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动态变化及其意义,阐明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气管切开插管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48、72和168h 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2组大鼠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2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2组大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β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组织于各个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等改变,Smith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肺组织炎症等变化不断加重,Smith评分升高(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各时间点肥大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颗粒,其中以24 h脱颗粒最明显。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组胺水平在24、72和168 h 3个时间点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48h时2组组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β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24 h时达到最高峰(P<0.05)。结论:气管切开后大鼠肺部肥大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肥大细胞活性增强可能是气管切开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鞠静  潘宇政  彭玲玲  罗艳 《中医学报》2019,34(6):1235-1238
目的:探讨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泡灌洗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A,sIgA)、肺组织β-防御素-2(rat Beta-defensin-2,rBD2)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及用药组(C),每组18只。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模型成功6 h后给予C组ICS-Ⅱ[30 mg·(kg·d)~(-1)]灌胃,A、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24 h、72 h、168 h 3个时间段取外周血、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sIgA及外周血IL-6含量,PCR检测肺组织rBD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气管切开后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24 h即明显升高(P0.01),但在72 h后又降至正常水平;用ICS-Ⅱ干预后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5),以72 h升高最明显。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外周血清IL-6含量72 h明显降低(P0.01),在24 h和168 h没有明显变化;用ICS-Ⅱ干预后,IL-6含量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5)。气管切开插管后24 h rBD2表达明显增加(P0.01),随后72 h、168 h时间段逐渐降低;用ICS-Ⅱ干预后,rBD2表达量没有升高,反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ICS-Ⅱ能够提高气管切开插管大鼠sIgA分泌,改善肺部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9,(6):1235-1238
目的:探讨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泡灌洗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A,sIgA)、肺组织β-防御素-2(rat Beta-defensin-2,rBD2)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及用药组(C),每组18只。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模型成功6 h后给予C组ICS-Ⅱ[30 mg·(kg·d)~(-1)]灌胃,A、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24 h、72 h、168 h 3个时间段取外周血、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sIgA及外周血IL-6含量,PCR检测肺组织rBD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气管切开后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24 h即明显升高(P<0.01),但在72 h后又降至正常水平;用ICS-Ⅱ干预后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5),以72 h升高最明显。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外周血清IL-6含量72 h明显降低(P<0.01),在24 h和168 h没有明显变化;用ICS-Ⅱ干预后,IL-6含量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5)。气管切开插管后24 h rBD2表达明显增加(P<0.01),随后72 h、168 h时间段逐渐降低;用ICS-Ⅱ干预后,rBD2表达量没有升高,反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ICS-Ⅱ能够提高气管切开插管大鼠sIgA分泌,改善肺部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早期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4 只SPF 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ICA治疗组(C组),每组18 只。B,C组制备大鼠气 管切开模型。模型成功6 h 后给予C组ICA干预,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第24,72,168 h 取肺组织、肺 泡灌洗液及外周血。用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β-防御素-2 mRNA表达,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血清中β- 防御素-2 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并计算CD4+/CD8+值。结果: 气管切 开后B组大鼠肺组织β-防御素-2 mRNA及肺泡灌洗液β-防御素-2 含量在24 h 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至168 h 降低 最明显(均P<0.05);外周血血清β-防御素-2 含量逐渐降低,168 h 明显低于24 h(P<0.05),但3 个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CD3+ T细胞水平24 h 明显低于A组(P<0.05),CD4+和CD8+ T细胞水平3 个时 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组内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ICA干预后:肺组织、肺 泡灌洗液、外周血血清β-防御素-2 含量及外周血中CD3+和CD4+ T细胞水平均逐渐升高,明显高于B组(均P<0.05); CD8+在24 h 明显低于A组(P<0.05),其余时间点3 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CD8+值在 168 h 明显高于A,B组(均P<0.01)。结论: ICA 可以改善气管切开模型大鼠早期肺部免疫功能,这可能与上调肺组 织β-防御素-2 mRNA表达及肺泡灌洗液、外周血血清中β-防御素-2 含量,提高外周血中CD3+和CD4+ T细胞水平和 CD4+/CD8+值,降低CD8+ T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淹溺后大鼠呼吸、血气、病理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SP-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淹溺组(18只),再将淹溺组分为淹溺后2h组、淹溺后4h组和淹溺后6h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于上述时间点记录大鼠的呼吸频率,经颈动脉采血测血气。