中有关审脉求因、以脉测症、以脉别症、舍症从脉、以脉测预后、以脉论治等方面,展示其运用脉诊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9.
姜秀云  孙洁 《江苏中医》1997,18(4):39-40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本文就其著《金匮要略》中有关审注因、以脉测症、以脉别症、舍症从脉、以脉测预后、以脉论治等方面,展示其运用脉诊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10.
范晔 《北京中医》1992,(4):36-38
张仲景非常重视脉诊,《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前二十二篇皆冠以“××病脉证并治“字样。在总共398条原文中,明确记载脉象的达140余条。书中脉诊的运用颇具特色,下面仅就所学作一浅析。一、以主脉指导辨证凡病皆有主证,同时也各有其特定脉象。《金匮要略》在此方面之运用颇具匠心。如《水气病》篇云:“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水为阴邪,阳虚气化不行,血脉受阻而见沉脉,可逐下其水以治之。又如《疟病》篇说:“疟脉自弦”。指出疟疾病主脉为弦。再如《痉湿暍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发掘《金匮要略》泽漆汤证的治法机理,探讨了泽漆汤证的治疗法则,揭示了泽漆汤治疗的病位、病机和疾病。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引证实验结果说明泽漆汤治疗肺癌的可行性。泽漆汤逐水通阳、消痰散结、健脾扶正、清化郁热,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治法,临床主要治疗肺癌、转移性肺肿瘤病等。其治法重视对病位的脏器气机调理,顺应脏腑特性,疏理肺脏气机。肿瘤病正气大虚,脾为后天之本,治当培本,是一大要义。泽漆先煎,去其毒性,为护正安胃之举,时时不忘顾护胃气之义。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妇人产后腹痛为产后常见的病证之一,其产生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鉴别诊断相对比较复杂,故诊察妇人腹部的某些病理征象(即腹证)显得较为重要。在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腹证的综合研究基础上,从中医腹诊的角度讨论了《金匮要略》妇人产后腹痛中六个方证的腹证特点,冀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清法是《金匮》提出的重要治法之一,它具有退热清火、保津除烦、解渴解毒的作用。热邪或在卫在气、在营在血,或在脏腑,或内伤、外感,本书论之较详,涉及条文约有73条之多,方剂40余首,药味达60多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的三首建中方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创立了建中法。该法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颇具价值。而历代医家多分别对其三首方剂进行探讨,作为建中法的专门论述则属少见。即便是对其方剂的探讨,也存在分  相似文献   

15.
陈国权 《河南中医》2012,32(5):529-531
厚朴七物汤证主证为发热10日左右出现腹满,此为外邪由太阳内传阳明.此证中“脉浮数”主表证,“饮食如故”并非指饮食正常,而指饮食与往常一样,方中用大黄是取其通腑泄热之力.从本证的治疗可以看出,《金匮要略》中所论杂病多系外邪入侵所致,有表证或外邪者服药后并非皆有汗出,服药后有汗出者并非皆有表证,对表里同病的治疗既有先表后里者,也有先里后表者,更有表里双解者.  相似文献   

16.
仲景在诊治杂病时,十分重视观察眼部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的整体观。为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本文特就《金匮要略》中有关目诊的内容整理如下。目诊涉及内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仲景目诊的内容主要为对外眼形态色泽的观察、对患者自觉症状的推求。这些观察虽属初步,但内容已较全面,  相似文献   

17.
目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金匮要略》中有不少有关目诊的内容。本文仅就此予以整理、介绍,以供临床参考。一、望目色《金匮要略》所论目色改变的情况,有目赤、目四眦黑、目青、目黯黑、目睛晕黄等,以此作为诊断病证的依据。 1.目赤:《金匮要略》第2篇第七条指出,目赤可见于痉病,反映邪郁化热而上冲。第3篇第13条曰,狐惑病可见目赤如鸠眼,此乃血分有热、随肝经而上注于目之征。  相似文献   

18.
王满囤  王董臣 《河北中医》2012,34(2):215-216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叙述了2个症状:烦、不得眠,但属寒热虚实何证?我们在临床中运用中医四诊结合腹诊辨证(即多诊互参),对酸枣仁汤方证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满囤  王董臣 《河北中医》2009,31(11):1655-1656
临床中少阴病是常见病证,属肾脾虚寒,虚证用腹诊无压痛体征,实证热证则有压痛。临床中用腹诊可辨其虚证或实证,下面以辨附子汤证为例,根据《伤寒论·少阴篇》有关辨附子汤证之论述和多年临床经验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脉诊与腹诊均属于切诊的范畴,为张仲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宜将脉诊与腹诊相结合,方能更全面地诊察疾病、判定证候,并有利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机率.脉诊与腹诊相结合,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轻重(如大结胸证与小结胸证、大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鉴别诊断相类似的疾病(如痞证与结胸证、蓄水证与蓄血证),辨明虚实情况(如阳明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