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旋转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8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数位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内脏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5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于介入栓塞治疗前行三维旋转DSA和三维图像重建的内脏动脉瘤患者25例,应用Siemens Artis DTA或Philips Allura F20 DSA机行靶血管的三维旋转DSA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与常规二维DSA进行对比。结果:25例患者中肝动脉瘤8例,脾动脉瘤10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肾动脉瘤3例,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瘤1例。所有患者三维旋转DSA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三维旋转DSA和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直径、瘤颈和瘤腔等解剖学信息。25例患者共发现30个动脉瘤。常规二维DSA仅明确诊断了30个动脉瘤中的27个,而且15个动脉瘤瘤颈由于动脉瘤瘤腔较大重迭或靶血管扭曲未能清楚显示。结论:与常规二维DSA相比,三维旋转DSA和三维图像重建能更精确地显示内脏动脉瘤的解剖信息,特别是对瘤颈的显示,从而可为介入诊断及治疗提供更精确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5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术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表面遮掩法(SSD)三维重建进行诊断。结果 215例病例成像清晰,DSA或手术(病例均行DSA检查、207例行手术)证实,215例共238个动脉瘤,其中CT血管成像(CTA)及三维重建正确诊断230个动脉瘤,漏诊8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手术发现DSA漏诊3例共3个动脉瘤。其中M IP、MPR正确显示230个、VRT显示221个、SSD显示219个。本组CTA敏感性为96.6%,阳性预测值99.6%。CTA检查与DSA检查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技术能较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合理利用不同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脑动脉瘤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检查脑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旋转DSA的检查方法对3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中常规DSA检查发现30例,其中14例动脉瘤供血动脉及周围血管关系显示不清,16例动脉瘤颈部显示不清,经旋转DSA检查,动脉瘤瘤体、瘤颈、供血血管及与周围血管关系均清晰显示。结论:旋转DSA在脑动脉瘤的检查诊断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实施三维重建处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90.00%、92.50%、96.55%、81.81%,其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9)。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作出灵敏、准确诊断,其诊断价值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术(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及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及三维旋转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并寻找最佳角度。结果:经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4例。经旋转造影及图像三维重建后,检出动脉瘤27例,A-VM 4例,3例患者有动脉痉挛的造影表现。结论:旋转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 5例脾动脉瘤 ,均经DSA证实。其中 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 ,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 ,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 ,MIP及容积显示技术 (VRT)。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 ,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 ,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47例肝脏肿瘤患者行常规DSA及旋转DSA检查,并将旋转DSA图像传至3DRA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显示血管及病灶。结果 47例患者中,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均能较好的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3DRA工作站上能清楚看到供血动脉的角度;有8例肝癌患者常规DSA无法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行旋转DSA三维重建后,肿瘤供血动脉全部清晰显示;2例肝癌患者在大的主病灶周围有较小的子病灶,其供血动脉常规DSA观察不清,旋转DSA三维重建后显示清楚。结论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有较大优势,在显示肿瘤与供血动脉关系上优于常规DSA,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中的成像技术、方法及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79例常规DSA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旋转DSA,并将影像资料传输至飞利浦公司3D-RA图像工作站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成像.结果:7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仿真内窥镜技术重建后的图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血管腔内的血栓情况、血管痉挛程度以及颅内动脉瘤段血管及动脉瘤腔内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诊疗中的应用比常规DSA检查能更清楚地提供颅内动脉段血管腔内的解剖结构,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和外科动脉瘤夹闭提供更加全面的血管腔内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旋转DSA诊断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22例,常规选择性两侧颈内动脉系正侧位造影,椎动脉系汤氏位、侧位DSA采集摄片,对怀疑血管加做180°旋转DSA检查。2例动脉瘤病人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结果常规DSA检查16例瘤颈、瘤体显示清晰,4例显示欠清晰,2例未显示;在旋转DSA片中,所有病例的动脉瘤结构、全貌及与周围血管关系清晰显示。2例GDC栓塞术后1周病愈出院。结论旋转DSA是颅内动脉瘤的有效补充诊断手段。GDC栓塞技术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及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的程度,硬化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对操作医生选择过滤保护伞、扩张球囊、支架等材料的种类、型号提供帮助.结论与常规二维DSA相比,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狭窄血管病变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常规DSA造影,其中76例因发现病变或病变部分血管显示欠佳,行3D—DSA检查。结果76例造影中,28例3D—DSA与常规DSA无显著差异,48例不同程度丰富或改变影像学诊断。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3D—DSA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对常规DSA造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常规DSA造影,其中76例因发现病变或病变部分血管显示欠佳,行3D-DSA检查。结果 76例造影中,28例3D-DSA与常规DSA无显著差异,48例不同程度丰富或改变影像学诊断。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3D-DSA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对常规DSA造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二维DSA、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率.结果 本组常规DSA检查示脑动静脉畸形终末型46例、幼稚型17例、路过型12例;显示供血动脉112条,引流静脉89条.旋转DSA检查示脑动静脉畸形终末型52例、幼稚型11例、路过型12例;显示供血动脉135条、引流静脉112条.图像三维重建清晰显示畸形团的立体形态、供血动脉及行程等65例,显示供血动脉116条、引流静脉112条.旋转DSA及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动静脉畸形团立体形态、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数与常规D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χ2=7.26,P<0.01).结论 旋转DSA及图像三维重建较常规DSA而言,可为脑动静脉畸形的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资料,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我院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均给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旋转DSA检查,同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旋转DSA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DSA(P<0.05);旋转DSA检查的...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对本院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共57例怀疑颅内动脉的瘤患者于2周内分别进行MSCTA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SCTA血管重建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结果:57例患者中43例患者阳性共发现48个动脉瘤,MSCTA发现40例44个,DSA发现42例47个。1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阴性,3例DSA发现动脉瘤,MSCTA阴性,两者均阴性共14例。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93.33%,符合率为92.98%,阳性预测值为97.50%,阴性预测值为82.35%。结论:MSCTA是一种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轴向、比邻结构关系的快捷、有效检查方法,弥补了DSA的不足,可逐渐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旋转DSA。在工作站寻找显示动脉瘤最佳角度,将C臂机架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2例,选择诊疗的10例中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2例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结论:旋转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栓塞更加安全可靠;可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目标血管不做常规脑血管造影直接行旋转DSA检查,栓塞。  相似文献   

19.
于远志 《大医生》2023,(18):126-128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MR)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临床初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先以1.5T MR扫描仪进行颅脑检查,常规平扫,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行MR血管成像,随后于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行时间分辨对比增强(CE)MR血管造影。再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摄正侧位像,然后旋转造影采集数据。回顾性调研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评价1.5T MR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图像质量,评价1.5T MR与DSA诊断本病的临床效能。结果 基于金标准,CE 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与准确度高于3D TOF MR血管成像(P <0.05),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TOF MR与DSA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种方法图像清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 MR诊断颅内动脉瘤有效可行,其中CE MR血管造影可以获得与DSA相当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  相似文献   

20.
焦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83-3185
目的:评价3D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行常规DSA造影图像,与旋转DSA3D重建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脑动脉瘤瘤颈、整体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相邻关系。结果:3D-DSA图像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能作出正确判断;常规DSA检查发现24例动脉瘤,其中8例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不清,5例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结论:3D-DSA图像对脑动脉瘤显示极佳,更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瘤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脑动脉瘤的形状及瘤颈,对小动脉瘤的确诊、对巨大动脉瘤瘤腔内有无“危险”动脉穿支的辨别,能提供许多常规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