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和(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是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致死率高,误诊率高,因此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提高肺栓塞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和(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是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致死率高,误诊率高,因此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提高肺栓塞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拟诊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 mm.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栓塞的X线平片、CT平扫及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表现,探讨三者在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综合诊断的480例PE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PE的X线平片、CT平扫及CT肺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80例PE中,65例X线有轻微异常,表现为肺浸润影、少量胸腔积液、肺不张、心脏增大、肺动脉高压;215例CT平扫可见异常,表现为栓塞区的肺血流的低灌注、肺血流的不均匀灌注(马赛克灌注)以及栓塞肺动脉血管内局部直径及密度异常,栓塞较严重者可见肺体积的减小、右心影增大、肺动脉高压、腔静脉增粗;480例CTPA均显示异常,表现为栓塞肺动脉的充盈缺损、栓塞远端肺动脉变细、肺血流的低灌注及不均匀灌注、侧枝循环形成以及近心端肺动脉高压、心影增大。结论肺栓塞的X线平片、CT平扫及CT肺血管造影均可出现异常表现,在三种影像诊断方法中以CTPA最为确切,X线平片及CT平扫出现异常几率较小且其征象无明确的特异性,但一旦出现这些征象可提示疑诊,为进一步进行CTPA检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新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81-1882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病死率.大多数肺栓塞由血栓引起.但导致肺栓塞的栓子也可以是脂肪、羊水和空气等.肺血栓栓塞症(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目前,VTE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刚题.在西方国家,PTE的病死率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此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尤其是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PE可靠、安全、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临床值得推广.现对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106例行CTPA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创伤或开胸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经验.方法 对胸部创伤和开胸术后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的9例患者,分别进行胸部X线摄片、螺旋CT血管造影、心电图检查、V/Q检查、D二聚体水平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等各项检查并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获确诊,其中8例经溶栓治疗,1例经抗凝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安全、快捷、经济、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获得可靠冠状动脉血管影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0例,利用64排螺旋CT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112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5例失败,3例未能屏住气,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大分支,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有效护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前后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及容积重组(VRT)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评价其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对其中15例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SCA),并与DS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CT示80例患者有22例50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7支,中度狭窄16支,重度狭窄6支,闭塞1支。20支冠状动脉进行SCA检查,对比显示DSCT诊断符合率90%(18/20),误诊10%(2/2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动脉腔径狭窄≥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16-s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PE的13例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通过多平面薄层重建(MPP)、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结果全部13例中,16-sSCTPA共显示肺动脉栓塞58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3支、叶动脉18支、段动脉22支、亚段及亚亚段肺动脉15支。11例有多支肺动脉栓塞,2例仅单支栓塞。58支中,中央型29支,偏心型17支,闭塞型12支。结论16-sSCTPA可清晰显示亚亚段以上的肺动脉及其腔内栓子的部位和形态,同时具有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排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1例患者,采用单层螺旋 CT 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mm 的轴面重建,比较层厚3mm 和1mm 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A 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以及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1mm 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mm 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单层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振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96-97,10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并与30例拟诊但后来经临床排除肺栓塞的患者比较,CT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计算栓塞指数判断CT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动脉栓塞组CT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塞组的栓塞指数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检查,具有无创、快捷、可重复等特点,且其敏感性高,是一种初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显像(V/Q)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PE)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比较V/Q显像与CTPA对该类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36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肺栓塞,V/Q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7%,85.7%及90.0%;CTP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9%,92.9%及90.0%;两者定性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80.0%。结论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定性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方面各具优势,应相互结合用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PE的72例患者进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 72例患者中确诊为PE患者29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36处,左肺动脉主干42处,肺叶动脉157处,肺段动脉203处,亚段动脉38处。CTPA征象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64排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患者的肺内间接改变,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PE的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及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56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塞34例,PE病例CT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P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血栓)3例,间接征象20例,无异常变化33例。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或间接征象可以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而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准确、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