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病因病机。[方法]收集近8年中药治疗EP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果]EP的产生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在"瘀",其中与"肝肾"两脏最为密切。治疗EP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药物种类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温里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药物种类分别为当归、川芎、桃仁。[结论]本研究再次深刻分析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EP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塞病中医证型和处方用药,探讨白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各证型、药物的类别及其出现频次、频率。结果共纳入58篇文献,涉及证型20个,其中常见证型为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占总频次的55.4%。证候要素中湿热占总频次的41.3%,阴虚占18.1%,阳虚占12.9%;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占总频次的94.4%。共计用药197味,可合并为19大类,其中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占50.6%。方剂共计66首,其中成方31首,自拟方35首,使用较多的成方是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结论白塞病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特点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文献检索探寻治疗老年肺炎的高频中药药物和药类,在此基础上总结老年肺炎的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87年至2017年关于老年肺炎的文献,利用SPSS 17.0软件,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高频药物和药类。结果:共纳入65篇文献的81首方剂。结果显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位居药物归类前5位;甘草、黄芩、苦杏仁、桔梗、鱼腥草居用药频次前5位。结论:本文总结治疗老年肺炎的高频中药及药类符合中医对老年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炎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并尝试探讨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方法:收集近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前列腺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导入Excel 2007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药复方的药物及四气五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并分析用药规律和提炼本病的药物核心组合及聚类新处方,最后总结并探讨前列腺癌的病机治法。结果:共收集到80个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共有177味中药纳入研究,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频次最高的药对是"白术-茯苓"频次为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为1的有6条,并聚类获得6对核心药物组合、3首新处方。结论:本虚标实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扶正法贯穿始终,以"扶正-活血-解毒"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辨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窍解毒为主线的治法,可为中医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用药参考,以通窍活血逐瘀法为主治疗前列腺癌的聚类新处方是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的方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肺纤维化用药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方法:以"肺纤维化"、"治疗"为"题名",时间"2005—2014",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的"跨库检索"检索所有相关文献。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382篇,筛选出129篇文献182种方药。治疗肺纤维化使用频率较高中药是黄芪、丹参;频次超过26次的中药中补气药占52%,活血化瘀药占48%;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累积频率达77.39%;病机中以气虚血瘀最多,占40.58%。结论:肺纤维化病机与虚、痰、瘀关系最为密切,以益气养阴、养肺化痰、活血通络和养肺清热为主要治法,益气、活血、清热中药使用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2005年1月-2015年9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统计药物所属类别及使用频次。结果经筛选,共纳入文献131篇,涉及中药复方131首、药物228味,药物总使用频次1416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430次(30.37%)、利水渗湿药233次(16.45%)、活血化瘀药184次(12.99%)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白术64次(4.52%)、茯苓62次(4.38%)、甘草52次(3.67%)、柴胡49次(3.46%)、白芍45次(3.18%)、黄芪44次(3.11%)、莪术43次(3.04%)、茵陈41次(2.90%)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数据挖掘中药汤剂复方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尖锐湿疣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10 000条治疗尖锐湿疣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139篇中医外治尖锐湿疣临床观察类文献,并分别归类其性、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为板蓝根、苦参、土茯苓、黄柏等,累计占总频次的69.92%以上,并从高频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中挖掘出最常用药对和药组搭配。功效角度:以清热药为主,其次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利水渗湿药等,累计占总频次的70.01%;药性角度:主要以寒性为主,其次是平性、温性药物,累计占药性总频次的70.04%;药味角度:以苦味为最,其次是甘味、辛味等,累计占药味总频次的69.11%;药物归经角度:以归肝经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胃经、心经、大肠经等药物,累计占归经总频次的71.49%。结论:尖锐湿疣病因病机以湿毒浸淫、瘀阻脉络、正气亏虚为主,临床上多选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调和气血之法治疗该病。该数据挖掘结果符合中医对尖锐湿疣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5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信息,按中药类别、功效以及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7篇,涉及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常见并发症10种,其中用于缓解术后肛门疼痛、减轻创缘水肿次数最多,总频次213(53.78%)。纳入中药类别共20类,其中使用频次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清热药(主要以清热燥湿及清热解毒药为主)、泻下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及止血药,总频次1 217(67.8%)。涉及中药单药142味,频次共1 795次,单药使用频次前10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参、黄柏、芒硝、五倍子、大黄、冰片、明矾、蒲公英、花椒、马齿苋,累计频率达45.99%。所用中药以苦寒类药物为主,其中苦味药物出现1 131次(44.34%),寒性药物出现1 211次(67.50%)。中药归经出现频次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经、大肠经、胃经,总频次达2 641次(50.78%)。结论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用药主要以清湿热为主,常从清热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生肌止痛止血等方面论治,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总结中医各家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近10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 筛选出277篇文献,共计186味中药,累积使用频次为7762味次.其中39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为常用中药;药物种类共18类,其中前7类占90.1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为92.89%;药味以辛、苦、甘为主,累积频率达86.53%; 27味虫类药,合计频次763味次,为全部中药的9.83%.