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15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程序及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手机依赖得分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P0.01);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29,P0.01);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影响,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手机依赖高中生依赖程度及其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手机依赖高中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进行为期1个半月的团体心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两小时,持续6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前1周与干预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缺陷感量表(FIS)的评定,了解其手机依赖水平和自尊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高中生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得分与其缺陷感得分有显著负相关;两组被试干预前后MPAI得分和FIS得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t=-3.024,3.657;P0.01)。结论:高中生手机依赖程度与其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团体心理训练可显著降低手机依赖高中生的手机依赖水平,并显著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学生的焦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手机依赖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PAI)、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59例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本样本中手机依赖筛查阳性的比例是73.0%;手机依赖组的MPAI得分低于非手机依赖组,而SAS得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P0.001);大学生CSES得分与MPAI得分呈负相关(P0.01),而SAS得分与MPAI得分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4.2%。结论:核心自我评价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能够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控制、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专科学校966名学生施测。结果显示:1高职高专学生手机依赖得分为(41±11)分,与理论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5);2手机依赖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神经质(t=6.621,P<0.01)和精神质(t=2.223,P<0.05)维度、自我控制总分(t=5.342,P<0.01)及冲动控制(t=3.282,P<0.01)、抵制诱惑(t=2.645,P<0.01)和专注工作(t=2.438,P<0.01)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对人机依赖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说明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与人格特质呈正相关,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对人机依赖影响中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人际适应性在自尊与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大一到大四学生522人(男215人,女307人),采用自尊量表(SES)、自我控制量表(SCS)、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CSIAI)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进行测量。结果:MPATS得分与SES、SCS、CSIAI得分呈负相关(r=-0.23~-0.45,均P0.01);SES、SCS、CSIAI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39~0.57,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SES得分通过SCS和CSIAI得分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M PATS得分,95%CI为(-0.030,-0.003);SES得分通过SCS得分的单独中介效应预测CSIAI得分,95%CI为(-0.305,-0.156);SES得分通过CSIAI得分的单独中介效应预测CSIAI得分,95%CI为(-0.062,-0.013)。结论:大学生自我控制和人际适应性在自尊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城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0.8%。结论: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孤独感能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36.7±11.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7.8±11.2)vs.(35.8±11.6),P<0.01]。M PAI得分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呈正相关(r=0.14~0.21,均P<0.01),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及SWB得分呈负相关(r=-0.17、-0.16、-0.49,均P<0.01)。通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8%和43.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3所高校大一至大四630名使用手机的大学生(男生301人,女生329人),通过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五人格量表(BF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被试的手机依赖程度、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水平。结果:37.1%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女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检出率高于男生(58.1%vs.41.9%,P=0.02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I的神经质得分正向预测MPAI总分及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得分(B=0.35、0.36、0.19、0.37、0.20,均P0.001),外倾性得分正向预测MPAI总分及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得分(B=0.13、0.11、0.10、0.19,均P0.05),宜人性得分负向预测失控性得分(B=-0.15,P0.01),责任感得分负向预测MPAI总分及失控性、低效性得分(B=-0.17、-0.15、-0.23,均P0.001)。SSRS主观支持得分负向预测MPAI总分及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得分(B=-0.32、-0.25、-0.15、-0.09,均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倾向关系密切;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感受低会增加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法,在贵州省4所高校抽得459名大学生,获得有效问卷442份。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UCLA孤独量表(UCLA)进行测查。M PAI共17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受试对其中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者。结果:本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占29.8%;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性别和新、老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理科大学生的MPAI总分及失控性、逃避性因子分均高于文科生(均P0.01);UCLA得分与MPAI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0.19,0.39,0.32;均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及其各子均相关(B=0.18,0.09,0.06,0.03,0.37)。结论:大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年级)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理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相对较高,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述情障碍、负面评价恐惧、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FNE)、自我控制量表(SCS)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中文版(MPAI)对521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1.述情障碍、负面评价恐惧、自我控制和成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346~0.563);2.负面评价恐惧和自我控制在述情障碍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序列中介作用,其中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量为14.68%,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量为33.89%,负面评价恐惧和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效应量为4.54%。