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于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2例患者中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6天及第13天营养风险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6天及第13天血清学化验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临床结局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第6天、第13天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0.0%(28/40)、57.1%(20/35),均低于对照组[94.6%(35/37)、81.8%(2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816和4.845,P值分别为0.005和0.028)。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9.99±3.12)×109/L,低于对照组[(11.69±2.7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14)。术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平均水平为(33.48±4.47)g/L,高于对照组[(31.35±3.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4)。观察组术后第1天尿酸平均水平为(274.67±116.91)μmol/L,低于对照组[(339.19±115.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8)。观察组患者术中中位出血量为 300.0(175.0,500.0)ml,少于对照组患者[400.0(250.0,6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8,P=0.036);观察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5.5(15.5,37.5)h、平均排便时间为(95.7±46.9)h,对照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30.7(21.5,44.5)h、平均排便时间为(117.3±38.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50,P=0.040;t=2.140,P=0.036)。 结论: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及局部应用在腰椎结核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5ml),术后12h内给药1次,每次0.5g,术中每腔内喷洒氨甲环酸 0.5g(包括腰椎后路小切口、腰椎斜前方切口及髂骨取骨区切口)。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术后12h内静脉给药1次,每次0.5g。两组均进行腰椎斜前方入路病椎清除植髂骨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红细胞比容,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血D-二聚体(D-D)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指标。 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49.0±23.8)min]、术中出血量[(344.0±120.0)ml]与对照组[分别为(145.0±26.3)min和(360.0±134.0)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43; t=0.603,P=0.402)。观察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64.0±23.3)ml、(159.0±25.2)ml、(28.2±8.1)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7.0±33.1)ml、(174.0±27.2)ml、(32.5±9.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42;t=2.743,P=0.032;t=2.324,P=0.037)。观察组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为(32.1±8.3)%,高于对照组[(28.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P=0.048)。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术后3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1周血D-D水平分别为8.7%(4/46)、(13.1±3.2)s、(36.1±6.1)s、(0.9±0.2)mg/L,对照组分别为10.9%(5/46)、(12.6±2.9)s、(34.6±5.6)s、(0.9±0.3)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212;t=0.835,P=0.517;t=1.229,P=0.224;t=0.366,P=0.712)。 结论: 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渗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可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2—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新入住且符合入组标准的7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入院次日和术后次日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手术方式、手术时长、疼痛处理、术后口渴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指标,以及是否参加营养管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脊柱结核患者恢复排气时间的潜在因素。 结果: 75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的时间范围为0.5~98.0h,中位时间为27.0(19.0,40.0)h,≤24h者仅29例(3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入院次日的血红蛋白水平[(124.1±17.2)g/L]呈负相关(r=-0.289,P=0.012),与术后2h时的口渴评分[5.0(4.0,6.0)分]呈正相关(r=0.258,P=0.025);与其他因素均无相关性,如与是否进行营养管理[26.0(16.0,38.0)h和30.8(21.3,45.3)h]和术后24h疼痛评分[4.0(3.0,6.0)分]均无相关性(Z=-1.915,P=0.056;r=0.171,P=0.14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次日血红蛋白水平、术后24h疼痛评分和是否进行营养管理均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的潜在影响因素,且术后恢复排气时间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营养管理的完善而缩短,随术后24h疼痛评分的增加而延长(β=-0.349,P=0.002;β=3.143,P=0.003;β=-10.312,P=0.008)。 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较长,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入院时贫血、住院期间未进行全程营养管理,以及术后24h疼痛评分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P-VAT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结核性脓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113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临床资料,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仅行SP-VATS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SP-VATS组,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SP-VATS+围术期ERAS理念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SP-VATS+ERAS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下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SP-VATS+ERAS组的下地时间[10(8,13)h]、肠鸣音恢复时间[(18.25±3.52)h]、住院时间[(17.75±3.68)d]、拔管时间[6(5,7)d]、并发症发生率[20.34%(12/59)],以及术后1、12、24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26±1.32)分、(5.59±1.54)分、4.0(3.5,5.0)分]均短于或低于SP-VATS组[分别为13(10,17)h、(20.35±3.45)h、(19.45±3.56)d、7(5,9)d、38.89%(21/54)、(5.58±1.68)分、(6.35±1.57)分、5.5(4.