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孙伟教授运用糖皮质激素中医药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探讨激素运用的不同时期中医药治疗的策略。诱导期(即第1~4周):运用中医药增强或改变人的体质,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时可加快糖皮质激素在机体产生作用。使用期(即5~8周):阴虚症状表现明显,治疗以滋阴降火为大法。撤减期:阴损及阳,以益气助阳为主。维持期:阳虚症状明显,法以温肾助阳。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增效解毒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5):102-105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蓉黄益肾解毒汤治疗后血脂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骨保护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选取同期的123例3~5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分为3期慢性肾脏病组、4期慢性肾脏病组和5期慢性肾脏病组,均采用蓉黄益肾解毒汤治疗;同时选取41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5组研究对象的血脂变化、血清骨保护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结果:3期慢性肾脏病、4期慢性肾脏病和5期慢性肾脏病的血清骨保护素、甲状旁腺激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没有明显差异;5期慢性肾脏病与3期慢性肾脏病和4期慢性肾脏病之间的血清骨保护素、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变化与血清骨保护素、甲状旁腺激素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经过蓉黄益肾解毒汤治疗后的血脂变化、血清骨保护素、甲状旁腺激素均得到改善,5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变化与血清骨保护素、甲状旁腺激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因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统一,阻碍了中医药疗法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对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形成共识度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3、4期基本证型、基本方剂、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结论:通过此研究,初步制定了目前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推广运用,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西医以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1],慢性肾脏病3、4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大于15%且小于60%的阶段,即出现肾功能异常但没有进展为尿毒症的阶段[2]。此阶段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贫血、高血压病、代谢性酸中毒、肾性骨病、高钾血症、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等[3]。该阶段的治疗原则是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高艳霞主任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孙郁芝教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其对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贫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3期、4期、5期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期、4期、5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及贫血状况,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脏病3期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关键时机,如不能延缓3期患者的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进程,易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多采取大剂量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疗效,但总体疗效尚待提高~([2])。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浊毒壅滞。对此,中医主张予温补脾肾、泻浊祛毒之治法~([3])。本观察采用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证4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脏病1-4期进入"终点事件"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2015年7月-2018年7月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前瞻性队列,完成进入"终点事件"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病程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服药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等信息。以"终点事件"为结局因变量,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进行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450例,进入"终点事件"50例,发病率为11.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蛋白增高、高磷血症、贫血、基线肾小球滤过率。服用中药12月及以上(HR=0.86,95%CI:0.73~0.93)相比服用中药12月以下者,不易发生"终点事件"。结论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中年龄大、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低、尿蛋白增高、高磷血症、贫血等因素是其病程进展,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长期中药干预可以降低慢性肾脏1-4期人群病程进展的发生率,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慢性肾脏病1-4期人群疾病进展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当前中医对慢性肾脏病临床、基础以及复方研究的现状,提出类药研究的概念和研究必要性。探讨根据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常用方法的需要将有效中药从新分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效果。类药的成功研究可能是提高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疗效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现状和随机对照研究在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分析,认为应增加真实世界研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临床实际作为数据源,以中医药干预慢性肾脏病的累积时间分组,以结局指标为效应指标开展临床评价,采用倾向评分法处理中医真实世界临床数据中的混杂因素,注重依从性,符合中医药长期复杂干预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适合中医药干预慢性肾脏病研究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优化药物组合、改善给药途径,积极地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透析期的时间。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以期促进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起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发病率逐年升高,肾脏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脂蛋白肾病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案例少,西医无明确的诊疗方案,如何从中医方面进行诊治,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成为中医临床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CKD发病率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恢复疾病造成的肾脏功能损伤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西药疗效仍不理想,中医药现已普遍应用于CKD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对近年针对中医药治疗CKD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通过运用中药改善CKD伴随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肾脏损伤与其引发的代谢紊乱造成的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纤维化及减轻足细胞损伤的角度阐述中医药对CKD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CKD的临床应用及对CK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长期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接受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中药治疗并纳入门诊慢病管理系统的共339例CKD 4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为主要观察指标、进入CKD 5期为终点事件,每3个月为1疗程,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我们观察分析了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干预的339例CKD 4期患者的临床资料。eGFR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治疗的前3个月显著升高,而在随后的9个月中eGFR缓慢稳定的增加。在治疗3个月时,患者Scr水平较基线下降,6、9、12个月时Scr较基线水平上升,总体保持稳定。对血红蛋白、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影响。在观察期内,患者WBC、AST,ALT,K皆无显著变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干预的CKD 4期患者在1年内的eGFR保持稳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肾止衰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蛋白尿及足细胞的作用。方法:基于真实世界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63例CKD3~4期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止衰颗粒,观察治疗12、24周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的变化。结果:163例患者经治疗后,eGFR逐步升高,24周与0周相比,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UTP逐渐下降,24周与0周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PTX逐渐降低,24周与0周相比,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止衰颗粒对CKD3~4期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足细胞,减少尿足细胞排泄,降低蛋白尿的作用,从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相关因子,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方法将107例NSCLC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5型,部分患者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部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采用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晚期NSCLC的预后分析。结果5种中医分型的生存时间气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阴虚毒热型>气阴两虚型>热毒炽盛型,各中医证型的生存率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纯中医药治疗疗效好(P<0.05)。结论晚期NSCLC预后保护因子有治疗方法、CD4+、CD4+/CD8+、卡氏评分、辨证分型、疗程,预后危险因子有原发病灶、年龄、吸烟、CD8+、恶性胸水、上腔静脉综合征、脑转移、骨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TPA、CEA、CA125。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对于不同病期慢性肾脏病的辨证论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慢性肾脏病是一种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疾病,正虚主要表现为气阴(血)两虚,邪实主要表现为血瘀及湿热等。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病虽然有单纯气虚或单纯阴虚者,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其相对应的阴虚或气虚证必将逐步显现。因此,根据证候演变规律,将慢性肾脏病的气虚证或阴虚证纳入气阴(血)两虚证辨治是可行的。治疗学中亦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策略。关于邪实,慢性肾脏病的肾络瘀痹证和湿热证则是参阅古今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对慢性肾脏病而言它是常见的合并证候,若不予及时处理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钠肽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52例单纯慢性肾脏病患者资料,根据K/DOQI指南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并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均较正常组为高,且随eGFR的减少而逐渐增高,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在中医各证型中的趋势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结论]血浆BNP浓度随中医证型和慢性肾脏病分期的加重而升高。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可影响血浆BNP水平。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BNP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88-290
不论是慢性肾脏疾病(CKD),抑或是在CKD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AKI),都与炎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其炎症机制与各种相关的炎性因子,早期控制CKD炎症的进展对改善CK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疾病的炎症,从中医药对其的认识和辨证论治法则进行分析探讨,以求有效抑制炎症发展、延缓肾小球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5期脾肾亏虚证的效果。方法:将CKD4~5期脾肾亏虚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剔除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合中药、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合中药、骨化三醇及益肾泄浊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比较2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 PTH)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87%(26/31),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e GFR、BUN、血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血钙、i PTH、AL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脾肾亏虚证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综合中医、西医之长对其进行研究,有效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与提高其疗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特点、发病病机、中医辨证与微观辨证三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进行探析,从证候研究与疗效评价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现代应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特点,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