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原发性脾脏淋巴瘤5例病例资料,复习相关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脾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而通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辅以相关检查,可早期诊断,降低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例膀胱淋巴瘤患者的资料,5例为原发性膀胱淋巴瘤,男2例,女3例,年龄57 ~78岁,平均68岁;3例为继发性膀胱淋巴瘤,男1例,女2例,年龄41 ~81岁,平均61岁.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壁有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占位,突向膀胱腔内,直径1 ~4 cm,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相应膀胱壁外缘较毛糙,增强后病灶强化较明显、均匀.膀胱镜检查:7例为菜花状肿瘤、中央为坏死钙化区域;1例为多发型,1个较大的肿瘤直径3.5 cm,伴3个小的卫星病灶.7例采用TURBt加CHOP方案化疗、放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术后2周开始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750 mg/m2,第1天;表柔比星90 mg/m2、长春新碱1.4mg/m2,第1~5天;口服泼尼松100 mg或甲泼尼龙80 mg,1次/d.每4周1个疗程,共3个疗程.3例继发性膀胱淋巴瘤患者辅以三维适型放疗:400 cGy/次,连续3次,休息2d,共6000 cGy.结果 病理诊断5例为原发性膀胱MALT,其中3例为外周带区域膀胱MALT,2例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为继发性膀胱MALT,其中2例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全身滤泡囊中央淋巴瘤,属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检查:3例低级别MALT CD20、CD21、CD43(+),5例高级别MALT CD3、CD20、CD31(+).本组随访3~ 44个月,3例继发淋巴瘤患者于确诊3~13个月死亡;5例原发性MALT患者均生存,其中1例术后14个月复发,膀胱镜检查见原位菜花状新生物,再次行TURBt及CHOP方案化疗,病理检查示肿瘤由外周带区域MALT转化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随访无复发. 结论 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是MALT最常见的类型;原发和继发性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在组织学上存在相似性,但前者预后好于后者,TURBt配合放化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萍  江凯  蔡志强  王咏涛  邓生德 《中国骨伤》2017,30(12):1141-1146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8~70岁,平均53.4岁。临床症状以脊柱区疼痛为主,少数伴周围神经症状。病程2周~3个月,平均9周。CT平扫9例,CT平扫及增强8例;21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5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对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进行观察,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部位及大小:颈椎1例,胸椎16例,腰椎2例,骶椎4例。肿块常较大,最大的横断面73 mm×125 mm。病变类型:23例中15例表现为骨质破坏型,7例为软组织肿块型,无骨髓浸润型。CT及MRI表现:CT示11例伴"云雾"状改变,6例伴压缩性骨折,并伴"浮冰"样改变,伴"袖套"样改变9例;11例伴椎管狭窄;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示T1WI均为稍低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增强后强化明显,椎管狭窄16例,伴"袖套"样改变13例;椎间隙均无明显狭窄。CT及MRI表现对照:CT对骨质破坏细节的显示明显优于MRI,但其对病灶范围及其周围结构是否受累的显示不及MRI,MRI显示病灶的范围往往大于CT。病理:23例均为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表现中"云雾"状、"浮冰"状骨质破坏及椎管内"袖套"样浸润对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08年23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复习病史、治疗经过和随访资料.结果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例,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5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5例,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1例.肿物切除20例,乳腺改良根治手术3例.9例手术后化疗,6例手术后化疗和放疗,1例化疗缓解后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随访3~62个月,17例存活,4例死亡,2例失访.12例有复发和进展.结论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切除术加放疗和(或)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预后差,易于复发.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 2 0 0 3年本院收治的 1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滤泡性淋巴瘤 7例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复发及死亡率 ,综合治疗者明显低于单纯手术及手术加放疗者 ,滤泡性淋巴瘤低于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为原发并局限于肝脏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类相对罕见的肝脏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肝脏慢性炎症、免疫功能受损以及基因畸变等因素有关.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该类患者除了少数表现有右上腹疼痛外,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规影像学检查较难识别,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总结2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均有腰部隐痛或钝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为主),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行手术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患者预后佳,目前分别存活1年和5年8个月。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女,61岁.因左侧腰痛2周入院.查体:左上腹压痛,左肾区叩击痛.B超检查见左肾正常结构未显示,集合系统分离,最宽处约1.0 cm,左肾区可探及一巨大低回声肿物,大小9.7cm×5.3cm,边界模糊.CT检查见左肾中下极肿物,大小9.8 cm×8.9 cm ×8.8 cm,边界不清,平扫CT值为39 HU,增强后为61 HU,强化不明显.术前诊断:左肾恶性肿瘤.结果 患者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病理报告:左肾大部分被肿瘤组织占据,中下极见10.0cm×9.5 cm ×8.5 cm类圆形肿物,质硬,肿物切面呈灰白色,质地细腻.镜下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卵圆形或多边形,略大于正常淋巴细胞,核大深染呈不规则形.病理诊断:肾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行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6周期.术后每3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CT等.随访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肾脏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罕见,症状与肾癌相似,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病预后不良,手术切除患肾联合规范的全身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1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病理均明确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IE期6例、IIE期2例,III期2例;所有患者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均予以化疗,预防性放疗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109个月,随访中患者复发4例(其中死亡2例)、另治愈6例。结论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少见,预后差,复发率及死亡率高,术后应积极予以R-CHOP方案化疗联合放疗及鞘内注射治疗预防复发,并密切随访早期发现转移灶,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可尝试行二线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治疗,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此例患者男性,89岁,肝脏左外叶孤立性包块,行肝脏左外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20、CD79a、Bcl-6阳性表达,CD3、CD43,CD30阴性表达。结论原发性肝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中极为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作为肝炎或肝癌被误诊,通过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能确诊。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2例.