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7,P=0.000;t=3.198,P=0.002;t=2.491,P=0.014;Z=3.342,P=0.001;χ2=4.690,P=0.030;t=8.198,P=0.000;t=2.596,P=0.011;Z=3.191,P=0.001)。结论 相较于单纯SP-VATS方法,SP-VATS联合ERAS理念治疗结核性脓胸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疼痛感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且在结核外科领域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其中,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68例患者术后实施的是常规护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60例患者术后实施的是基于4R危机管理快速康复模式。通过随机抽签法,从两组中各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后无突发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10.0%)发生不良事件,6例(15.0%)出现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40;χ2=6.486,P=0.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为(26.90±0.58)分、(26.72±0.55)分和(26.57±0.54)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12±0.60)分、(27.02±0.57)分和(26.9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2,P=0.047;t=2.441,P=0.008;t=3.221,P<0.001)。术后第2周观察组躯体活动具有独立步行能力者29例(72.5%),多于对照组的19例(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7,P=0.014)。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55±0.67)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02±0.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03)。研究认为,对于脊柱结核术后伴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实施4R危机管理快速康复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在ERAS管理模式下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ERAS组),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连续进行的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35例(非ERAS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刀口一期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分别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时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 结果: ERAS组出血量为(65.0±12.2)ml,较非ERAS组的(125.8±35.0)ml明显减少;ERAS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12.9±32.2)ml,较非ERAS组的(408.6±51.9)ml明显减少;ERAS组住院时间为(19.1±2.4)d,较非ERAS组的(28.5±9.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85、-11.203、-3.278,P值均<0.05)。ERAS组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非ERAS组发生2例。ERAS组35例刀口一期愈合,非ERAS组31例。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为(2.6±0.8)分,较术前的(7.7±0.7)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77.4±3.8)分,较术前的(36.5±4.1)分明显提高。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19、-29.654,P值均<0.05)。非ERAS组VAS评分为(3.9±1.0)分,较术前的(8.0±0.8)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68.3±5.0)分,较术前的(36.4±4.6)分明显提高,非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07、-12.771,P值均<0.05)。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降低,HS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1、4.502,P值均<0.05)。 结论: 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 管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5例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为4~8周,平均(6.20±1.2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死骨、脓肿、病变滑膜及肉芽组织,骨缺损区植骨选用截除的自体股骨正常骨质,选用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结核,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切口及病灶愈合、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假体位置、髋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4~60个月,平均为(35.62±8.64)个月。术前1d、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ESR分别为(41.64±12.10)mm/1h、(23.36±5.87)mm/1h和(9.88±2.01)mm/1h;CRP分别为(43.60±10.35)mg/L、(14.00±3.16)mg/L和(3.80±1.19)mg/L;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分别为(18.40±4.73)分、(41.68±3.15)分和(43.52±1.33)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分别为(33.00±6.01)分、(92.52±3.64)分和(97.36±1.80)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1d(F=103.008,P<0.001;F=270.299,P<0.00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和总分均较术前1d明显改善(F=432.654,P<0.001;F=1832.393,P<0.001)。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发生血栓形成、肺栓塞、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周出现刀口中下段破溃,形成窦道,经搔刮换药2个月后愈合,其余患者治疗后均无积液和积脓,病灶顺利愈合。随访期内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病灶复发患者。结论: 在规范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能明显减轻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翻修术[彻底病灶清除和(或)支撑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外院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失败,于本院行前路翻修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对比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表现、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随访2~2.5年,随访期间X线摄影和CT检查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植骨明显移位、破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已治愈,未发现结核复发。出院时2例既往窦道较长的患者窦道口未完全愈合,经门诊换药2~3个月后窦道逐渐收敛、闭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3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1.25±0.87)分]、ESR数值[(7.09±3.59)mm/1h]均明显低于术前[(6.06±1.60)分,(69.21±25.76)mm/1h] (t=18.004、 13.766,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E级29例、D级1例、C级2例,改善为术后的E级29例,D级3例;椎间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为E级31例,C级1例。