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为临床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因EBV-IM住院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按是否存在MP感染,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IM组)62例及合并MP感染组(MP-IM组)36例。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热峰、热程)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MP-IM组的患儿平均年龄大于IM组的患儿,其中学龄期儿童占比明显高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M组的患儿热程明显长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实验室检查方面:MP-IM组的患儿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IgG、IgM水平明显高于IM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热程是合并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085岁、热程大于9.5 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在EBV-IM儿童的诊治过程中,合并MP感染的患儿病情及炎症反应相对较重,体液免疫紊乱更为明显。对于发热时间长、学龄期的儿童需进行MP的检测,及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聂芳  罗俊 《临床荟萃》2023,(11):1008-1011
目的 分析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EB合并肺炎支原体(MP)、EB合并人巨细胞病毒(CMV)及EB同时合并MP、CM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早期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或初诊确诊为EB病毒检出阳性的IM患儿163例,并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EB合并MP感染组、EB合并CMV感染组及EB合并MP+CMV感染组。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早期实验室各项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性别、年龄、发热、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B病毒感染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高于EB合并MP感染组;GGT高于EB合并CMV感染组;ALT及GGT高于EB合并MP+CMV感染组(P<0.05)。结论 IM患儿中单纯EB病毒感染者临床症状与EB合并感染者相似,但肝功能损害较EB合并感染者更严重,早期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治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支原体(MP)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2例由EBV和MP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表现,将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双重感染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BV感染组,双重感染组的肺炎发生率和咽峡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双重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和MP双重感染IM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137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在儿童MP感染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1379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1 37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494例,总阳性率35.82%;其中男性阳性率36.48%,女性阳性率35.11%,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组中,4~8岁组阳性率最高(45.72%),2岁组最低(17.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中,11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最高(42.62%),5~7月阳性率最低(23.7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总检出率较高,结果准确、简便、快速,为临床尽快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般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1284例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儿童肺炎感染早期的鉴别诊断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对1 2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MP快速鉴定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 1 284例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294例,阳性率22.90%;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22.26%,女性患儿阳性率23.33%,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中,10~12月阳性率最高(27.97%),其次为1~3月(25.83%);MP对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敏感率高;对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结论 MP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可作为一般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首选试验,为临床尽快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3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表现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皮肤黏膜关节损害多见。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翟谨  徐俊  何萍  花盛浩  丰涛 《临床荟萃》2020,35(2):174-176
目的 探讨儿童Epstein Barr(EB)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EB病毒合并MP感染的87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治疗的单纯MP感染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及临床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P合并EB病毒感染以学龄前儿童居多,MP和EB病毒合并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较单纯MP感染略升高,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有一过性升高;合并感染儿童的肺实质性病变程度更高,更易出现胸腔积液。合并感染的患儿临床特征表现为淋巴结易肿大,发热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相比,儿童EB病毒合并MP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常累及多个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根据患儿的肺部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支气管肺炎组(47例)和大叶性肺炎组(33例),收集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部分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D3+CD4+与CD4+CD25+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IgG和IgM水平外,两组患儿其余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所致的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各有特点,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和实验结果,有利于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哮喘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MP感染并哮喘息儿(21例)与单纯哮喘发作患儿(62例)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哮喘组患儿表现明显的发热、肺湿啰音及胸X线特征,C-反应蛋白升高和心肌酶谱改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十平喘治疗感染/哮喘组患儿疗效显著.结论 MP感染并哮喘具有自身临床特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十平喘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呼吸道患者同时采用ELISA、被动凝集法检测其MP的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在67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ELISA阳性66例,敏感性98.5%;被动凝集法阳性62例,敏感性92.5%。结论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检测方法的肺炎支原体(MP)阳性检出率,为有效诊断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疑似MP感染患儿460例,分别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RNA恒温扩增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MP混合抗体、MP RNA和抗MP-IgM抗体。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3种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 460例疑似MP感染患儿中有124例被临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以临床诊断为判断标准,患儿MP混合抗体滴度1∶80、1∶160、1∶320、1∶640和1∶1 280对应的MP阳性率分别为21.7%、28.2%、44.8%、52.7%和66.6%。被动颗粒凝集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1%和71.4%,RNA恒温扩增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90.9%,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5%和83.3%。将12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年龄分为3岁(56例)、4~6岁(43例)及7~12岁(25例),4~6岁患儿MP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患儿及7~12岁患儿(P0.05);按性别分组,男童组与女童组之间MP R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夏季和秋季的MP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P0.01)。结论被动颗粒凝集法MP混合抗体滴度≥1:320的检测效能较高,可用于辅助诊断MP感染。3种方法中RNA恒温扩增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判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5例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比较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明胶颗粒法和ELISA间接法在检测MP抗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MP感染237例(41.4%),中度感染192例(33.5%),重度感染143例(25%);MP抗体滴度1∶80有182例(31.8%),滴度1∶160有85例(14.9%),滴度1∶320有178例(31.1%),滴度1∶640有37例(6.5%),滴度1∶1280有90例(15.7%)。经统计学分析,血清MP抗体滴度与MP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8,P0.01)。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敏感度高,操作简单;MP抗体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6例临床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学标本进行MP IgM和MP IgG联合检测 ,同时在患儿病程的不同时期 ,分别测定血清标本MP IgM和MP IgG。结果 患者组MP IgM和MP 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P IgM在第 1周内的患者中 ,检出率为 11.2 4% ,而MP IgG只有 1.2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周后 ,MP IgG检出率稍高于MP IgM ,持续时间长。结论 IgM和IgG联合检测 ,减少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漏诊、误诊 ,提高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丽 《临床医学》2012,32(1):89-9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1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与160例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通过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测定MP-IgM)确定患儿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MP-IgM阳性率,阳性率45.6%;对照组阳性198例,阳性率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经治疗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支原体可能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的重要病原体.小儿发生支气管哮喘时常常伴发支原体感染,应加强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提高治愈率,有效控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85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将合并MP感染患儿为观察组(90例),诊断为单纯IM患儿为对照组(95例)。从患儿临床特征、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症指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咳嗽、肺部啰音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受累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清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如ALT、AST及EB病毒拷贝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CD4+/...  相似文献   

16.
丁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649-650
2003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对12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1~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两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体征等比  相似文献   

17.
任占花 《护理研究》2012,26(18):1673-1674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流行,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系统高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愈率[1]。为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我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75例CAP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275例患儿,MP-IgM阳性84例,阳性率为30.5%(84/275)。MP感染以夏季阳性率最高(40.2%),其次为春季(28.8%),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43.1%)。结论 MP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均有感染,尤其要加强春夏季学龄前儿童MP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超高倍显微系统对患儿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MP)活体检测,探讨小儿MP早期感染的诊断新方法及其价值。方法用ACT-2000超高倍显微镜,对522例儿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高度疑为MP感染患儿行咽拭子镜检,同时,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咽拭子检查MP感染阳性者402例(77.0%),血清学检查阳性者376例(72.0%)。随着患儿病程时间的推移,两者阳性率有所差异。结论应用超高倍显微系统对咽拭子行MP检查,能早期、快速诊断小儿呼吸道MP感染,为临床及时、快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已占小儿肺炎总数的30%左右,并且支原体感染的好发年龄趋于提前,据报道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支原体肺炎的19.8~41.23%,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我们对收治的3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