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病证进行深入探讨,为蒙医辨证规范化提供依据。井对蒙药当贡-3的配方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临床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证候分析,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学范畴,以蒙医学理论推出新的治疗方案并从豪药学、方剂学角度分析当贡-3的功效,明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学理论依据。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与蒙医学所述心刺痛的楚斯盛型或血型累茂白脉时临床表现多数相对应,此时应用当贡-3治疗有充足的蒙医学理论依据。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数由巴达干偏盛凝固心脏之楚斯影响赫依楚斯运行所致。且蒙医楚斯盛型或血盛型累茂白脉不稳定型心绞痛时予当贡-3辅助治疗是完全符合蒙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及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蒙药广枣七味散为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广枣七味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蒙药七味广枣散为主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蒙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结果:57例中显效2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无加重病例;总有效率为90.9%。  相似文献   

3.
简述蒙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冠心病(CHD)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或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蒙医治疗冠心病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就蒙医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蒙医学把冠心病归类为"心刺痛"范畴。冠心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归人心刺痛各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蒙药沉香八味丸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沉香八味丸)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周期为30天。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蒙医症候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4.61%和94%,蒙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4.61%和98.46%。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沉香八味丸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安全、疗效好,远期效果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饮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饮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复方丹参饮,对照组应用通心络胶囊,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53.33%)。结论:复方丹参饮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互结证是临床常见证候。通过对该证候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深化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确立益气养阴、凉血散瘀为治疗大法,阐明该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科学性和重要地位,有利于拓宽临床思路,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休息、扩冠、抗凝、降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蒙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T改变及硝酸甘油剂量的减停等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在治疗4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心电图疗效、临床症状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蒌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瘀互组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西医内科基础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丹蒌片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通过统计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总结丹蒌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5.8%、91.2%、89.6%、8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蒌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本文中所治疗的均为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稳定1个月以上)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蒙医蒙药治疗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很有推广使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疗效,证候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60.98%);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73.81%)高于对照组(41.46%)。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评价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汤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心绞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汤治疗,2组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hs-CRP、FIB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养心汤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心活血通脉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养心活血通脉膏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0.7%、92.6%,对照组分别为75.0%、61.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心活血通脉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修颖 《河北中医》2010,32(7):981-983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对此病只能短期稳定症状,远期疗效差。笔者采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自制冠心膏内服配合冠心贴贴敷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45例,并与西医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预后严重的疾病.严重发作常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劳动力也大大受到影响,因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蒙医"心刺痛"之范畴,以冠心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归入心刺痛各型.《四部医典》[1],《哲对宁诺尔》[2]将心刺痛分为赫依性心刺痛、齐素性心刺痛.《蒙医内科学》[3]分为赫依偏盛型、齐素偏盛型、黏性心刺痛3种.  相似文献   

16.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39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患者每周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运动持续时间、达到ST段压低1mv的时间及运动开始至心绞痛发作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六君子汤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抗凝及溶栓治疗,但临床观察发现,抗凝、溶栓治疗弊端较多,且有时疗效也不确切,为寻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久治不愈有癌变倾向,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蒙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有其独特的认识。笔者就蒙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蒙药治疗及传统疗法、疗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效果分析。方法:根据本院制定的患者选入标准随机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个组进行医治。将选取硝酸异山梨酯片为医治计划的5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而另外的50例患者则是选择复方丹参滴丸为其治疗的首选方案并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对血脂的调节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高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平均值下降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高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平均值下降比较显著(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并且该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此药是值得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外,治疗组50例另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对照组50例另予复方丹参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脂变化情况,并评价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2.0%;组间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2.0%、30.0%;组间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