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本文报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FABP的检测结果,探讨其对U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黛力新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 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抑郁量表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蚓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口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疗效。方法:选择同期入院的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治疗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心绞痛缓解或消失平均时间冯及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回升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20例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下降,提示  相似文献   

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 6 2例 ,均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 ,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32例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 ,其中男2 3例 ,女 9例 ,年龄 42~ 6 5岁 ,平均 5 4岁 ,病程 1个月~ 1年。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 ) 3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40~ 6 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1个月~ 1年。两组性别 ,年龄 ,病程无明显差异。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口服心痛定 ,静滴硝酸甘油 ,疗程 10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 40万U ,0 .5h内静脉滴入 ,隔日 1次 ,共 5…  相似文献   

6.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其中的部分病人虽然接受了药物的强化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足量的硝酸酯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仍不能控制症状发作 ,称为难治性心绞痛 (RAP)。这组病人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我们采用降纤酶治疗RAP患者 2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 入选标准 :住院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包括①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③自发性心绞痛 ;④梗死后心绞痛 ,经绝对卧床休息、应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应用经PCI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参照组(74.42%),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无患者复发,其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有1例发生前臂血肿,2例发生皮肤荨麻疹,并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32例UAP患者 ,2 4例非Q波心梗 (NQMI)患者及 10例健康对照者 (HC)进行血清CTnT测定 ,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UAP患者CTnT阳性组中 ,住院期间有 5例发生心脏事件 ,CTnT阴性组中 ,仅 1例发生心脏事件 ,阳性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比阴性组高 (38.5 % :5 .3% ,P <0 .0 5 ) ,阳性组心脏事件与NQMI组相近 (38.5 % :4 1.7% ,P >0 .0 5 )。结论 :血清CTnT对UAP患者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hs-CRP测定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测定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stable,CHD)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00例心绞痛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5天血清中hs-CRP浓度的变化,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患者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58例。结果 UA患者组血清中hs-CRP浓度明显增高,与SA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A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患者组与UA患者组在入院第1天-第25天经治疗后,SA患者组血清hs-CRP浓度下降不明显。UA患者组血清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内CRP浓度下降不明显,以后下降至接近SA患者组的水平。结论心肌缺血本身并不能明显引起血清hs-CRP浓度的增高。心绞痛从SA到UA的发展过程中,血清hs-CRP浓度在逐渐增高,并随着有效的治疗而接近对照组,因此,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在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降纤酶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降纤酶组(44例)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降纤酶10IU,连用3d,继而5IU,连用7d,均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然后对比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超、血粘度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别,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降纤酶组较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降纤酶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有明显疗效,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6年10月间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 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消心痛、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硫氮卓酮等治疗,疗程4周;葛根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0d。治疗前、治疗后10d及治疗后4周,测18导联心电图及抽血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凝血象等。结果心绞痛缓解方面: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80.0%,葛根素组为93.5%,两组间比较P<0.05。心电图改善方面: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82.9%,葛根素组为96.8%,两组间比较P<0.01。而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凝血象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血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80例UAP患者随即分为脉血康治疗组(简称脉血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2组病例在入院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62p和GPⅡb/Ⅲa的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各40例作对照,脉血康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及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P组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和血浆FIB-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SAP组也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P<0.05);脉血康治疗8周后CD62p、GPⅡb/Ⅲa和FIB-C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较常规组对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均P<0.05)。常规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达62.5%,而脉血康组总有效率达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血康可以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辛伐他汀辅助治疗UAP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纤酶 (Dfb)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方法 :将 6 2例UAP患者随机分组 :A组 (32例 )给予口服阿斯匹林 (30 0mg·d-1)和抗心绞痛药 ,B组 (30例 )在A组治疗基础上 ,另加Dfb(10U·d-1共 3d)静脉点滴。结果 :A组和B组在住院 10d内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非致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静滴,疗程为1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4%;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治疗组为15.3±3.78(mm·min),对照组为23.89±5.38(mm·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芎嗪能有效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还有控制血管壁炎症,稳定冠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疗程为1个月.结果 1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P<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心电图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UAP患者标准12导联ECG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QTI以及ST-T段变化。结果:一过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心率变异<50 ms、QTI增加以及ST-T段压低,近期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明显增加。结论:ECG是除生化指标外,对UAP进行危险分析并指导治疗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达康、硝苯吡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硝苯吡啶;治疗组加用心达康,疗程3周。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是89.06%;对照组是68.75%(P<0.05)。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0.63%和48.44%(P<0.001)。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0.001)。结论:联合应用心达康治疗UAP,较单用硝苯吡啶疗效更为明显。推测与心达康的扩冠、抗凝、调整血脂、消除氧自由基、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改善心肌及血管内皮状态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原娟 《护理研究》2003,17(10):561-562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层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 5 0例 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对其相关因素血压、血脂、血糖进行分析 ,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同时根据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结果 :5 0例病人中有30例 (60 % )合并高血压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36例 (72 % )合并高血脂 ,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合并糖尿病 13例 (2 6%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为 2 0例、2 1例、9例。危险度分层显示 ,低危险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居多 ,而高、中危险组则以双支或三支病变为主 ,3组间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相似。结论 :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层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 ,有利于指导病人的防治与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