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67.92%)高于对照组(49.06%),且对房性/室性早搏二联律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52-453
目的探究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心电图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常规心电图与24h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与室性早搏、房性与室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监测相比,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疾病检出率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岑雪玮 《临床医学》2020,40(6):76-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房性症状检出情况、心律失常室性症状检出情况及两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结果。结果 研究组房性早搏二、三连律、期前收缩成对、房性传导阻、房性早搏早发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室性早搏二、三连律、期前收缩成对、室性传导阻、室性早搏早发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阳性检出率(90. 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进行检查诊断,其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更理想,阳性检出率更高更准确,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44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2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22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17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为77.27%,对照组12例阳性,10例阴性,阳性率为54.55%,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律失常检出结果来看,研究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等方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可以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情况,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137例(68.50%),室性心律失常81例(40.50%); ST段抬高132例(66.00%),ST段降低53例(26.50%),ST段无偏移15例(7.50%)。多支病变组的频发室早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且Lown3级及以上室性早搏、缓慢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主干及前降支组的频发室早、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组,Lown3级及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90%组的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70%组和70%~90%组,ST段降低发生率高于70%~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多发,冠状动脉病变与此密切相关,对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进行判断有利于预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19-4720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5月本院诊治87例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动态心电图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8.51%,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4.83%;且糖尿病性心律失常类型,即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具重要诊断价值,可提高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检出,明确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便于临床医师科学拟行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诊断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3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予以比较试验,对照组(n=2150)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监测,研究组(n=2150)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监测,对比两种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诊断,研究组检出的阳性率比对照组稍高,但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而研究组的室性和房性二、三联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室早和房早成对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较高,有助于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有效减少危险事件发生,值得在其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浅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316例,对其分别开展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就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心动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室性、房性频发期前收缩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进行早期诊断,特别是无症状患者,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从人民医院择取的25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25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125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心律失常检查结果。结果:在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室性早搏检出率、房性早搏检出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比常规心电图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炙甘草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CHDV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CHDV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胺碘酮)和观察组(30例,炙甘草汤+胺碘酮).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5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心肌梗死康复法对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4周、3个月、6个月后收缩压、Killip分级、心率、左室收缩功能、每博量,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4周、3个月、6个月的运动耐力(步行试验、踏车实验),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内心律失常率、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左室射血分数、Killip分级、心率、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每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Killip分级、心率、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每博量均较入组前有显著改善,每一个观察时间点,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每博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Killip分级、心率均小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组后4周、3个月、6个月步行试验完成率、踏车实验完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组6个月后心律失常率、心急再梗死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的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2,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观察组(n=6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ST段阵次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够明确患者心率以及心肌缺血的情况,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4,8周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78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12导联心电图(列为A组)、24 h动态心电图(列为B组)进行监测。比较2组方案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及术后心肌缺血检出情况。结果B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7.4%、80.8%,均分别高于A组的7.7%、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时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分别为(137.25±15.98)、(132.92±15.43)、(39.25±11.36)ms,分别高于A组的(91.39±14.36)、(87.15±17.61)、(21.65±9.2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心肌缺血ST-T改变检出率为26.9%,高于A组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进一步提高起搏器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其HRV敏感性较高,且有助于提高术后心肌缺血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律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4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后48 h内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A组(34例,发生恶性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医取穴干预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取穴干预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评分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Lorenz散点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并分析心电Lorenz散点图情况,比较两组HRV测值及Lorenz散点图形态。结果观察组的DC、SDANN、SDNN、rMSS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彗星状、复杂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出现扇形状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orenz散点图为鱼雷状、彗星状、复杂状的患者中,HRV正常范围占比分别为68.75%、91.56%、88.42%。室性并行心律、房性并行心律的B线斜率数值为无穷大,其次为窦性心律。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与各种心律失常散点图形态特征具有较好对应性,而心电Lorenz散点图可反映HRV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