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统梳理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既是构建当代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诉求,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中医药大学注重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相融合,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课堂教育、开展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鲜明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是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而中医药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文章讨论了在以中医药核心价值为导向的医学英语线上课程中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方法,以课程导入材料、举例材料、主题讨论和阅读材料为例,展示了建立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思路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杨麒  周月倾  王洪云  赵兴蕊 《光明中医》2023,(21):4268-4271
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时代意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优质的育人资源。随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医药院校要深入研究、挖掘和阐释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育人价值,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学生成长需求分析、育人要素体系建设、教职工及学生评价考核,推动构建以“仁、和、精、诚”为主线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她既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质又有全球化的倾向,既是大众的兴趣点,又是华人的聚焦点,也是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化的传播点,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历经数千年涤荡依然显现出自身独特的现代价值。但是,其多年来遭遇的坎坷影响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此,须采取设立文化机构、打造人才队伍、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管理机制等措施,促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这些措施中,设立文化机构是前提,打造人才队伍是核心,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健全管理机制是基础,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中医作为一种纵观个人、社会和大自然的平衡哲学及实践体系,自古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深化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拓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平台等方面挖掘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健身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文化共同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传统健身文化可培育和践行中医药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培育是中医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红  王旭东 《中医杂志》2012,53(4):271-273
当前的中医文化研究未能顾及中医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难以触及中医学的核心部分和实力部分,偏离中医学的核心价值和普世功能.据此提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应从历史、时代、世界视域,立足中医学,系统深入研究、凝炼提升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探索构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系统研究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玲  崔蒙 《中医杂志》2012,53(17):1449-1451
中医学特有的文化印记,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试从认识论的启示、道德观的弘扬、方法论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医药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至今鲜活的印记,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宣传与弘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深层次地研究中医药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入手。因此,通过在中医药院校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德育模式,在塑造中国当代名中医方面必将发挥重要功用。文章从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医德教育、提高中医药学生个人素养和推进学校不同工作层面的有效衔接四个方面探索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获得丰厚的道德滋养,促进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层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深化医古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中医药文化,强化高校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十分必要。中医药高校全面开展党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根植中国自信;抵制浮躁思想,树立正确三观;强化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党史视域下强化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党史系列班会、党史知识竞赛、党史宣讲活动、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中医药学子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领悟中医药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与研究生教育进入了 一个新的时期.中医药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会,如何在过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总需求,对新时代中医药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议题进行了 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从思政融入培养,德育贯穿全程;荟聚各路名师,激发创新潜...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是深入领会习总书记思想和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借助国内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利用国内外各种平台和媒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内外传播,让中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加坡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新加坡中医管理部门及法规、中医师注册条件、中医学术团体机构、中医学历教育和中医继续教育等方面介绍了新加坡中医药发展现状。随着新加坡中医药事业从立法规范到管理制度方面逐渐完善,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形成了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学术团体及学术交流不断发展,新加坡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会变得更加广阔。加强中新两国中医药文化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向海外扩展,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药物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中与中医中药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专业技能要求是使同学们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别特点和方法,熟悉某些现代药物的天然来源并为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为了培养出更多有“匠心”的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更应将中医中药的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有效地融入到专业技能知识的教学和实践中。因此,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天然药物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去探求本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及其实施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天然药物学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的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近百年来,由于受到西方科学主义的冲击,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但从根本上来说,中医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目前加强中医药的文化研究是当务之急。中医药文化研究就是要重新找回中医自己表达的“语言”,自己生存的固有环境,从而给中医发展提供适合发展的优良土壤。中医药文化研究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征,其不仅能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而且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医药家的补充和完善,蕴藏着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而其中以性味、归经为主体的中药性能是中药理论核心,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易水学派开山张元素在继承前人药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用药经验,完备了中药学理论体系,影响深远。本文试从广度和深度上系统分析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药性理论体系和用药规律特点。具体而言,主要从药物归经、药物升降浮沉之性、引经报使理论、时令用药、药物配伍、药物补泻、辨病辨证用药等7个方面入手进行梳理,从而明晰张元素用药规律理论和应用特点,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