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窦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罗陆一教授运用温通心阳、温运脾阳、温补肾阳之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良好,选取典型病例3例,分析其病因病机及运药体会。  相似文献   

2.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痿证、痹证等疾病的临床经验,拓展了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雷根平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创新性提出食管癌的“虚实相因”病机,互为因果,循环往复,巧妙运用对药和角药,疗效突出。本文总结其常用对药和角药,归纳三棱-莪术、全蝎-蜈蚣、瓜蒌-半夏-皂角刺、土茯苓-萆薢-威灵仙、龙骨-牡蛎-磁石、槟榔-大腹皮-木香、枸杞子-补骨脂-淫羊藿的药物配伍特色,并分析雷根平教授治疗食管癌选药配对的依据,以指导专科用药,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国华老中医临证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强调使用时应把握"表里同病而里虚未甚、阳虚外寒"的病机关键。本文从其方证特点、辨证要点、用法用量、随症配伍及现代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张树田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温经散寒,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该方配伍严谨,组方巧妙,麻黄配附子,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  相似文献   

6.
例 1:治手指溃疡久不收口。患者 ,女 ,50岁 ,因左中指中节被刺伤后感染化脓 ,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中药汤剂 (清热解毒之品 )数十剂 ,2个月余效差。局部时有脓血流出 ,久不收口 ,西医外科建议截指 ,病人拒绝 ,求治于笔者 ,查血常规、血沉均无异常 ,左中指皮肤及指甲稍紫黯 ,其指尖有凉感扪之其指亦发凉 ,平时常畏寒 ,据其脉沉紧而迟 ,舌质淡、薄白苔。辨证为阳虚寒凝。拟阳和汤方加减 :黄芪 60 g,当归 12 g,川芎 10 g,白芷 10 g,白芥子 10 g,鹿角霜12 g,熟地 12 g,制南星 6g,细辛 3g,桂枝 12 g,清半夏10 g,降香 10 g,皂角刺 6g,细辛 6g,…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临床运用葛根药对的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结合古今文献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总结何师临床使用的葛根相关药对及其辨证机制、应用特色,并举临床验案二则加以佐证。[结果]何师认为,葛根具有升发清阳、上通窍道、外发腠理、内和营卫、畅达四肢、分清化浊之诸效用,配伍川芎、丹参等能祛瘀活络;配伍桂枝、芍药能生津通脉;配伍石楠叶、天麻等能入脑通窍;配伍天花粉、生地黄等能升清降浊;配伍菟丝子能升发元阳、填补天癸。何师临床运用葛根及其药对治疗痹证、痉病、头痛、耳鸣、消渴、下利、闭经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验案二则各参辨证,分别取葛根升发元阳,畅达气血之诸效,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调整葛根用量,或取性或存用,使达药效。[结论]何师临床重视在辨证指导下应用葛根药对,配伍经验独到,临床应用灵活,治疗效果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分别从肺系、心系、脾胃、肝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以及其他病证进行总结归纳,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0,29(11):131-131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当以"阳虚寒滞"见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润、脉迟缓为辨证要点。针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系历代医家临床用药经验总结.有的药对相须配伍以增强疗效,有的药对相畏配伍或相杀配伍来降低毒副作用.药对是连接单味中药与方剂的桥梁,是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药对也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方剂[1].麻黄辛温性燥,临床上常配伍甘草,以降低麻黄的毒副作用,还可以起到调和诸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冼绍祥教授认为心系病证的基本病机为气虚痰浊血瘀,治疗多以养心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用药味简效专,积累了有岭南特色的对药、角药配伍使用经验。临证治疗心衰、眩晕、胸痹心痛、心悸、不寐、脂浊等心系病证时,对药常取党参-五指毛桃健脾益气,牛大力-千斤拔补虚健力,布渣叶-红曲祛痰消浊,鸡血藤-地龙化瘀通络,延胡索-救必应活血止痛,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甘松-琥珀定惊止悸;角药多选覆盆子-金樱子-杜仲益肾缩尿,夜交藤-合欢皮-远志养心安神等,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肿瘤患者大多有血病的证候表现,李铁教授立足传统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运用中药血药为患者治疗。李铁教授提出对于肿瘤患者治疗的“平衡疗法”,着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遣方用药时,以传统经方为主,配合与患者症状相对应的中药血药以补血之虚、化血之瘀、清血之热、散血之寒,不仅缓解了患者痛苦,也延长了患者的寿命,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承陈祖皋先生临床用药经验,研习其用药特色。[方法]通过复习有关本草医籍,将陈师常用对药与角药加以总结整理。[结果]完成陈师桂枝、地骨皮,桂枝、甘遂,穿山甲、皂角刺,白芥子、九香虫,黄芪、天花粉,秦艽、白蒺藜,附子、细辛、石膏,黄芪、知母、太子参等8组对药与角药的总结。陈师是一位烙有深刻师承印记的老一辈绍兴名医,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其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善用对药和角药论治疾病。[结论]对药与角药是医者处方用药之主干,排兵布阵之良将。屡用方能达药,细究陈师用药经验,必将从中得到教益。  相似文献   

14.
高体三教授临床、教学50余载,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寒邪久凝、血脉瘀阻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疑难杂症。如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癥瘕(卵巢囊肿)、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创制少阴病表证证治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全方三味中药,味少而效专,各药气味相似,相互配伍,体制严谨,主从有序。笔者对其方中三药逐一分析,其后列出各药现代药理研究进展,以体会经方的奥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少阴太阳两感的处方,其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者根据本方所主乃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致病的特点,移治杂症,常常取得显著疗效。现举几则以就正于同道。1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女,42岁。2003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1周前因受凉突发头部左侧疼痛伴面部肌肉抽搐,经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西药治疗后面肌抽搐稍止,但头痛仍存,且剧烈时有如烧灼感,晨起恶心,面浮口淡,胃纳欠佳,舌淡苔少,脉沉细。此乃肾阳亏耗,浊邪上逆,与风寒之邪相搏,蒙络蔽窍所致,治以温阳散寒,降逆通络。处方:生麻黄、吴茱萸、川芎、细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探讨汪悦教授运用风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痹证病因病机、风药功效、选药思路、配伍原则等方面介绍汪师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佐证。[结果]针对风邪、湿邪在痹证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汪师临证常根据邪气偏盛、病位证候等不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不同的风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散风邪、燥湿邪、行气血、止痹痛的效果。遣方用药时常将风药与祛湿药、化瘀药、补血药、养阴药、温阳药等配伍使用,每获良效。所举验案患者患有脊柱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辨证属正虚邪实、肾阳不足、风湿痹阻,治拟温阳益肾、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其中包括麻黄、独活等多味风药,收效甚佳。[结论]汪师灵活运用风药配伍组方以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陆一简介 罗陆一是著名的中医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科主任。同时,他也是中华临床医药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