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加深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囊性肾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1~75岁。7例术前术后均诊断囊性肾癌,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行去顶减压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性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双肾下极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左肾透明细胞癌伴局部囊性透明细胞癌,右肾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多发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囊性腺瘤,1例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双侧多囊肾伴部分囊壁钙化,术后病理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双侧多囊肾伴右肾下极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为右肾下极占位为囊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伴有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MCRCC术前影像学容易误诊,最好的选择是保留肾单位手术,以尽量多保留肾功能以改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肾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ong DX  Wang X  Li ZL  Jiang YJ  Sun ZX  Kong CZ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63-965
目的 探讨遗传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遗传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2~67岁,平均48岁;4例为双侧肾癌,4例为多发肾癌.2例诊断为希佩尔-林道病综合征,6例诊断为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3例诊断为遗传性乳头状肾癌.10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和(或)肾癌根治术,1例未手术.结果 随访12~114个月,4例发生肿瘤复发,1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其他原因,4例无瘤生存.结论 遗传性肾癌发病年龄较早,肿瘤双侧、多中心发病率较高,应尽量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3.
上海仁济医院肾癌数据库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与预后特征. 方法 分析2003年至2005年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肾癌数据库435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WHO 1997年肾实质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2002年ATCC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1982年Fuhrman病理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57例获随访的晚期患者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判断. 结果 435例患者中,遗传性VHL病肾癌10例(2.4%)、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372例(85.5%)、乳头状癌13例(3.0%)、嫌色细胞癌18例(4.1%)、集合管癌4例(0.9%)、嗜酸性细胞腺瘤4例(0.9 %)、未分类肾癌.14例(3.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35例(77.0%),保留肾单位手术74例(17.0%),姑息性肾切除等手术26例(6.0%).遗传性VHL病肾癌均为双肾癌伴多发囊肿,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例,病理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基因测序均存在VHL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6个月,患者无肿瘤局部进展或转移,但4例患者出现同侧或双侧肿瘤再发.嫌色细胞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Ⅰ级5例,Ⅱ级13例,平均随访19.8个月均存活,无肿瘤转移或复发.集合管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均为Ⅲ级,平均生存时间11.3个月.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临床分期Ⅰ期260例(67.6%)、Ⅱ期64例(16.6%)、Ⅲ期32例(8.3%)、Ⅳ期29例(7.5%),其中T1a 147例(38.2%)、T1b 113例(29.4 %);病理分级Ⅰ级124例(32.2%)、Ⅱ级219例(56.9%)、Ⅲ级40例(10.4%)、Ⅳ级2例(0.5%).57例晚期肾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6.0±1.3)个月,1年生存率55.0%,2年生存率31.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肾癌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遗传性VHL病肾癌存在基因突变,常为双侧、多中心、低Fuhrman分级透明细胞癌,易再发不易转移.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而集合管癌预后差.在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肾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肾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VHL病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初诊年龄、肿瘤部位、同时或异时癌、肿瘤的组织病理等与散发性肾癌进行比较。结果VHL肾癌初诊年龄44.6岁,双肾癌15例、多灶性肾癌16例、伴双侧多发肾囊肿20例。共切除87个实性肿瘤。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6个,Fuhrman分级Ⅰ级73个、Ⅱ级12个、Ⅲ级1个;钙化结节1个。TNM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Ⅲ期分别为8例、7例、8例和1例。与散发性肾癌组相比,VHL病肾癌组患者发病年龄早(P〈0.05),双肾多灶性肾癌及伴双侧多发肾囊肿比例高(P〈O.001),高级别肿瘤比例低(P〈O.05)。结论VHL病肾癌不同于散发性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这对该病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附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993年2月~2006年10月共46例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肾癌4例,孤立肾癌3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25例,对侧肾正常的肾癌14例。结果:46例患者术前均未发现转移灶。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36例,颗粒细胞癌6例,混合性细胞癌4例。术后42例(91%)获随访,随访时间6~160个月,平均随访65个月。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86%。3例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手术指征可扩展至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肾脏损害的病理特点及VHL多发性肾癌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同一VHL病家族伴有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1例为双肾多发性囊肿,5例为双侧肾癌伴多发性囊肿。结果 5例双肾癌10侧肾脏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5侧,肾癌根治术3侧,带瘤随访2侧。1例多发肾囊肿者仅随诊观察。术后病理实质性肿块均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结果:Ⅰ级14枚,Ⅱ级6枚。TNM病理分期:T1N0M04例、T2N0M01例。切除14枚可疑的肾囊肿,术后病理恶性囊肿1枚,余为单纯囊肿。术后随访9~113个月,平均47个月,5例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5例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较术前差,但无需血透治疗。