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扁平足步态支撑期特征与下肢肌力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名受试者,通过足弓高度指数将受试者划分为正常足组(n=10)和扁平足组(n=10)。采用步态测试和OpenSim模拟仿真,对两种足型受试者的步态周期运动学参数、支撑期地面反作用力和踝周肌群肌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扁平足行走时支撑期占比和足跟离地时间高于正常足(P<0.05),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表现出过度外翻(P<0.05);着地时髋膝关节屈曲角度高于正常足(P<0.05);扁平足支撑期地面反作用力两峰值F1和F3相对值低于正常足(P<0.05);扁平足步态支撑期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肠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最大肌力小于正常足(P<0.05)。结论:OpenSim能够较好地模拟扁平足步态特征,扁平足通过着地时更大的髋膝屈曲角度来弥补踝背屈肌群肌力较弱造成的缓冲震荡能力不足。其较低的足弓使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在支撑中期具有较高的激活程度。扁平足比目鱼肌在蹬伸阶段表现出比正常足更高的推进贡献率,但整体推进能力仍低于正常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36例烧伤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结果以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含量(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为自变量,以深静脉血栓为终点事件,通过基线年龄调整后,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LT、FIB及D-D水平为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严密监测烧伤患者的PLT、FIB及D-D水平有助于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步频和步长作为跑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对跑步下肢生物力学和跑步损伤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步频/步长即刻改变以及长期干预训练对下肢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电的影响及其与跑步损伤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结果发现,无论是步频/步长即刻改变还是长期训练,恒定速度下增加步频或缩短步长后,与跑步损伤相关的参数如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负载率、膝关节接触力、足底压力以及髋内收角等显著降低,进而可能降低跑步相关损伤风险。但鉴于目前步频/步长干预训练的研究存在着受试者数量较少、干预训练时间较短及评价参数欠缺等问题,如何使步频/步长在一个较优范围、如何评价步频/步长改变的累积效应以及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步频/步长干预训练从而进一步避免可能的跑步损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FFI)技术在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 0例患者5 4条下肢和2 7例正常对照组5 4条下肢的股深、股浅静脉和静脉内径、瓣膜返流程度、返流持续时间进行测定。股静脉瓣膜功能做Valsalva试验,静脉瓣膜功能做远端小腿挤压试验。结果病变组二维超声显示静脉管腔内径增宽大于伴行动脉;瓣膜回声增强;可有侧枝循环形成。正常对照组返流持续时间<0 5s。静脉造影对照显示,病变组瓣膜返流时间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 <0 0 1)。返流0级10条,返流Ⅰ级2 1条,返流Ⅱ级10条,返流Ⅲ级7条,返流Ⅳ级6条。结论超声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可准确定位血管病变段、静脉返流程度及返流持续时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动想象在慢性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先运动想象组(A组)和后运动想象组(B组),两组进行两阶段(阶段Ⅰ和阶段Ⅱ)交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由治疗师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以及运动再学习等技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1次/天,5天/周。A组在第Ⅰ阶段、B组在第Ⅱ阶段于常规康复训练前跟随指导语录音进行运动想象,想象内容包括患肢负重和快速步行,10~15min/次。分别评测每一阶段实验前后Rivermead运动指数(R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10m最快步行速度(10mMWS)及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对A、B两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交叉对照比较。结果: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相比,结合运动想象阶段RMI、10mMWS及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提高明显(P<0.01或P<0.05);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象练习可以促进慢性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跖趾关节活动受限对行走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1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正常和跖趾关节受限情况下的步行,同步采集运动学、动力学及下肢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髋、膝、踝的三维角度、关节净力矩、关节功率和关节功,计算各肌肉摆动相和支撑相的肌电均方根振幅(RMS)并获得肌电的线性包络线。结果:与正常步行比较,限制跖趾关节行走时步宽显著增大(P=0.032),摆动相百分比显著增大(P=0.002),支撑相百分比显著减小(P=0.002),步长、步频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跖趾关节受限情况下,踝最大背屈角度显著增大(P<0.001),最大跖屈角度显著减小(P<0.001);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P<0.001)、最大背屈力矩(P=0.029)显著增大;踝关节功率最大值增大(P<0.001)、最小值显著减小(P<0.001);踝关节负功显著增大(P<0.001),正功受限和正常两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各指标在受限和正常两种情况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撑相腓肠肌内侧头RMS值受限情况显著大于正常情况(P=0.009),其他肌肉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踝关节增大背屈角度、增加做功和增大周围肌肉的活动水平来代偿,以保持步长、步速和运动中的动态平衡。限制跖趾关节会增加行走时人体足踝部分的能量消耗,长期受限,可能会导致小腿后群肌肉的疲劳或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会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干预的价值.方法 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6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康复)和观察组(32例,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观察临床疗效、不同时段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恢复状况.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高达96.8%,明显比对照组的79.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康复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步行能力评价。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对其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后的Fugl-Meyer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积分。