例1,男,58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3个月.CT检查示双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右侧2.0 cm×6.0 cm,左侧4.0 cm×7.2 cm,轮廓清,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化验未见异常.例2,男,32岁.临床表现为发热3周.CT检查示双肾上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右肾上腺区2.5 cm×3.6 cm肿块,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化验未见异常.结果例1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切除术.肿物剖面呈暗紫色.镜下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D20、CD45 RO、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阳性.病理诊断: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化疗1周期,患者呈明显恶液质,自动出院后2个月死亡.例2行后腹腔镜下双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剖面呈腐肉样,质脆.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CD3、CD45RO阳性,CD20.阴性.病理诊断: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化疗4周期,随访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临床罕见,尤其是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加化疗或放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碱性磷酸酶(PLAP)阳性.病理诊断: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化疗1周期,患者呈明显恶液质,自动出院后2个月死亡.例2行后腹腔镜下双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剖面呈腐肉样,质脆.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CD3、CD45RO阳性,CD20.阴性.病理诊断: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化疗4周期,随访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原发性 上腺淋巴瘤临床罕见,尤其是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加化疗或放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碱性磷酸酶(PLAP)阳性.病理诊断: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化疗1周期,患者呈明显恶液质,自动出院后2个月死亡.例2行后腹腔镜下双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剖面呈腐肉样,质脆.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C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2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资料.诊断手段包括钡餐、胃镜、B超和CT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大部分辅以化疗.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和腹部肿块多见,手术切除率为90.5%.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综合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4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术前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均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各2例。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只为明确诊断及缓解症状,确定其组织学分型后采用相应的放化疗,患者的分期、组织学分型及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与预后都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8-73岁,平均51.6岁.按发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15 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清肿瘤学指标均正常.15例均接受螺旋CT检查,检出肿瘤15例,提示PSIL 12例;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1例提示PSIL可能.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性NHL 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性NHL 5例,肠病相关T细胞 性NHL 2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l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0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方案为 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术后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0个月(6-52 个月),6例死于肿瘤转移或复发.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7.1%.结论 PSIL仅靠临床表现不易确诊,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螺旋 CT 是较好的早期诊断方法,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结合化疗是治疗PSIL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rimary pancreatic lymphoma,PPL)是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与胰腺癌混淆,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PPL中以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现报道我科收住入院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病例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乏力半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16.
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78年5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临床、病理、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58.5%,10年总生存率为55.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清酶(LDH)水平、病理免疫表型(T/B)、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临床分期与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表型(T/B)、临床分期与预后相关.结论:病理免疫表型(T/B)和临床分期是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是胃恶性淋巴瘤( PGML)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它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高。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4例。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管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肠管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资料.结果 2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除横结肠1例为T细胞来源,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胃淋巴瘤CT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节段增厚型2例(12.5%),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 cm(0.6~6.8cm).肠管淋巴瘤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1例回肠淋巴瘤及l例回盲部淋巴瘤盲肠部见肿块形成,肠壁厚度0.6~7.0 cm,平均2.8cm.胃肠管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淋巴瘤(primary colonic malignant lymphoma,PC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ML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手术治疗和预后,对比研究钡灌肠、结肠镜和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等诊断方法.结果 PCM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管出血,血清肿瘤指标均正常.术前12例患者中,6例行钡灌肠检查,2例检出病变,均未提示淋巴瘤可能.6例行结肠镜检查,3例检出病变,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10例行MSCT检查,CT初诊检出肿瘤9例,定性诊断准确5例;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除1例为T细胞来源,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术后10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11例获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1.9%(9/11)、54.5%(6/11).结论 PCM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诊断率低.MSCT扫描在PCML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是治疗早期PCML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