结论 VHL病中肾脏损害包括肾癌及肾囊肿,常为双侧多发性,肿瘤为透明细胞癌且分级分期低。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VHL病中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和肾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8例肾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性肾癌组和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肾癌Fuhrman分级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8例肾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2.7±9.0)岁,男性451例,女性217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588例,非透明细胞癌80例。单纯肾癌组包含552例患者,平均年龄(62.5±9.0)岁,男性375例,女性177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486例,非透明细胞癌66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399例,Fuhrman分级Ⅲ、Ⅳ级153例;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包括116例患者,平均年龄(63.7±8.9)岁,男性76例,女性40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02例,非透明细胞癌14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71例,Fuhrman分级Ⅲ、Ⅳ级45例。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Fuhrman分级明显高于单纯肾癌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肾癌伴有代谢综合征预示了更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碳酸酐酶9(MN)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0例肾细胞癌患者及30例非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肾癌细胞标志物MN mRNA进行检测。结果:非肾癌组外周血中均不表达MN mRNA。肾癌患者外周血MN mRNA阳性表达13例(43%),其中肾癌转移8例,局限性肾癌5例;肾透明细胞癌12例,混合型癌1例。外周血MN mRNA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肾透明细胞癌阳性率(12/22)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类型(P<0.05)。结论:RT-PCR技术可较敏感地检测到血液中肾癌细胞,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癌微小转移。MN可被视为透明细胞癌特异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VHL综合征患者4例.例1,男,56岁.主诉乏力、心悸2 d.空腹血糖2.37 mmol/L.CT检查示左肾上、下极3个肿块,直径分别为8.0、7.0、4.0 cm.10年前行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例2,女,57岁.主诉左腰痛不适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左肾、胰体肿物,直径分别为2.7、4.5、2.1 cm.例3,女,39岁.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3.0 cm×4.0 cm实性占位,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既往有小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及双侧肾癌手术史.例4,女,41岁.B超发现双肾肿瘤1个月入院.CT检查示左肾、左肾上腺、右肾、胰腺肿物,直径分别为4.0、3.0、1.5、2.0 cm.1个月前行y刀治疗多发脑部肿瘤.结果 4例均手术治疗.例1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肾血管周细胞瘤,随访6个月右肾未见异常.例2行左肾、左肾上腺、胰体尾及脾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肾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6月诊治的5例双侧同期原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经B超、CT等检查确诊,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联合对侧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恢复顺利,无外科并发症,4例为双侧肾透明细胞癌,1例为双侧肾乳头状腺癌。随访5~51个月(平均20.4个月),无局部复发、转移及肾功能不良。结论:双侧原发性肾癌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手术联合对侧肾癌根治术既能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又能确实保存肾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肾癌Fas、Fas配基 (FasL)异常与免疫逃避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 4例肾癌组织的Fas、FasL、Ki6 7表达以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TIL)凋亡 ,将肾癌细胞株 786 0、GRC 1与Jurkat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检测肿瘤FasL功能。一、资料和方法肾癌患者 4 4例的组织标本 ,12例取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 12份作为对照。患者平均 4 9岁。其中透明细胞癌 30例 ,颗粒细胞癌 14例。按Robson分期 ,各分期例数见表 1。GRC 1为肾颗粒细胞癌细胞株 ,786 0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 ,Jurkat细胞为…  相似文献   

12.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肾癌患者中2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病例的4.56%,男女比例为2.67:1.00,年龄32~74岁,平均47岁。结果22例患者中行肾癌根治术1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肿瘤直径1.8~11.0cm,平均4.8cm。其中透明细胞癌21例,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混合型1例;pT1N0M019例,pT2N0M02例;pT3bN0M01例;G15例,G217例。失访2例,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27.6个月。其中1例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无瘤存活21例。结论多房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肾偶发癌,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与肿瘤大小无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肾透明细胞癌展开研究,明确肾癌组织中RAS p21蛋白激活因子1(RASA1)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1例。对其肾癌组织样本中RASA1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9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T1~2期患者共51例,T3~4期患者共40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表明,RASA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期、M分期相关(P <0.05),T、M分期越高,则RASA1表达水平越低。RASA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肿瘤大小、N分期、淋巴脉管是否受侵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此外,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也与RASA1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结论 RASA1的表达水平既与肾透明细胞癌的T、M分期相关,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肾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15例肾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和病理分型,并进行病例随访。