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久锋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05-210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传统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十二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但这两种方法只能观察胃黏膜表面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是否有侵犯以及腹腔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胃癌CT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于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检查胃癌的影像特征,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扫描方式对胃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63例患者,CT平扫可见胃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对于增厚广泛的患者,其图像中胃壁自然弧度并不可见,胃轮廓不清、壁僵硬,周围脂肪层模糊或不可见。CT三期增强扫描可见较佳的胃壁内外、胃腔内对比,且可较直观地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63例患者中,44例胃壁呈不均匀增厚,胃体内病灶突出于腔外,并侵犯邻近器官、组织,其中21例侵犯胰腺,6例侵犯肝脏,15例侵犯胃周淋巴结,2例侵犯其他部位;在门脉期、动脉期,大部分患者的病灶可见增强,其中49例门脉期病灶强化面积增大,2例胃壁呈三层结构。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总检出率、总诊断准确率及对胃窦、胃体部胃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且可清晰显示病灶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的特征和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以及多期增强扫描。25ml/s和100ml分别为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25-30s、55-65s和2-3min。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相比子宫肌,肌瘤密度在平扫时与之相当,增强扫描时肌瘤在实质期出现最大增强值。40例患者当中,7例为黏膜下肌瘤、11例为肌壁间肌瘤、16例为浆膜下肌瘤和6例为多发性肌瘤。结论:肌瘤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可通过T检查探测出来,要想诊断出子宫肌瘤,CT增强扫描实质期是最可靠时期,在诊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上,CT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观察并比较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结果在T0-T3时间点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病理活检检出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两者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时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活检对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能为临床诊治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明确卵巢癌分期、淋巴结侵及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53例,对所有患者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84个,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0.71%,96.43%,85.71%,88.10%。53例小肝癌患者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其次为高密度灶,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小肝癌血供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能显著提高小肝癌诊断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诊断肝脏疾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71例患不同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诊断阳性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癌、血管瘤及局灶性结节中的诊断阳性率为86.36%、90.00%及83.33%,而增强CT为86.36%、90.00%及83.33%,各疾病中不同的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对肝癌、血管瘤及局灶性结节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及增强CT检查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均有诊断价值,可用于以上多种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讨论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应用和诊断以及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疑似胰头癌患者30例,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由医师进行诊断研究,再进行结果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胰头癌有25例,另外5例所得图像经由医师诊断均为正常,无胰头癌现象。剩余25例,胰头癌患者的图像中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程有相关性,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现象。结论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对于胰头癌上的应用很直观可以检查出病灶的大小、位置等,而且对于医师之后的诊断提供了比较可靠地依据,可以更好的研究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方式。所以,对于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认识以及应用我们都应该给予重视,相信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会逐渐的广泛使用,以及为医师带来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对于胰头癌的检查以及应用技术诊断的价值更高,掌握好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好的去观察胰腺病变的密度以及变化,从而提高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在胰头癌上的诊断应用以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 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本院进行临床检查的胃间质瘤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以螺旋CT平扫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方式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处于高危险度患者14例,处于中危险度患者20例,处于低危险度患者...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由于发病周期短,死亡率高,而用普通CT及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存在准确率低及适应性差的因素、对患者的生前诊断不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董杰 《工企医刊》2011,24(5):35-3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6例胰腺癌的MSCT三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影像表现、邻近血管及脏器是否受侵等.结果 26例中平扫呈低密度的21例,5例呈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结论 MS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8例共发现病灶89个。其中肝左叶35个.肝右叶64个。肿瘤大小0.5-17.9cm,平均4.2cm。平扫发现病灶53个,27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9个,7个不均匀密度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2个,高密度均匀性强化75个,不均匀性强化6个,有1个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73个,均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8例共发现病灶89个。其中肝左叶35个,肝右叶64个。肿瘤大小0.5~17.9cm,平均4.2cm。平扫发现病灶53个,27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9个,7个不均匀密度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2个,高密度均匀性强化75个,不均匀性强化6个,有1个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73个,均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胃癌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并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36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分析螺旋CT表现。结果:cT清楚的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效果与CT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类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P <0.05);多层螺旋CT特征:(1)肺癌病灶呈现结节;(2)肺癌肿瘤边界清晰;(3)病灶呈现小片形状且边界较为模糊。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分辨和诊断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检查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60mAs)扫描检查和低剂量(20mAs)扫描检查,其他相关参数相同,对两种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不同扫描方式所产生的辐射量。结果:两种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结节、肿块、钙化灶、结核空洞等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的影像片在病灶特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产生辐射量为(1.02±0.02)mSv,常规量扫描产生的辐射量为(2.75±0.61)mS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扫描能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等肺部疾病中的病变,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35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12例,远处转移ll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多层螺旋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钼靶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1例乳腺癌平扫、增强及重建图像。结果:71例乳腺癌均为肿快型,57例表现为不规则形,48例边缘见毛刺,8N皮肤改变,4N皮肤内陷,周围侵犯12例,32例见腋窝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肺内转移。增强后肿快强化明显,CT值升高(18-83)HU;并行重建使肿块周边结构呈立体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SCT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增强模式、强化程度、肿瘤与黏膜接触面溃疡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为胃壁起源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6例病灶可见不同程度囊变,CT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未见明显钙化灶。结论 MSCT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正确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和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就诊2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分别对患者进行螺旋CT和MRI诊断,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检出率、诊断价值和诊断结果.结果:肿瘤直径1~3和<1cm时,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P<0.05);肿瘤直径>3cm时,两种诊断方法具有相同检出率(P>0.05);MRI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诊断(P<0.05);MRI诊断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MRI诊断,诊断价值高,可提高诊断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边界、大小和范围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