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巴基斯坦洪灾后皮肤病的特点,为今后的类似气候、纬度下的救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在中国救援队临时医院就诊的1 326例皮肤病患者临床数据.结果 就诊的1 326例皮肤病患者(男527例,女799例)情况如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548例,41.3%);细菌感染性皮肤病(388例,29.3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202例,15.2 %);昆虫性皮肤病(73例,5.5 %);其它皮肤病(115 例,8.7 %).结论 洪灾后卫生条件差,各种病因容易导致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加强健康教育和尽早治疗有助于洪灾后皮肤病的防控,此次皮肤病防治数据的总结有助于日后类似气候、纬度条件下皮肤病的救援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统计,受灾人口达2000万,超过1600人罹难[1]。灾害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支援灾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成建制派出医疗救援队,紧急奔赴巴基斯坦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2010年9月20日-10月15日医疗救援队驻扎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历史名城塞赫万地区,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因特大暴雨而引发洪灾。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7到达巴基斯坦信德省Thatha(塔塔市)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迅速建立流动医院,展开国际人道主义的医疗救援。由于巴基斯坦洪涝灾害造成水源污染,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在历时20天救援期间,救援队在野外条件下克服困难,积极进行水质检验与改善,保证了救援队基本生活用水质量,园满地完成了洪灾救援任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谈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的药品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连降暴雨而引发建国以来最大的洪灾。8月26日中国政府紧急派遣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7到达巴基斯坦信德省特达(Thatta)市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建立一所流动医院,至9月14日,历时20天,圆满完成了洪灾救援任务。本文就此次救援行动药品保障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因暴雨而引发洪灾.超过1600人罹难.中国国际救援队被派谴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此次洪灾后救援是以医疗救治为主要任务,其特点:①以医疗救援为中心任务;②以医疗救治为主的针对灾后疾病与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③以保证医学职业安全与人身安全为重要任务.在重灾区信德省Thatta地区附近建立流动医院展开医学救援.特别是根据当地风俗建立1顶妇女儿童分诊帐篷,尊重及便于为弱势群体展开医疗服务.在医疗救助为期18天医疗工作日中,共接诊11 243人次,诊治11020例患者.受到巴基斯坦官方及人民的高度赞誉.总结此次救援经验:建立洪灾医学救援体系,制定洪灾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洪灾医学救治体制,储备医学救援装备及配置,是应对洪灾医学救援对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医学救援作为救援行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含着急救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危重监护、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笔者有幸作为护理人员参加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行动,现就洪灾救援中的护理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灾害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广大灾区民众面临着疫病流行的严重威胁。大灾之后防大疫是灾害救援的重中之重。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8日始奔赴重灾区巴基斯坦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对灾区传染病的防控进行周密部署和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部队官兵洪灾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情况,为提高部队官兵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统计疾病发病数及构成比.结果 洪灾救援任务中,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皮肤病占总发病数的37.5%,占首位;南北地区洪灾救援前线官兵疾病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第1、2周呼吸系统疾病趋于发病的高峰,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在第2周逐渐上升,第3、4周趋于高峰阶段;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寄生虫疾病也趋于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有显著差异.结论 洪灾救援官兵发病呈多元性与集中发病的特点.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业时,加强部队疾病预防与控制,重视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同时也要加强对皮肤疾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为中国救援队(医疗)应对台风类灾害医学救援药品保障提供理论依据,为救援队在灾后疫情防控提供标准化流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台风或热带气旋等灾害后各系统疾病发生率,汇总疾病谱;根据疾病类型占比,采用决策分析法,确定台风类灾害救援药品保障目录。结果台风后,外伤、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科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疾病类型,在通用药品模块的基础上增补台风灾害专科药品,涉及10个系统26种药物。基于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应急救援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指南,构建灾后现场疫情防控标准化流程和消杀制剂推荐目录。结论 台风类灾害应急救援药品模块的建立与疫情防控规范化流程构建,提高了应对台风灾害的医学救援速率及能力,防止了台风后传染病的发生,为国内外应对台风类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灾,洪水冲毁了公路、学校、医院、住宅等大量公共设施,灾民超过了2000万,其中1200多万人需要紧急援助。灾后爆发疫情,使灾区形式更加严峻。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开设了相当于国内二级医院水平的“中国野战流动医院”,开展医疗救援。本文就此次洪灾救援中医学救援模式及流动医院的机构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受强台风影响后,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我海军和平方舟医疗船前往菲律宾重灾区塔克洛班市展开人道主义医疗救助。克服救助工作的重重困难,我医疗队以医院船为主体,构建了立体救助体系,同时展开了前置野战医院、灾区医疗组前出和各级医院巡诊的联合诊治,圆满完成了赴菲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  相似文献   

12.