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202例(71.9%),颗粒细胞癌51例(18.1%),混合性腺癌15例(5.3%),乳头状腺癌7例(2.5%),集合管癌4例(1.4%),肉瘤样肾癌2例(0.7%)。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影响预后的因子。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混合性腺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7例乳头状腺癌仅1例死亡。4例集合管癌和2例肉瘤样癌均已死亡,两者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3和5.5月。结论肾癌的病理分型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乳头状腺癌预后优于其他类型肾癌;集合管癌和肉瘤样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多灶性肾细胞癌(MRCC)的围手术期诊治要点。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2 852例肾细胞癌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组要求的24例MRCC,男15例,女9例,中位年龄50(26~72)岁。单侧肾多发病灶21例(其中孤立肾1例),双侧肾多发病灶3例,术前发现的癌灶数2~8个/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CTU或肾脏增强MRI检查。结果:3例双侧MRCC和1例孤立肾MRCC患者,术前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1例患者高度疑似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24例患者共行26次手术,其中肾部分切除术(PN)8例次,根治性肾切除术(RN)18例次。2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癌灶直径0.6~10.6cm。8例PN平均热缺血时间(26.0±4.5)min,切缘均为阴性。随访时间最长71个月,最短6个月,2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术后行分子靶向治疗,于术后32个月出现肿瘤进展而死亡。结论:对于MRCC患者,术前应行超声、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遗漏。双侧MRCC患者应行基因检测鉴别遗传性或散发性肾癌。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病例可通过RN完整切除病灶;对病灶数较少或者遗传性肾癌患者,可选择P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MIAT在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MIAT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表明,MIAT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T分期(P<0.001)、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MIAT的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MIAT的肾癌患者(Log-rankP<0.05)。结论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临床、影像、病理特点三方面比较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易位性肾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差异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411例,经病理证实Xp11.2易位性肾癌有12例,肾透明细胞癌有302例,就两组肾癌在临床、影像、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Xp11.2易位性肾癌45岁以下(83.3%)常见,发病年龄略低[Xp11.2易位性肾癌患者平均年龄(33.1±18.4)岁,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63.1±11.2)岁],女性高发(66.7%),肉眼血尿首诊占58.3%,查体首诊占16.7%。肾透明细胞癌男性高发(66.6%),查体首诊占55.9%,肉眼血尿首诊占19.5%。CT:Xp11.2易位性肾癌平扫密度稍增高,易出现点状钙化和不均质改变。增强扫描肿瘤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分别为(83.4±40.1)HU、(95.8±39.1)HU和(80.4±30.1)HU。肾透明细胞癌平扫等密度或混杂密度,极少出现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分别为(133.4±37.1)HU、(102.8±19.1)HU和(87.4±29.1)HU。MRI扫描:Xp11.2易位性肾癌T1WI病灶等信号,T2WI低信号,肾透明细胞癌T1WI病灶等或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渐进式延迟强化。病理特点:Xp11.2易位性肾癌全部表达TFE3核蛋白,FISH检测可确诊,肾透明细胞癌不表达TFE3,FISH阴性。两组肾癌患者术后随访12~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7±10.6)个月。Xp11.2易位性肾癌术后发生转移者4例(33.3%),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3例(7.6%)。结论:Xp11.2易位性肾癌多见于伴有肉眼血尿的年轻女性,增强CT表现为少进-慢出式强化,肾透明细胞癌中老年男性高发,多为查体发现,增强CT表现为快进-快出式强化,MRI对两组肾癌的鉴别意义不大,最终诊断依据FISH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VHL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VHL综合征并发肾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例中1例有家族史,行右肾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未见癌细胞,病人后续就诊于其他医院,于当地医院外请专家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肾透明细胞癌;1例无相关家族史,病人多发胰腺、肾脏囊肿,双肾多发肿物,肾肿物穿刺活检示肾透明细胞癌,无法行手术治疗,给予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治疗2年,定期复查肾脏CT,发现肾肿物明显缩小。结论VHL综合征可发病于多个系统,其并发肾癌的特征不同于散发性肾癌。早期明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能够提高VHL综合征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肾癌对侧和双侧肾上腺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2004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5例双侧肾癌肾上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平均69.2岁。肾癌根治术后迟发转移1例,为术后随访时影像学发现,再次行手术切除同侧肾上腺,术后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转移;原发灶手术前发现肾上腺异常4例,术后均予免疫或分子靶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5例患者发现转移后平均随访时间29.6个月,予IFN-α免疫治疗3例,2例死亡,1例病情稳定(SD);索拉非尼靶向治疗2例,目前均为SD。结论肾癌双侧肾上腺转移较为罕见,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多数可明确诊断,考虑到对转移灶积极手术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多数患者应予免疫或靶向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肾细胞癌外周血CD44和CD5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们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和CD5 4的表达 ,探讨其在肾癌转移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肾细胞癌患者 3 5例 ,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男 2 6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3岁 ;其中透明细胞癌 19例 ,颗粒细胞癌 12例 ,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混合型肾癌 4例 ;T1期 4例 ,T2期 12例 ,T3期 16例 ,T4期 3例 ;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8例。肾良性病变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7岁 ;其中错构瘤 7例 ,单纯肾囊肿 13例。对照组 :健康献血者 2 0名 ,其中男 15名 ,女 5名 ,平均年龄 2 8岁。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