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患者依从性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患者依从性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GAD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对GAD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198,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氟西汀组(x2=4.993,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GAD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其疗效;应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估其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第2周两组HAMA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0,-3.65;P0.05),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在第4周到第8周两组HAMA两组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第1周、第2周研究组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5,-2.72;P0.05),精神性焦虑因子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有效率为81.8%,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起效更快,尤其对躯体焦虑的改善更快,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和氟西汀组(30例),进行开放式临床对照研究,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氟西汀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05)。治疗1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氟西汀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氟西汀组出现4例药物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较氟西汀起效快,药物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1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加40~50 min/w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艾斯西酞普兰,6 w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7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0,=0.033)。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1%,舍曲林组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2,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第2周末与舍曲林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66,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舍曲林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6,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舍曲林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7例门诊和住院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按照诊疗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决定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入组患者和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重指数评定不良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2、4、6、8周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18.08,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评分即有统计学意义,HAMD(t=2.52,P0.05)、HAMA(t=5.30,P0.01),对照组治疗1周仅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间HAMD、HAMA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1和0.64,P0.05),治疗1周比较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治疗2、4周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58和-2.14,P0.05)。TESS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2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唐山市第五医院就诊的一定数量有过度考前焦虑、抑郁的高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0.14,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23,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t=-0.74,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5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再次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t=5.98,P0.01)。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1.73,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10,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t=0.22,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3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2.03,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χ2=0.3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考前焦虑、抑郁起效快,疗效肯定,对于考前焦虑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隐匿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就诊的隐匿性抑郁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2.737;P0.0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9.799;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05),治疗12周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0,P0.01)。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2.471;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4,10.715;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12周后,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9.024;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隐匿性抑郁障碍临床疗效发挥更快,治疗依从性较好,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副反应较小,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进行评分。依据HAMA总分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起,HAMA评分,CG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8周有效率为80.4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14.63%),其次恶心(7.32%),但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焦虑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干预,对照组则行艾司西酞普兰及常规心理干预,干预8周后评价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评定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PSQI评分比干预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39.626,13.807,对照组t=11.888,4.297;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67,-5.132;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及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疗效与不良反应相似,但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治疗1周,两组HAMD评分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组降分较多(t=2.486,χ2=4.88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焦虑、抑郁者,进行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2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GHb)用于血糖控制的监测.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85,5.69;P<0.01);②两组间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HAMD及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4.67,5.01;P<0.01)、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68,P>0.05);③研究组GHb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艾司西酞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组患者保持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加服艾司西酞普兰,观察周期为4周.分别在患者入组前、治疗2周、4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以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HAMD总分在治疗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治疗4周末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37,P<0.01).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Ⅲ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米氮平组分别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8周。结果在治疗第1周,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6.44,3.81;P0.05)。第2周末开始两组间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第8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3.3%和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米氮平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起效更快,病人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研究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给予口服米氮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给予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结果在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2.43,2.64;P0.05),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显示在第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疗效与米氮平相似,但比米氮平能更快地控制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在抑郁伴焦虑症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抑郁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舍曲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头痛、胃肠道反应、静坐不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治疗抑郁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相当,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伴焦虑症患者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时可结合患者病情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mg/d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仅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mg/d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评定疗效,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从治疗第2周开始,两组间HAM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690;P0.05或0.01);在治疗的第6周末,两组间HAMD及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54,-3.192;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较快,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疗程共6周.临床疗效判定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