结论 采用前路翻修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双环醇治疗因胃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等化疗,在出现肝损伤后给予双环醇治疗。结果 46例胃癌患者在化疗后,28例(60.9%)发生肝损伤,其中包括Ⅰ级3例(10.7%),Ⅱ级19例(67.9%),Ⅲ级4例(14.3%),Ⅳ级2例(7.1%);经4 w治疗,28例患者血清AST、ALT和TBIL水平分别由(77.6±37.1)U/L、(103.9±42.8)U/L和(79.5±57.2)μmol/L降至(45.8±31.2)U/L、(33.5±27.4)U/L和(37.2±11.4)μmol/L,血清ALB由(28.5±1.8)g/L上升至(34.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效果明显,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善使肝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结核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择期行肩关节结核手术的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23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与B组(19例,采用全身麻醉)。其中A组有1例患者肩因关节结核并发颈淋巴结结核病变未行臂丛神经阻滞,1例患者因阻滞效果不好予以剔除,最终纳入21例。两组患者在相同麻醉深度下,记录患者手术切皮前、切皮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值,以及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盐酸尼卡地平应用情况;同时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术后6与24h 的NRS 评分和镇痛药物输注量。结果 A组患者切皮时的MAP值[(75.6±10.7)mm Hg;1mm Hg=0.133kPa]、 HR值[(75.1±13.6)次/min],及术中降压药的使用率(14.3%,3/21)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88.2±10.0)mm Hg、(80.9±14.8)次/min、52.6%(10/19)](t=3.816,P=0.000;t=2.166,P=0.037;χ 2=6.686,P=0.017)。A组患者瑞芬太尼使用量[(0.4±0.1)mg]、术后6h镇痛泵用药量[(9.1±0.3)ml]、术后6h疼痛评分[(1.7±1.2)分]、术后24h镇痛泵用药量[(38.4±4.1)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7±0.1)mg、(12.0±1.6)ml、(3.3±1.1)分、(42.7±5.8)ml](t=10.364,P=0.000;t=2.845,P=0.010;t=4.921,P=0.000;t=2.650,P=0.013)。结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在肩关节结核手术中能减少切皮时血压波动,以及术中降压药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镇痛及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并同时完成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287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者30例(结核病组),SLE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16例(LTBI组)。按 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组1∶2的比例,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匹配的未合并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的SLE患者60例,作为未感染组。同时,从本院体检中心纳入性别、年龄与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组相匹配,并完成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健康成年人4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组的结核病病程为4.0(1.0,8.0)周,以合并单纯肺结核为主[17例(56.7%)]。结核病组的 SLE病程为54.0(7.5,96.0)月,明显短于 LTBI组[96.0(72...  相似文献   

12.
何磊  蒲育  何敏  李海  李邦银  蔡玉郭  刘林  刘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06-131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6—2016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0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后凸角(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植骨融合(Bridwell分级标准),以及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综合评估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10~220min,平均(154.46±32.11)min;术中出血量220~600ml,平均(380.64±108.35)ml。27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00±8.1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临床治愈,31例患者失访。术后3个月Cobb角[(15.17±6.36)°]、ESR[(25.54±13.25)mm/1h]、CRP[(14.36±10.19)mg/L]均较术前[分别为(25.26±7.34)°、(48.39±10.63)mm/1h、(31.24±13.86)mg/L]明显降低(t=16.62、18.72、15.08,P值均<0.001)。4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随访结束时34例(73.91%)于术后 3~1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E级),8例(17.39%)12个月后恢复至D级,2例(4.35%)6个月后恢复至C级,2例(4.35%)未恢复。植骨融合均符合Bridwell 1级标准,植骨融合率100.00%(310/310),融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10±5.31)个月。术后3d出现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10d后脑脊液漏治愈;术后肺不张5例,保守治疗后肺复张满意;2例分别在术后9、20个月时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器后随访情况良好;3例术后形成窦道,1例再行病灶清除术,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门诊换药后均痊愈;形成冷脓肿者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3~7个月后椎旁冷脓肿吸收。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有效治疗基础上,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有效治疗腰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3例脊柱结核并发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D4 +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神经功能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情况等,分析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8.4±11.3)min,平均出血量为(490.6±101.5)ml,无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0±0.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8.2±0.6)分,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的ESR和CRP分别为(9.3±2.6)mm/1h和(4.8±1.2)mg/L,较术前的(79.4±4.6)mm/1h和(57.5±5.9)m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66,P=0.000;t=47.73,P=0.000);经围手术期管理及后续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67.5±38.5)个/μl,较术前的(233.3±41.1)个/μl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P=0.001)。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符合Bridwell Ⅰ~Ⅱ级标准,植骨融合中位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器断裂。2例患者术后1d出现癫痫,5例术后肺不张、高热,11例术后出现腹胀,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脊柱结核并发AIDS的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