北川地震灾区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北川县擂鼓镇地震灾区门诊患者及巡诊人员中皮肤病发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地震后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皮肤病发病特点。方法在灾区设立门诊,并进行巡诊。结果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由于灾后精神、心理、饮食、住宿、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真菌感染性、细菌感染性、神经精神障碍性、蚊虫叮咬等皮肤病发病明显上升。结论地震后的中后期医疗救援应设有皮肤病专科医生;皮肤病治疗药品应以灾区皮肤病发病的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地震后应做好有针对性皮肤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国家卫计委通知要求武警总医院中国卫生紧急医学救援队赴雅安执行医学救援任务,定点医院院内急救、灾区巡诊相结合,成功完成各项救援任务。本文回顾总结以此次救援行动的工作经验,对中国卫生紧急医学救援队救援模式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建立规范有效的救援模式和救援规范提供借鉴。作为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应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与各级救援队相互配合;进一步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合理调度各级救援力量;进行教学培训、提高灾区基础医疗机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跨国洪灾医学救援流动医院工作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中国国际救援队分两批次赴巴基斯坦参加洪灾救援工作,分析洪灾救援任务特点与要求,按照流动医院医疗救援工作流程模式展开救援,合理筹建队伍、科学编组与指挥、准备工作内容与要求、完善组织与制度建设、科学设定工作时限、维护内外部关系、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流程再造与完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流动医院洪灾救援工作模式设计科学、功能齐全、运转顺畅、效果良好,满足了救援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4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后10d,由多家卫生机构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境外执行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任务。面对灾区地震灾情严重、卫生防病形势严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医疗卫生防疫措施,通过震后卫生防病信息收集;有害生物种群调查;水源水质调查与检测;临床诊断传染病疑似病例的检测;传染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害生物的控制;环境整治;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预防接种等多种医疗防疫措施的实施。为当地培训了一支当地卫生防疫力量;玛依卡代安置点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灾民卫生防病意识普遍提高;疾病监测机制初步建立。总结此次卫生防疫救援工作,制定完善的预案,收集灾区相关资料,构建卫生防疫网络,医疗救援与防疫救援并重,重视救援队员自身的医疗防护保障是医疗防疫救援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不到9h到达地震灾害现场开展搜救、营救、医疗救治工作,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成员22名,开设指挥组、检伤分类组、抗休克组、分类后送组、外科手术组、卫生防疫组、健康宣教组、心理疏导组和医疗保障组9个医疗救治组,开展了快速伤情评估、检伤分类、给予对症急救处理、补充营养水分、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急救工作,搜救现场成功营救出49名幸存者。通过此次救援行动我们总结出一些加强巡诊工作,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卫生防疫,进行心理疏导,利用远程会诊,加强医疗队员专业培训的急救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维和医疗分队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思考和探索保障执行维和任务部队官兵健康、提高卫生防疫工作水平的关键环节。方法对维和分队在任务区面临的困难、卫生防疫工作主要做法和提高卫生防疫工作质量3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出提高维和医疗分队卫生防疫保障水平的4个方面:①了解任务区的卫生流行病学情况,思考维和行动中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以及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②着力提高防疫人员防疫知识水平和“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③做好饮食、饮水卫生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当地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以及关注维和人员心理健康。④探索和开展先进的便携机动卫生防疫装备研究。结论维和期间卫生防疫保障组织与实施的经验对赴国外执行任务的部队或其他援外单位做好卫生防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洪灾救援中参战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部队参战官兵在洪灾救援行动中皮肤病的发生情况,为部队洪灾救援过程中控制皮肤病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武警部队1990年~2000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官兵皮肤病发生的相关指标。结果 武警部队1990年~2000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各系统疾病均在官兵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总发病数为46045例,其中皮肤病患者17337例(次),占总发病数的37.65%,在疾病构成中占首位;其中1993、1997、1998、2000年发病率较高;在皮肤病的病种构成上,排序前三位的为手足癣(46.91%)、体癣(18.83%)和股癣(14.05%)。结论 皮肤病在洪灾救援所发生疾病中所占比重最高,且没有得到控制,部队在皮肤病预防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