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LASIK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75D和8.30D,术后3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3~6个月部分回退,6~12个月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切削区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以平滑型居高术后偏心切削占55.56%。结论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 6.00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 5.50~ 9.00( 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25~7.75( 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 0.75( 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方法 使用美国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微型板层角膜切割系统(LSK),对8例9~14岁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和系统的弱视治疗.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23,术后6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65;屈光度明显降低,但平均仍残留 2.81D;8例患者全部建立同时视和融合功能,6例有立体视功能.结论 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视力,恢复和建立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PRK与LASIK矫治远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进行矫治。其中PRK16眼,LASIK24眼,患者术前屈光度 1.62- 6.25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PRK组有2眼(12.5%),LASIK组有3眼(12.5%)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2行以上;而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2行以上者分别为1眼(6.3%)和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PRK组有12眼(75.0%),LASIK组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术后1-3个月,PRK组平均回退量为0.95D,LASIK组的平均回退量为0.76D;术后3-6个月,其回退量分别为0.35D和0.08D;术后6-12个月,回退量分别为-0.22D和0.00D。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对46例近视性屈光参差病人有用RK手术和隧道角膜成形术加以矫正,根据屈光度等具体情况将病人分成三组;1、单眼RK手术或隧道角膜成形术;2.双眼RK手术或隧道角膜成形术;3.屈光度较高眼行隧道角膜成形术,屈光度较低的眼行RK手术。随访时间在六个月以上。术前屈光度平均为-7.34D,视力平均为0.1,屈光参差均大于2.0D,术后屈光度平均为-0.94D,视力平均为0.78,屈光参差〈2.0D者为39例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85例746只眼行LASEK手术,术前球镜屈光度-0.75-16.0D,柱镜屈光度0~-6.0D以下。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屈光回退者16眼(2.14%);出现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者6眼(8.04%);术后裸眼视力〉t1.0者709眼(95%),〉0.5〈1.0者40眼(5%)。结论:IASEK既解决了LASIK手术禁忌的部分病例,也弥补了PRK手术的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次手术的时机、方法、效果、安全性和手术设计的注意事项。方法:综合首次手术后的时间、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瓣厚度、治疗光区的大小和目前屈光回退的度数,采用瓣下切削(原瓣下或再次超薄瓣下切削)和瓣上切削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对43例79只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28例54只眼行瓣上切削,15例25只眼行瓣下切削。二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瓣下切削者无并发症发生,瓣上切削者中有2例2眼出现0.5级HAZE。结论:再次手术矫正屈光回退和欠矫是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但术前精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屈光度的确定、患者首次手术资料的获取对手术设计中手术安全性、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LASIK近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应用MoriaM2微型角膜刀联合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912例 (1785眼)。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屈光度≤-6.00D,二组屈光度>-6.00D。观察术中、术 后角膜瓣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屈光状况。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1608 眼(9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9眼(7.2%)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第一组术后裸眼视力≥1.0者占 95.1%,第二组≥1.0者占82.3%,随访3~12个月视力基本稳定。术后12个月3例(5眼)屈光回退在 -1.25~-1.75D之间。角膜瓣相关并发症4眼(0.22%)。结论 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只眼PR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厚度为(470.17±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22只眼(占61.1%),0.8以上31只眼(占86.1%),0.5以上36只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瓣混浊0级29只眼(占80.6%),0.5级5只眼(占13.9%),1级2只眼(占5.5%)。结论 LASE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治疗近视后角膜像差变化情况及其与术前预矫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自愿选择非随机原则,将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的55例101只眼分为两组,其中22例40只眼接受常规小光斑飞点扫描LASIK手术(常规组),另33例61只眼接受基于ORK-CAM软件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件化LASIK手术(个性化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d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留屈光度;Optikon 200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术前和术后7 d球差、彗差、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结果 术前常规组平均届光度等效球镜值为(-5.27±2.04)D,个性化组为(-4.48±1.92)D;术后7 d常规组裸眼视力为0.96±0.21,平均残留屈光度为(0.97±0.63)D;个性化组视力为1.02±0.20,平均残留屈光度为(0.86±0.71)D,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前两组角膜球差、彗筹和RSM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术后7 d球差、彗差值增加量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RMS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球差、彗差值增加量个性化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术后球差增加量与术前屈光度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3、-0.876,P<0.01),彗差值增加量与术前屈光度数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0、-0.345,P<0.05),总像差RMS与术前屈光度数在常规切削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48,P<0.05),而在个性化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87,P<0.01).结论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LASIK手术后球差、彗差值增加量均小于常规组,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相关性亦较常规组为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35例67只眼,常规LASIK,术后随访12~3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视觉。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1.0%者61只眼。