结论 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这7类中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四气五味理论的活用、对虫类药物的重视,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涎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涎疗效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治疗小儿流涎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药物间关联度、核心组合、新方分析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小儿流涎方剂71个?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药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中国知网中收录文献治疗小儿流涎的中药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功效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清热利湿和补中和胃?遣方用药符合小儿流涎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探讨抑郁症在中医治疗中的证型分布情况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主题”为检索项,“抑郁症”“证型”“证素”“中药”“中医”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个中文数据库中检索2011年6月30日―2022年6月30日的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相关的文献。借助WPS软件建立中医治疗抑郁症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7篇;涉及证型67种;涉及的病位要素7个,病性要素14个;涉及的方剂共215方,药物类别17种,使用的药物共计160味,出现频次共计2 619次。(1)涉及的证型67种,其中常见的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共占41.05%。(2)在涉及的病位要素方面以肝为主,其次为脾、心;在病性要素方面以气滞为主,其次为气虚、阳虚。(3)涉及的药物共计160味,按功效分为17类,补虚药占28.75%,安神药占11.76%,理气药占11.53%。(4)中医治疗抑郁症所用的中药药性主要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上以脾经为主。结论: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复杂,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8-19
目的:研究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用药特点,为脐疗治疗IBS-D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检索源,从与脐疗相关的650本中医古籍文献中检索其中有关脐疗治疗泄泻的条文,应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脐疗用药40种,温热类药物共出现80频次,占62.50%;寒凉类药物共出现26次,占20.30%;平性药物共出现22次,占17.20%;辛味药物出现78次,甘味药出现43次,苦味药出现43次,酸、咸、淡、涩四种药味出现分别是14次、9次、8次、5次。结论:药性以温热类居多;味以辛、甘、苦居首,其中辛味药所占频次最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频度分析法分析中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症候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近5年中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挑选、分组后总结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药物归类,以及单味药的用药规律。结果:12篇文献可纳入,从病因病机可以看出。12篇文献都属于本虚标实,属于本虚的6篇属于阳虚(脾肾阳虚),8篇属于气虚(脾气虚),属于标实的血瘀12篇,属于痰浊有6篇,属于水湿者4篇,属于气滞者3篇。肩手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痰湿阻络、血瘀气滞。12篇文献总共用药52味,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分为11类,根据使用频次的高低依次为:活血类(100%),益气类为(83%),补血类(58%),熄风类(50%),祛风湿类(50%),解表类(50%),补阳类(42%),化痰类(42%),清热类(42%),温阳类(33%),利水类(33%)。其中益气类的黄芪(67%),活血类川芎(58%)和活血类桃仁及红花(42%)分别位于使用频次的前3位。结论:通过对近5年文献的总结,在中药治疗肩手综合征中医辨证以及用药规律方面为今后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卵巢囊肿的文献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探索卵巢囊肿的用药规律,并对其用药规律及现代药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整理、统计相关口服方药,并运用Excel软件和SPSS21.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药类及聚类分析,进而总结治疗卵巢囊肿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收录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复方83首,涉及中药142味,共出现1009频次,高频23味,活血化瘀药(33.20%)、清热药(15.46%)、补虚药(14.27%)、化痰止咳平喘药(8.92%)、理气药(7.63%)所占比例较大,共计802频次。对使用频次10次以上,排名靠前的34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和10个常用药对。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囊肿内服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再根据个体配合清热、补虚、化痰、理气等药物。卵巢囊肿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法、疏肝解郁法、理气活血法、健脾化瘀法、化痰消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将国内20年中有关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报道、资料及文献进行收集,统计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的用药类别、主要药物以及频次等,分析现代中药复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类别和常用药物的总结,可看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为主要组方;根据中医中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用组方中所涉及的药物,将其具体使用频次进行了统计,其中占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丹参、山楂、柴胡、茯苓、葛根、郁金、茵陈、泽泻、黄芩和甘草。结论中医学认为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痰相互博结,常采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以及清热解毒药等中药复方药物。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1月-2010年10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大肠癌文献,通过频次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大肠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大肠癌证型7个,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常见证型,占63.03%。大肠癌成方96首,补益剂、理血剂、泻下剂占70.83%。大肠癌用药共184味,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清热、利水渗湿类药和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占67.10%;结论:中医诊治大肠癌证型和方药规律的分析结果可为目前大肠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19-921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治疗耳鸣的常用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登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中医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统计分析常用中药用药频率及药物协同关系规律,绘制协同药物网络图,抽取其中三层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药协同关系分析显示治疗耳鸣药物按照健脾益气、滋阴补肾、祛湿化痰熄风的规律分布。结论:常用中药用药规律与病因病机相符,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机。方法: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3个大型资源库进行检索,整理收集最近10年以来有关子宫内膜息肉的中药治疗内容,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6篇,涉及中药112味,药物累计使用551次。当归、赤芍、川芎等15味药物为治疗EP高频用药。常用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药性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结论:痰瘀互结是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E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