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实时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及肝炎肝硬化背景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模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67例(67个病灶),其中22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含1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手术切除前(57例)或穿刺前(10例)均经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分析病灶的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超声显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中有2例(2/13,15.4%)可见胆管扩张,非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管扩张25例(25/54,4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有60灶(89.6%)为高增强,4灶等增强,3灶低增强;其中36灶(53.7%)为周边增强,31灶(46.3%)为整体增强。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动脉期表现为周边增强者(3/13灶,23.1%)亦明显低于非肝硬化背景下胆管细胞癌(32/54灶,57.1%)(P0.05)。所有病灶均可见造影剂廓清,平均开始廓清时间为38s (20~101s)。有无合并肝炎或肝硬化的病灶廓清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同于非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螺旋CT(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对肝硬化背景下≤2 cm结节样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72例81个肝硬化背景下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肝内小占化病变者(最大直径≤2 cm)进行CEUS和CECT检查(两者间隔时间≤2周),将两种检查的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81个病灶53个为肝细胞癌(HCC),26个增生结节,2个血管瘤.53个HCC中,CEUS 51个(96.2%)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CECT 41个(77.4%)病灶动脉期显示强化,CEUS与CECT在显示动脉期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作为诊断HCC的标准,CEUS诊断小结节样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8%、82.1%、85.2%.CECT分别为73.6%、92.9%、80.2%(P>0.05).结论 CEUS对≤2 cm HCC动脉期血供的显示率高于CECT,CEUS对肝硬化背景下小结节样病灶的诊断能力与CECTT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对肝转移癌的检出率,探讨CEUS对肝转移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已确诊肝转移癌患者进行常规超声、CEUS及CECT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对肝转移癌的检出.结果 肝转移癌CEUS延迟期均呈低回声充盈缺损,动脉期表现为团状增强、环状增强、不均匀增强、低增强、等增强等五种增强模式.常规超声和CEUS检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1.6±1.2)灶/例和(2.6±1.9)灶/例(P<0.05),检出率分别为53.4%和87.1%(P<0.05).CEUS与CECT对转移癌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较常规超声明显提高了对肝转移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的增强表现。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或肝穿活检证实为ICC的患者的CEUS和CE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者对ICC的增强程度及模式的不同。结果:CEUS和CECT术前正确诊断ICC的分别为24例(75%)和27例(84%)(P>0.05),如果综合两者,其准确率达94%。动脉期ICC增强方式与病灶大小有一定关系:直径≤3 cm的ICC病灶6个,其中3个在CEUS和4个在CECT上表现为胃全瘤均匀性高增强;而26个直径>3 cm的病灶在CEUS和CECT上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或环形增强的分别为26个和25个。两种大小的病灶动脉期增强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CEUS和CECT分别有7个和22个ICC为高增强、25个和10个为低增强,两种大小的病灶门脉期增强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EUS上病灶更多表现为低增强。结论:CEUS和CECT的诊断能力无显著差异,CEUS同CECT一样可用于ICC的定性诊断,两者相互结合可进一步提高ICC的诊断率。动脉期ICC小病灶几乎均为全瘤均匀性高增强,而大病灶倾向于不均匀性增强或环形增强。延迟期CEUS上病灶消退倾向比CECT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癌(CCC)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CEUS表现,比较超声、增强CT(CECT)、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归纳57例CCC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具体表现,并且对行CEUS检查的4例病灶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普通超声、CECT、MRI、MRCP以及联合CEUS后超声对CCC的诊断价值。结果 57例病灶以肝门型居多,部分伴发肝内胆管扩张,少数可见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病灶多表现为血流不丰富的低回声,尤以肝门部和肝左叶者明显。肝门部病灶多伴发胆囊结石,肝右叶者多伴发肝内胆管结石,肝左叶者伴发胆囊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各半。4例CEUS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或等增强继而快速减退呈低增强并持续整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普通超声、CEUS、CECT、MRI及MRCP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CC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一定规律可循,普通超声联合CEUS可降低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32个病灶同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技术.CECT采用造影剂优维显和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动脉期,肝门部胆管癌在CEUS和CECT上分别有14个(43.8%)和12个(37.5%)病灶表现为高增强,14个(43.8%)和9个(28.1%)等增强,4个(12.5%)和11个(34.4%)低增强(P=0.162);CEUS和CECT分别有3个(9.4%)和2个(6.3%)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高增强,29个(90.6%)和30个(93.8%)为全瘤均匀(11个和9个)或不均匀(18个和21个)增强(P=1.000).门脉期,CEUS和CECT上分别有30个(93.8%)和23个(71.9%)病灶表现为低增强,1个(3.1%)和8个(25.0%)等增强,1个(3.1%)和1个(3.1%)高增强(P=0.046).普通超声、CEUS及CECT判断门静脉浸润准确率分别为84.2%(16/32)、89.5%(17/32)和78.9%(15/32).术前CEUS及CECT作出正确诊断的分别为30例(93.8%)和25例(78.1%)(P=0.12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在CEUS与CECT动脉期表现类似,门脉期CEUS更倾向于表现为低增强.术前CEUS与CECT对肝门胆管癌定性诊断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的增强表现。方法28例患者中28个经病理证实的ICC病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技术。CECT采用造影剂优维显和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动脉期,ICC在CEUS和CECT上呈高增强者分别有23个(82.1%)和19个(67.9%),低增强分别为5个(17.9%)和9个(32.1%)(P=0.219)。其中CEUS和CECT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环状高增强的病灶分别有14个(50.0%)和16个(57.1%),全瘤高增强者分别有9个(32.1%)和3个(10.7%)(P=0.689)。门脉期,CEUS和CECT分别有1个(3.6%)和9个(32.1%)ICC仍呈高增强,27个(96.4%)和19个(67.9%)为低增强(P=0.008)。CEUS和CECT术前正确诊断的分别为23例(82.1%)和19例(67.9%)(P=0.289)。结论ICC在CEUS和CECT上动脉期表现相仿,但门脉期CEUS上病灶增强消退倾向比CECT上明显。两者诊断能力无显著差异,CEUS可用于定性诊断IC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比增强CT(CECT)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占位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资料,总结肝外胆管癌(ECC)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比较CEUS和CECT对ECC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患者中,胆管癌61例,良性病变3例。