双眼屈光参差度数手术前为(4.56±2.15)D,手术后为(0.52±0.26)D,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1例有正常近立体视,8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6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14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9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较与术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520μm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120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超薄瓣LASIK组,30例60只眼,球镜度-6.00~10.00 D(平均-7.25 D),柱镜度0~2.50 D(平均-0.96 D);B组为LASEK组,30例60只眼,球镜度-6.00~10.00 D(平均-7.35 D),柱镜度0~2.75 D(平均-0.90 D)。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值球镜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波前相差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A组视力1.11±0.37,B组视力为0.76±0.3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1、3和6个月A组UCVA分别为1.13±0.26、1.12±0.34和1.12±0.25,B组UCVA分别1.08±0.26、1.11±0.25和1.10±0.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CVA与术前比较无1例下降。A组无Haze,B组少量Haze出现。术后1周,1个月两组均表现为轻度过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屈光回退现象,B组回退(-0.16±0.53)D,A组回退(-0.14±0.49)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3和6个月两组总高阶相差、垂直慧差、水平慧差和球差均方根值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总高阶相差增加倍数低于A组(P<0.05)。两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超薄瓣LASIK早期视力恢复快,LASEK视觉质量优于超薄瓣LASIK。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采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78例,随机分为薄角膜瓣组378例745只眼和厚角膜瓣组200例389只眼。分别在手术后1d、1周、1和3个月随访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薄角膜瓣组球镜和柱镜较厚角膜瓣组偏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UCVA达到1.0的百分率,术后1 d薄角膜瓣组为90.2%,厚角膜瓣组为91.4%;术后3个月薄角膜瓣组为95.6%,厚角膜瓣组为96.6%;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BSCVA较术前丢失1行的比例薄角膜瓣组为11.0%,厚角膜瓣组8.8%,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屈光度±0.50 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0.6%,厚角膜瓣组为92.6%;±1.00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7.5%,厚角膜瓣组为97.4%;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且角膜薄的患者以及二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只眼),按照非随机自愿原则分为两组:FS-LASIK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仪进行屈光治疗。FLEx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并同时完成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500μm,计划治疗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1周,1、3和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值、眼的高阶像差值、对比敏感度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术前屈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时,FLEx组30只眼,96.7%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93.3%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9±0.13),80.0%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1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BSCVA下降一行。FS-LASIK组30只眼,90.0%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86.7%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8±0.12),83.3%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行。两组中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屈光度的变化:FLEx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25±0.79)D,术后半年时为(-0.05±0.56)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30 D。FS-LASIK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72±0.92)D,术后6个月时为(-0.15±0.65)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87 D,向近视方向漂移,表明FLEx组术后屈光度比FS-LASIK组更稳定。在6 mm瞳孔直径下检查术后眼的高阶像差值,无论是总高阶像差值还是球差值,FLEx组均明显小于FS-LASIK组(P〈0.01)。在暗光5 mm瞳孔直径状态下,FLEx组术后6个月时各空间频率(1.5、3、6、12、18 c/d)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FS-LASIK组(P〈0.01)。结论 FLEx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避免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以及提高术后对比敏感度方面,FLEx术比FS-LASIK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别行TetraneX可调人工晶状体(TetraflexIOL)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人术后的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体的白内障患者共70例99只眼;其中36例49只眼植入Tetraflex可调人工晶状体,为实验组;另外34例50只眼植入单焦点球面人工晶状体.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d、1周及1个月,术后3个月于常规裂隙灯、视力和眼压检查,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屈光状态、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主观调节幅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raflexIOL手术安全、有效,可为患者提供较佳的远、近视力,达到更高的脱镜率,但其远期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超过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只眼)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 56只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只眼(15.2%)LASI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结论 LASIK是矫治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在招飞体检中进行角膜屈光力的测定,了解角膜屈光力与眼的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为是否在招飞体检中进行角膜屈光力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分析招飞体检中856只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分布及角膜屈光力,对其进行均数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856只视力正常眼中远视占74.53%,近视、正视及远视3组问的角膜屈光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视力正常眼角膜屈光力与眼的屈光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在招飞体检中不必要进行角膜屈光力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在招飞体检中进行角膜屈光力的测定,了解角膜屈光力与眼的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为是否在招飞体检中进行角膜屈光力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分析招飞体检中856只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分布及角膜屈光力,对其进行均数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856只视力正常眼中远视占74.53%,近视、正视及远视3组问的角膜屈光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视力正常眼角膜屈光力与眼的屈光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在招飞体检中不必要进行角膜屈光力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