结果 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8周治疗后,等速肌力训练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等速肌力训练组患者接受训练至患肢运动功能开始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及患侧肢体膝关节稳定性,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主要致残疾病之一,脑卒中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早期[1](即急性脑卒中发病后24 h至1月内)综合康复训练是脑卒中一种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康复组与对照组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的选择1.1.1入选标准:①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②首次发病,发病前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③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不一定是在24 h内);④属于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的脑卒中患者;⑤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患者;⑥发病后7 d内已经意识清醒,病情平稳。1.1.2排除标准:①TIA、R IND、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有严重的合并症;③两侧病变和脑干脑卒中;④溶栓治疗或脑出血手术的患者;⑤有意识障碍,严重痴呆和癫痫患者。研究对象:我院于2005-10~2007-10选择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61.7岁,缺血性26例,出血性14例。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62.5岁,缺血性27例,出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水平的影响。方法  5 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社区康复组 ( 2 6例 )和对照组 ( 2 4例 )。社区康复组采用以康复医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由康复护士每周 1次到患者家中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对照组康复训练采取自行训练。结果 经过 8周的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组MA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任碧连 《西南军医》2010,12(1):172-173
目的探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由护士进行踝关节护理,包括下肢的正确摆放,伸髋、屈膝、背屈踝运动、桥式运动等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Bvunnstrom分级评定,分别于入院1、3周时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踝关节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骨折(hip fracture,HF)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HF老年患者178例,男性98例(55.06%),女性80例(44.94%);年龄62~81岁,平均71.6岁;致伤原因:摔伤97例,道路交通伤56例,坠落伤18例,其他7例。依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59)与无DVT组(n=119),比较两组性别、年龄、BMI、ISS评分、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应用抗凝药物比例,并对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VT组男女比例(54.24%vs.45.76%)、BMI与无DVT组男女比例(55.46%vs.44.54%)、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各合并疾病发生率均高于无DVT组各合并疾病发生率(P0.05)。DVT组年龄、ISS评分、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均大于无DVT组(P0.05)。DVT组应用抗凝药物比例(76.27%)高于无DVT组(57.14%,P0.05)。使用抗凝药物患者DVT发生率(20.54%)低于未使用抗凝药物患者(37.88%,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ISS评分≥30分、骨折至手术时间≥3d、手术时间≥4h、使用抗凝药物等均为老年HF患者围术期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ISS评分≥30分、骨折至手术时间≥3d、手术时间≥4h、未使用抗凝药物等均为老年HF患者围术期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6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28~66岁,平均54.6岁;骨折部位:股骨颈30例,股骨粗隆47例,胫腓骨9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芬太尼常规麻醉诱导,研究组则予以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15min以及术后24h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及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5min研究组患者的HR与MAP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实验利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通过观察和比较30 d卧床期间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对失重后心脏功能变化的对抗效果.为制定我国载人航天时航天员失重对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5名男性健康被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3组,每组5人对照组仅-6°HDT卧床30 d,不进行任何处理,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在30 d卧床期间分别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实验期间测量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左室射血时间在卧床第22、26天较21、床前显著降低(P<0.05),射血分数在第26天显著性降低(P<0.05),每搏量、心输出量在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下肢肌力训练组左室射血时间在21、床期间较21、床前均显著降低(P<0.05),每搏量除第5、7天外均显著降低(P<0.05),心输出量在第l、30天显著降低(P<0.05).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在21、床期间均无明显变化,每搏量、心输出量在卧床第1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30 d头低位21、床可引起心脏收缩泵血功能下降,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血管功能,其中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的对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龄化人口和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骨折创伤患者也随之增加,一般多由道路交通事故、建筑施工事故、暴力及刀刺伤、跌倒等因素引起。骨折创伤容易造成组织因子活化以及一系列炎症反应~([1]),如压疮、肺部感染、脱位、关节松动等~([2-3]),所以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痊愈。尤其在外科手术中易引起老年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它是创伤患者在住院期间造成死亡的第三因素。本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名中年IGT患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例、健步走 抗阻力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两运动组进行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内皮素-1(ET-1)和C型利钠肽(CN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Dia-P)。结果:与实验前相比,24周锻炼后,健步走组和健步走 抗阻力运动组CNP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和△Dia-P提高。就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而言,健步走 抗阻力运动组的CNP、ET-1的变化值显著高于健步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健步走或健步走 抗阻力运动可改善中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健步走 抗阻力运动对CNP、ET-1影响的效果比单纯健步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