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运用"内镜+腹腔镜"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行"内镜+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行开腹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对照组为38.78%。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依次为(32.06±11.75)ml、(7.86±1.93)d,对照组为(32.06±11.75)ml、(15.92±3.48)d。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内镜与腹腔镜术有机结合,并积极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可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缓解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3),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和T管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和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袁璐  黄耀  张卫星  赵洁 《当代医学》2014,(14):84-8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外科二区自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4)和对照组(n=26),试验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给予胆总管切开术,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残留结石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上,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上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臧文义 《当代医学》2014,(19):110-111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9例,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n=37)和试验组(n=42)。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腹腔镜结合术中十二指肠镜的治疗疗效。方法: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及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所需总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胆道结石残留、胆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所需治疗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胆道结石残留、胆道感染情况,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文峰 《当代医学》2014,(14):32-33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总管探查术的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总管探查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总管探查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4±52.6)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05.8±95.4)mL;手术时间分别为(108.5±41.3)min以及(112.6±51.6)min,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量小、术中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8.8±7.5)ml、(80.2±11.5)h、(6.2±1.9)d、(9028±298)元;对照组分别为(91.2±10.9)m l、(82.5±13.1)h、(16.7±2.1)d、(12013±465)元。两组比较 P值分别为0.000、0.371、0.000、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8±2.8)h、(2.2±1.3)d、(28.4±8.5)h、(6.2±1.9)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7.1±2.9)h、(6.6±1.0)d、(73.3±9.9)h、(9.8±2.0)d。两组比较 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5%。两组比较χ2值为9.724,P值为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EST+LC组(观察组)及开腹手术组(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无1例切口感染情况发生,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EST+LC联合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满意,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经胆囊管入路结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组(125例)采用三镜联合经胆囊管入路结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照组(98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2~5 d 后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鼻胆管置入成功率、结石取尽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鼻胆管置入成功率、结石取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乳头切开率和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镜联合经胆囊管入路结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易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分析应用LC术联合EST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2.64±0.43) cm,术中出血量为(26.78±10.14)ml,哌替啶的使用量为(40.57±9.68)mg,住院时间为(6.53±1.72)d;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7.46±2.18)cm,术中出血量为(57.69±12.28)ml,哌替啶的使用量为(51.23±12.46)mg,住院时间为(10.35±2.07)d。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09%,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LC术联合EST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oddise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0.8~1.2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58例,采用LC—CBDE术、EST联合LG术对58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总时间,手术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结石残留卓,胆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胰腺炎、肠穿孔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优于内镜下oddise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度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15.
熊迪青 《当代医学》2013,(36):64-6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手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观察指标手术时间(107.7±15.2)min、术中出血量(29.2±11.2)mL、术后排气时间(26.4±8.3)h、术后进食时间(37.3±9.0)h、术后住院时间(6.5±2.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残留结石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较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01 ~2013-01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组(观察组)和小切口胆囊切除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沈滨杰  刘璐庆  沈炜 《浙江医学》2017,39(24):2247-224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4例,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9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92例,采用开腹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结石完全清除率、手术前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1周、2周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石完全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较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取石。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31.5±4.3)、(123.4±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22.9±5.7)h、(5.6±2.8)d1均优于对照组[(68.9±6.8)h、(14.6±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8.5±4.7)mL]、术中补液量[(2500±400)mL]均少于对照组[(79.8±7.5)、(3800±6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41.18%(1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会琦 《海南医学》2014,(15):2216-22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LC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残余结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对LCBDE+LC亚组术式的选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LCBDE+LC组为97.62%,EST+LC组为95.24%;两组残石率LCBDE+LC组为2.38%,EST+LC组为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数均明显少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CBDE+LC组内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内径、胆囊结石数目和胆总管下端通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低,患者负担轻,针对相关适合患者可以采取对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