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电监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数据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将针对性策略实施前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另5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16.00%相比,观察组4.00%明显偏低,有效报警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误报警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管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组间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有利于对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进行降低,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达到的监测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使用回顾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对照组和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实验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hBG、HbALc、FBC指标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指标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血糖漂移度低于对照组、低血糖事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平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罗氏血糖仪多次指端快速血糖监测血糖,试验组予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共监测14 d,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血糖监测依从率、低血糖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平均血糖值、最高血糖值、最低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监测依从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应用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提高血糖监测依从率,进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监测无症状低血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于康复治疗时安装CGMS监测血糖,对照组以常规手指法监测血糖,比较两种方法对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的监测情况,统计无症状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分别为76.47%和41.18%,高于对照组的38.24%和1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0:00~6:00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症状低血糖多发生在0:00~8:00,对照组无症状低血糖多发生在4:00~6:00和22:00~24:00。结论 CGMS能及时监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可减少风险,指导临床治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谭宏 《医疗装备》2020,(5):190-191
目的探讨自制血糖监测治疗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9月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自制血糖监测治疗盘进行血糖监测,比较两组入院时与血糖监测治疗1周后的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血糖监测治疗操作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血糖监测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和院内感染率。结果两组血糖监测治疗1周后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监测治疗1周后,两组FP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监测治疗操作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监测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血糖监测治疗盘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院内感染风险,达到良好的血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静 《现代保健》2010,(34):92-9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5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发生黎明现象,占8.9%;2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占4.4%;3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占6.7%;26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占57.8%。结论通过正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人员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熟练的操作与全方位的护理,45例老年患者顺利完成该项检查。医生通过血糖图,观察血糖波动的规律,发现那些无自觉症状的反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CGMS与CSII联合应用为实验组,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而后者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72h,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达到目标血糖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血糖波动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64%,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却为14.63%,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胰岛素泵因能快速稳定控制血糖,CGMS能够发现血糖异常波动,二者联用能够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使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对指导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发基于智能健康管理应用程序(APP)的医患共享血糖监测仪,探究其在糖尿病患者院外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治疗后出院的9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智能健康管理APP的医患共享血糖监测仪进行血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差值、血糖控制达标率、7 d健康饮食情况、血糖监测次数和3个月内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与出院时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和餐后2 h血糖(2h-PG)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3,t=9.189,t=8.496;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FPG和GHb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χ2=6.988;P<0.05);观察组患者7 d健康饮食天数和血糖监测次数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t=15.144,t=15.399;P<0.05)。结论:基于智能健康管理APP的医患共享血糖监测仪适合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血糖监测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患儿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2例低血糖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低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患儿提供常规护理、24h动态血糖监测护理,观察患儿的重症低血糖发生率及出生后3d平均血糖水平、并发症(感染、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的重症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d平均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糖监测护理用于低血糖患儿,可有效抑制患儿病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GDM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血糖波动情况给予相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时段血糖检测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羊水异常、胎膜早破、早产等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新生儿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但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便携式血糖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嘱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仪进行血糖管理,研究组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监测1个月、3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遵医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患者监测认知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监测认知和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监测时间/频率、血糖监测控制目标、血糖监测结果、血糖监测意义、血糖监测注意事项认知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患者的监测认知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伏格列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1)对照组总有效率、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分别为97.22%、(12.84±0.50)mmol/L、(7.64±0.05)mg/dL、(9.45±0.37)mmol/L;观察组分别为75.0%、(9.22±0.93)mmol/L、(6.11±0.20)mg/dL、(7.26±0.2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5.56%)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可有效治疗老年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89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理想时间、胰岛素用药剂量和平均血糖漂移度均明显降低,遵医行为依从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有助于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遵医行为依从程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其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其血糖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血糖仪监测的5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常规血糖仪监测的5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监测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监测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对血糖管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的过程中血糖仪监测的运用,可以将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患者对血糖管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的影响,减少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对4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120例睡前血糖低于6.0mmol/L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发生夜间低血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发生低血糖机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对睡前血糖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给予对比组患者指端毛细血管监测。统计记录两组患者血糖监测结果以及总高血糖次数和总低血糖次数,并形成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监测,研究组患者血糖监测结果与对比组患者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监测统计总高血糖次数和总低血糖次数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式对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控,能更准确地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高低,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出生的1 477例新生儿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并对52例无症状低血糖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该组病例中,无症状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3.6%。新生儿无症状低血糖组平均血糖水平为(1.779±0.276)mmol/L,有症状低血糖组血糖水平为(1.393±0.374)mmol/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②早产儿、产妇和患儿伴有相关疾病或合并症更易诱发伴有临床症状的新生儿低血糖(P<0.05)。结论:新生儿无症状低血糖容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忽视,血糖筛查可有效地降低其引发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与分析自我管理教育与早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选取医院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0例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干预,观察组加用自我管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妊娠结局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