处死大鼠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淹溺后肺组织普通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A在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淹溺组大鼠淡水灌注后呼吸先增快,以后逐渐减慢,但未降至正常范围。PaO2在灌入淡水后5min显著下降[(48.7±3.93)mmHg比(93.65±6.02)mmHg,P<0.05],之后虽有回升,但维持在较低水平。PaCO2在灌入淡水后5min显著上升[(36.20±4.41)mmHg比(55.96±4.60)mmHg,P<0.05],随后降低,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对照组大鼠SP-A主要以膜状形式连续分布于肺泡腔表面。淹溺组大鼠肺泡壁有不同程度的断裂,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聚集,间质水肿明显,呈局灶性肺不张,SP-A主要以颗粒状聚集在肺泡腔内表面和渗液表面,SP-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进行性下降。结论淡水淹溺后造成肺损伤,导致SP-A的质和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3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COPD模型组(B组)。A组正常饲养,B组建立COPD模型。造模完成后取肺组织做病理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大鼠外周血清、肺组织匀浆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35水平。结果 (1)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35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1)IL-35对大鼠COPD有抑制作用。(2)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均可以检测到IL-3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慢性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A组)、姜黄素组(C组),每组各10只,制作慢性哮喘大鼠模型,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与肺泡灌洗液(BALF液)中的ICAM-1的表达量.结果 (1)A组支气管壁厚度(Wat)、平滑肌厚度(Wam)显著高于同时期N组、C组(P均<0.01).(2)A组血清及BALF液中ICAM-1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N组、C组(P均<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降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CAM-1含量,其可能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苏春红  刘红  王涛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3-15,22
目的:观察大鼠吸入人自然空腹胃液或稀盐酸后肺通透性及肺组织学的变化。方法:将27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成3组:A组(n=9)为空白对照组;B(n=9)组为盐酸组(pH=2.3);C组(n=9)为人自然空腹胃液组(pH=2.3)。A组只进行麻醉和气管切开手术,B组、C组均以0.8ml/kg的容量经气管导管将盐酸液或胃液注入鼠肺,监测基础状态、吸入后30min、1h、2h、3h及4h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呼吸频率(RR)。至4h处死动物,测定右中叶肺湿干重比(W/D),并行左肺灌洗,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通透指数(BLAF总蛋白/血清蛋白),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三组PetCO2在各时间点变化无显著性差异;B、C组吸入后RR增快(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的肺W/D和BALF中蛋白含量均增加(P<0.05),C组肺通透指数显著增加(P<0.05)。光镜肺组织学可见A组无明显损伤或损伤轻微,C组损伤最严重,可见肺泡壁破坏严重,弥漫性充血水肿,肺间质、肺泡水肿,肺泡间隔增宽,大部分肺泡萎陷,肺内大量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浸润。B组肺组织损伤程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结论:自然空腹胃液(pH=2.3)吸入可导致肺通透性增加、非心源性肺水肿及严重肺组织病理损伤。这种肺损伤比单纯吸入盐酸(pH=2.3)的肺损伤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通过影响尾加压素Ⅱ(UⅡ)及中介素(intermedin,IMD)合成与分泌发挥肺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C组)、油酸损伤组(A组)、牛磺酸治疗组(T组),分别于0、6、12、24 h4个时间抽动脉血2 mL并取肺泡灌洗液(BALF),测动脉血氧分压[p(O2)],血浆及BALF中UⅡ、IMD浓度,测定肺湿干质量比(W/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肺组织中UⅡ与IMD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T组p(O2)在6、12、24h时高于A组(P<0.05);A组肺组织W/D在0h和6h高于T组(P<0.05);A组血浆UⅡ在24h高于T组(P<0.05);A、T组BALF UⅡ在0、6h差异显著(P<0.05),0h时T组高于A组(P<0.05),6h时A组高于T组(P<0.05);A组血浆IMD在0h时高于T组(P<0.05).光镜观察:T组肺组织损伤减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肺内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均有UⅡ与IMD阳性表达,A组与T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电镜观察:T组较A组损伤减轻,基底膜完整,未见明显胶原增生.结论 牛磺酸可减轻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Ⅱ表达,减轻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后肺泡渗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胺酮、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至5组:氯胺酮组(K组)、乌司他丁组(U组)、氯胺酮+乌司他丁组(K+U组)、模型对照组(LPS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内毒素(LPS)二次打击法建立ALI大鼠模型后,在2h和4h两个时间点上,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PaO2、肺泡灌洗液(BALF)中磷脂和SP-A浓度,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以及HE染色.结果:LPS组PaO2、磷脂及SP-A浓度与其它4组相比最低(P〈0.05),肺组织W/D比值最大(P〈0.05).K组和U组的各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优于LPS组(P〈0.05).C组的各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最佳(P〈0.05),并均保持平稳.K+U组次之,并与K组、U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O2、磷脂浓度、SP-A浓度在4h内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O2与BALF中的磷脂浓度、SP-A浓度均呈高度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氯胺酮和乌司他丁均可有效减少ALI过程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成分SP-A和磷脂的丢失,从而改善PaO2,对ALI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