结论:述情障碍既可以直接影响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又可以通过负面评价恐惧和自我控制间接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对减弱戒毒人员自我报告的毒品渴求的有效性。方法:在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招募男性戒毒人员363名,随机分为正念干预组(n=182)和常态对照组(n=181)。正念干预组实施为期8周(每周7次,每次0.5 h)的正念干预,常态对照组处于常态。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自我同情量表(SCS)、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以及毒品强迫使用问卷(OCDUS)进行基线及8周干预后测量。结果:8周干预后,正念干预组FFMQ得分高于常态对照组,DERS和OCDUS得分低于常态对照组(均P<0.05);自我同情、情绪调节以及总体幸福感在正念干预与毒品渴求关系之间有中介效应(总间接效应为0.37,95%CI为0.07~0.92)。结论:正念干预可以降低毒品渴求,并通过提升自我同情、情绪调节能力和总体幸福感进而降低毒品渴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大学生的抑制控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大学生的抑制控制特点,为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从150名大学生中筛选出高、低手机依赖大学生各30名(MPAI的17个条目中有8个及以上条目做出肯定回答者为高手机依赖组,8个以下条目做出肯定回答者为低手机依赖组),采用停止信号范式来比较两组大学生的抑制控制差异。结果:高手机依赖大学生停止信号反应时(SSRT)长于低手机依赖大学生[(292.0±89.4)ms vs.(241.1±95.7)ms,P0.05],而无信号反应时(NSRT)短于低手机依赖大学生[(494.2±103.8)ms vs.(597.6±108.9)ms,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差于低手机依赖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量表、UCLA孤独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t=14.664,P0.001)。得分位于前6位的是: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长、因使用手机而占用睡眠时间、失落时用手机来缓解失落的情绪、孤独时用手机与人交流、被告知使用手机花费太多时间、感到被孤立时用手机与人交流。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每天使用时间(t=9.632,P0.001)、生源地(t=2.092,P0.05)、UCLA总分(t=7.636,P0.001)、消极应对方式(t=7.742,P0.001)对医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决定系数(R2)为0.258,复相关系数(R)为0.513。结论: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有每天使用时间、生源地、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父母冲突、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量表(CPIC),情绪智力问卷对湖北省某两所公立中学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430份,运用SPSS 18.0及AMO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手机依赖低分组的高中生,手机依赖高分组的父母冲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更高(P0.001),而情绪管理的得分显著更低(P0.001)。手机依赖得分与父母冲突各维度得分、父母冲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8~0.278,P0.01),与情绪管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情绪管理在父母冲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0.45%。结论:情绪管理在高中生父母冲突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冲突能够通过情绪管理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始成年期大学新生同一性风格、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一性风格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手机依赖问卷对52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β=-0.70, P<0.001);信息风格正向预测自我控制(β=0.29,P<0.001),自我控制在信息风格与手机依赖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规范风格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35,P<0.001);扩散风格负向预测自我控制(β=-0.53,P<0.001),自我控制在扩散风格与手机依赖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同一性风格对始成年期大学新生手机依赖有显著地影响,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冲动行为、拖延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手机依赖量表(MPAI)、冲动行为量表(BIS-11)中文版、拖延行为量表(GPS)为测量工具对南京9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手机依赖者占21.7%;手机依赖在年级和专业方面(F=2.929,2.390;P0.05)存在差异;手机依赖组冲动行为得分与拖延行为得分明显高于非手机依赖组(P0.00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行为、拖延行为存在正相关性(r=0.401,0.339;P0.01)。冲动行为和拖延行为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其预测量为17.6%。结论:手机依赖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冲动行为水平越高、拖延行为较明显的大学生更易产生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498名(男217人,女281人),采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CSIAI)、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自我认同感量表(PIS)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统计学意义。结果:MPATS得分男生低于女生[(2.6±0.7)vs.(2.7±0.6),P0.05]。MPATS得分与CSIAI、PIS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36,均P0.01);CSIAI得分与PIS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1)。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6%。结论: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认同感、人际适应性关系密切,人际适应性能够通过自我认同感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疏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II),疏离感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514份,用SPSS17.0及Amo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高分组的冲动性、疏离感的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更高(P0.001)。手机依赖与冲动性、疏离感的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著正相关(r=0.319~0.505,P0.01)。疏离感在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2%。结论:疏离感在大学生冲动性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验手机依赖指数(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中文版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中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使用MPAI中文版对1339名中国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手机依赖的严重程度,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MPAI中文版在大学男性和女性样本间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以及严格等值模型均得到数据支持。女性在MPAI中文版总量表、戒断性和逃避性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而在失控性和低效性得分上,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MPAI中文版的四因子结构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跨性别测量等值性;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科大学生4000名,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MP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主观幸福感量表(SWB)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者1420人,占37.9%;手机依赖组的PSS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SWB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消极情感外)均低于非手机依赖组(均P0.001);回归分析显示,M PAI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负向预测作用,PSSS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显示,PSSS及各因子在M PAI与SWB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依次为24.89%、16.11%、17.33%、17.78%。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手机依赖既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又间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