病灶位于肝门部49例,胆总管中下段15例。胆管癌CEUS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53例(86.9%),等增强6例(9.8%),低增强2例(3.3%),延迟期均呈低增强。CEUS与CECT对肝外胆管占位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1%及85.9%(P0.05),CEUS与CECT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66.7%与86.9%、66.7%。结论 CEUS可以动态反映ECC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对E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成为ECC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照研究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s-FLPs)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的增强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CEUS回顾性分析确诊的49例s-FLPs的增强模式,并与CECT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①CEUS血管期肿块内可观察到微血管灌注过程;②CEUS的实质灌注双期增强模式与CECT的双期增强模式一致性为73.5%(36/49),CEUS的实质灌注早期与CECT的胰腺期增强水平的一致性可达87.8%(43/49),低/低增强是胰腺癌CEUS和CECT最常见共同增强模式.③比较CEUS与CECT的鉴别诊断能力,两种方法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对s-FLPs的诊断能力相近,CEUS有可能成为s-FLPs影像学诊断的一种重要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肝硬化基础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成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胆管细胞癌并肝硬化的患者12例(手术切除11例,穿刺1例),11例采用对比脉冲造影技术,1例采用连续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机械指数<0.2,2.4 mL造影剂SonoVue团注.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增强模式、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动脉相5例(41.7%)为不均匀高增强,3例(25.0%)为均匀高增强,4例(33.3%)为周边环状增强.超声造影3例(25.0%)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9例(75.0%)诊断为肝细胞癌.增强CT动脉期10例(83.3%)为不均匀强化,2例(16.7%)为环状强化.2例(16.7%)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10例(83.3%)诊断为肝细胞癌.结论 肝硬化基础上的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增强模式与肝细胞癌类似,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9例经病理证实的HCCA患者,对比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其诊断准确性以及其分型诊断准确性。结果 HCCA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动脉相高增强占79%,门脉相低增强占82%,延迟相均为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HCCA的准确率为100%,增强CT为97.4%;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3%,增强CT为87.2%;两种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HCCA的显示和分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作为其术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EUS与增强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ICC患者(36个病灶)的CEUS及增强CT表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EUS显示36个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减弱,呈"快进快出"型。增强CT动脉期图像示36个病灶均强化,2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另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CEUS显示19个病灶(19/36,52.78%)周边部环状增强,17个(17/36,47.22%)整体增强;21个(21/36,58.33%)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增强CT显示22个病灶(22/36,61.11%)周边环状强化,其中5个呈分隔样强化;14个(14/36,38.89%)为整体强化。达峰值时,CEUS示23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3个均匀增强;增强CT示20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6个均匀增强。以"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CEUS诊断ICC的标准,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21/30);以动脉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作为CT诊断ICC的标准,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73.33%(22/3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4)。结论 周围型ICC的CEUS与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方法对于周围型ICC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前行超声造影、增强MRI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动脉期5例周边环状高增强,1例整体均匀高增强,2例整体不均匀高增强;门脉期6例整体为低增强,2例内部呈低增强,周边仍见环状高增强;延迟期均呈低增强.增强MRI:动脉期8例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1例环状高增强,7例向心性增强.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增强MRI表现不同,可能与疾病的病理特点及两种造影剂在人体内的分布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3例病灶在二维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均为少血供型,超声造影显示3例病灶均表现"快进快出"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门脉相病灶呈低回声,周边可见高回声环.结论超声造影在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对病灶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 5例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所有肝内胆管细胞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结果 静脉注射SonoVue后,4例动脉期病灶边缘等回声增强、网隔样等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可见动脉强化最早的部分轻度消退,但整体仍可见造影剂继续向内部充填,延迟期全部病灶造影剂明显消退。1例动脉期边缘增强及网隔样增强,无向心性充填。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内血管稀少,癌细胞主要位于边缘部分,中央部分纤维组织丰富,可伴有坏死,这可能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强化模式的病理基础。 结论 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边缘等回声增强、网隔样等回声增强对肝内胆管癌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8例I-HCA患者28个...  相似文献   

17.
小肾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小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3 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回声、边界、环状无回声及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肿瘤血管按主观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性肿块35个(周边有环状无回声10个),囊实性肿块10个;界清或尚清37个,边界欠清8个;肿瘤血管分级:0级5个,Ⅰ级6个,Ⅱ级14个,Ⅲ级14个,Ⅳ级6个.45个小肾癌超声造影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3.84±3.80)s,达峰时间为(19.49±4.73)s,消退时间(26.91±5.86)s.超声造影显示同步增强39个,缓慢增强6个;达峰时高回声14个,等回声22个,低回声9个;同步减退19个,快速减退19个,缓慢减退7个.超声造影后25个肿块内部显示部分不增强或"蜂窝状"增强,20个肿块显示假包膜.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了肿瘤血管、内部结构和假包膜的显示,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