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治疗中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在临床疗效评估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肝癌介入治疗患者53例,全部行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对3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确证结果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的评估结果明显由于其余两项检查。超声造影检查疗效评估结果灵敏度(90.00%)、特异度(91.30%)及准确性(90.57%)均明显高于增强CT扫描检查和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评估准确性显著高于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气体对比剂、脂乳性对比剂、水对比剂对胃癌多层螺旋CT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9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多层螺旋CT检查中对比剂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对比剂组29例、脂乳性对比剂组24例及水对比剂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检查前分别服用气体对比剂、脂乳性对比剂及水对比剂。比较3组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统计CT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3组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中胃扩张充盈效果、胃壁结构层次显示效果、病灶细节显示效果以及伪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手术病理检查为标准,3组患者多层螺旋CT病理分型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72.41%、83.33%、77.5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多层螺旋CT临床分期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多层螺旋CT检查中使用脂乳性对比剂效果略好于其他两种对比剂,但并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直肠癌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30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诊断为中晚期直肠癌,临床TNM分期、Dukes改良分期结果同病理检查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在中晚期直肠癌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可对临床分期进行较好的判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和增强CT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差异,评价其诊断意义.方法 对于54例肝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不同时期造影变化.再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扫描,记录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成像情况,根据上述成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和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为87.8%和94.6%,其敏感性为78.2%和100%,成像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83.1%和97.6%,约登指数分别为0.68和0.9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效果好于超声,CT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均高于超声,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的影像学表现从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周围结构以及远处转移方面都有较为典型的症状。多层螺旋CT对不同时期胃癌患者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T分期的多层螺旋CT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T1期75%、T2期61.9%、T3期80.56%、T4期8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在胃癌诊断中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分期诊断率较高,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68例胃癌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病理分期划分,与术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检查中对胃癌T分期评估准确率为76.47%,N分期评估准确率为69.12%,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能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TNM分期,对后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67-1068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T分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60例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在术前接受腹部增强CT及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比较二者在评估胃癌T分期中的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在60例胃癌患者中,T1、T2、T3及T4期肿瘤患者分别为7例、13例、25例及15例;增强CT示T1期10例,T2期11例,T3期24例,T4期15例,评估准确率为82.2%;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示T1期8例,T2期13例,T3期26例,T4期13例,准确率为93.7%。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评估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更有利于胃癌患者的术前T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8.
池洪波 《中国保健》2008,16(15):640-64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临床分期术前评估意义.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MSCT)扫描技术对74例胃癌患者进行了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术前MSCT分期与手术病理TNM分期完全一致者64例,符合率86.49%,其中MSCT-1和MSCT-4分期均为100%.术前MSCT分期与手术病理TNM分期不一致者10例,其中7例(70.0%)出现在MSCT-2分期中.结论MSCT技术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观察并比较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结果在T0-T3时间点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病理活检检出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两者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时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活检对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能为临床诊治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明确卵巢癌分期、淋巴结侵及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佟鹏  梁瀛 《现代保健》2011,(23):108-109
目的 探讨西门子Emotion 6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9月~2010年7月本院收集的30例胃癌患者行西门子Emotion 6螺旋CT检查,分析其CT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CT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相符.结论 CT检查对于胃壁、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浸润的情况能够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131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CT平扫诊断准确率是67.18%、敏感度是68.42%、特异度是65.45%,CT增强扫描分别是88.55%、89.47%、87.2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肺结核球以及炎性假瘤患者的增强峰值与强化增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小细胞癌以及鳞癌患者的CT净增强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7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前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治疗后对比病灶增强时间和增强强度。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发现,超声造影、增强CT对>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0%,但超声造影对<10mm、10~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的病灶增强时间与增强强度均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超声造影的价值更为显著,病灶检出率高,可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可明显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彭志远  阳明  储松 《现代保健》2012,(21):67-69
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做CT检查的胃肠道患者,检查前做胃肠道准备,做CT平扫+增强,以手术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CT清楚显示胃肠道病变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2.5%。结论:CT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至关重要,CT检查对胃肠道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高,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检查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8例CT影像表现,统计直肠癌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8例患者中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厚12例,肿瘤突破浆膜层并周围组织侵犯7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4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1.5%(31/3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术后病理的对照一致性较高,术前螺旋CT增强扫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对小肝癌进行诊断的CT表现与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肝癌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平扫与三期扫描的方式,分别将扫描时间设定为动脉期25秒,门脉期75秒,延迟期为5分钟。对于增强扫描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对其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1.5ml/kg,注射速率为2.5ml/s。将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64排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意义。结果 92.3%的患者其动脉期CT扫描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高密度,而门静脉期则有65.2%的患者肿瘤部位呈现低密度,24.4%的患者呈现高密度。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与三期扫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小肝癌患者肿瘤部位的血供与其他临床特点,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效果与CT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类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P <0.05);多层螺旋CT特征:(1)肺癌病灶呈现结节;(2)肺癌肿瘤边界清晰;(3)病灶呈现小片形状且边界较为模糊。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分辨和诊断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对胃肠道病变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50例行胃肠道CT检查的病例,病人通过禁食、禁水,口服胃肠道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CT检查诊断的胃肠道病变,定位诊断均与胃镜检查结果相符合,定性诊断符合率亦较高,达到84%。结论 CT对胃肠道病变的检出率高,能直观地显示病变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判断肿瘤分期。结果:36例患者中升结肠15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病变CT表现为病变段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皆实现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0例胃间质瘤患者在实行螺旋CT后,主要的表现有:胃内出现软组织肿块的现象,肿块同时有向腔内或者胃腔内、外突出的趋势。在实施增强后,患者肿块强化相对明显,出现中心囊变及坏死的现象,周边强化明显。50例患者中,有20例为低度恶性胃间质瘤,有30例为高度恶性胃间质瘤。结论在胃间质瘤治疗中,螺旋CT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可以准确地显示出患者胃间质瘤的具体部位及具体的形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