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最近发现JAK2和/或MPL突变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诊断和治疗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JAK2突变目前认为是诊断PV的必要条件,WHO分类系统最近修订的PV、ET和PMF诊断标准中包括JAK2和MPL(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突变作为克隆性标记.从治疗学的观点,JAK-STAT信号途径现已确定为研发骨髓增殖性新生物治疗新药的合理靶途径.本文简述ET、PV和PMF目前的处理,并复习抗JAK2小分子药物临床前和临床活性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骨髓纤维化(M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这些疾病可以互相转化,我院诊治2例患者,追踪观察,其中1例长达28年,现将其疾病演变过程报道如下。例1男,39岁,教师。1974年春开始出现头晕、周身无力、肢体麻木,同年  相似文献   

4.
王学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2008-2011
最近发现JAK2和/或MPL突变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诊断和治疗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JAK2突变目前认为是诊断PV的必要条件,WHO分类系统最近修订的PV、ET和PMF诊断标准中包括JAK2和MPL(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突变作为克隆性标记。从治疗学的观点,JAK—STAT信号途径现已确定为研发骨髓增殖性新生物治疗新药的合理靶途径。本文简述ET、PV和PMF目前的处理,并复习抗JAK2小分子药物临床前和临床活性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男,85岁。因“体柃发现血细胞增多2个月余”于2010-02—06入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以一系或多系分化相对成熟的骨髓细胞克隆性增殖异常为特点的疾病,其分类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等疾病中存在JAK2V617F点突变。有研究表明,在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中,PV发生率在90%以上、ET发生率为50%-70%。JAK2V617F基因突变已作为诊断MPN的必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增多临床怀疑MPN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增高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特点。方法:回顾10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hemia,ST)进行比较。结果:ET骨髓病理巨核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核多分叶、多核易见,成簇、成片状分布,ST巨核细胞体积未见明显增大及异常分布。ET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 57.83%,ST患者JAK2-V617F突变均为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组WBC、Hb、骨髓纤维化、初诊血栓事件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年龄、Plt、骨髓粒系、红系百分比及巨核细胞计数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无血栓生存率较阴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的骨髓病理特征明显,骨髓活检与JAK2-V617F基因检查相结合对ET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对JAK2V617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在治疗JAK2V617F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α治疗前后不同时间骨髓液JAK2V617F和PRV-1 mRNA表达水平;体外半固体集落培养检测自发性红系集落形成(EEC),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IFN-α促凋亡作用.结果 10例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例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在应用干扰素α治疗前骨髓液JAK2V617F mRNA平均拷贝数量为(4.35±0.98)×107,治疗1年后降低为(1.56±0.67)×103,并与PRV-1 mRNA降低呈时间依赖性负相关.同时可见IFN-α也有抑制EEC形成和促进骨髓单个粒细胞凋亡作用.结论 IFN-α可以降低JAK2V617F阳性克隆比例、PRV-1的表达以及EEC的形成.JAK2V617F mRNA可作为患者骨髓液中治疗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我院血液科自1994年6月~2004年5月应用干扰素加羟基脲(IFN HU)和羟基脲(HU)单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ET患者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国内统一标准[1],随机分为IFN HU治疗21例,HU治疗35例,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1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RevMan5.2软件和Stata11.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和文献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1710例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和1263例阴性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阴性患者(OR=3.13,95%CI:2.26~4.34)。亚组分析未发现结果亚洲人群(OR=4.98,95%CI:2.92~8.52)与非亚洲人群(OR=2.32,95%CI:1.62~3.33)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JAK2V617F基因阳性可明显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例1女,52岁,已婚,体重50kg,头晕、乏力2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8月8日入院。既往:子宫肌瘤切除术后2年。入院时查体:血压20/12kPa,醉酒貌,颜面潮红,球结膜充血,颈部、腹股沟可触及数枚蚕豆大淋巴结,有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脾肋下5cm,质韧,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学和活组织检查方法分析120例患者的骨髓病理状况,监测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从患者骨髓抽提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呈现出MPN各自类型的典型特征.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120例MPN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66.7%(80/120),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72.7%(16/2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66.0%(62/94),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2例阳性.JAK2 V617F突变阳性PV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01)和血小板计数(P=0.010)均高于阴性患者;JAK2 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P=0.006);PMF中JAK2V617F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bcr-abl阴性M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使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JAK2 exon12和JAK2 exon13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例JAK2 exon12及JAK2 exon13基因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骨髓活组织检查提示粒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可见集簇现象;JAK2 exon13突变阳性。例2骨髓活组织检查示巨核细胞可见集簇现象,纤维组织增殖明显,骨小梁增厚;JAK2 exon12突变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JAK2 exon12及JAK2 exon13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间断放血及羟基脲治疗。结论:JAK2 exon12及JAK2 exon13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少见,不同外显子突变导致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疾病演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二砷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宇红  袁弥满 《癌症》2000,19(8):817-820
目的:在观察As2O3对K562细胞系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效应的基础上,分析As2O3治疗3例PV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以K562细胞和PV患者的新鲜细胞为体外靶子,通过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和Annexin-V的测定检测细胞凋亡。每日静脉滴注10ml0.1%As2O3注射液治疗3例PV患者,至完全缓解停药并继续随访。结果:1 ̄2μmol/L As2O3注射液诱导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小板去除术后,序贯应用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CS-3000plus去除血小板,随后应用羟基脲、α-干扰素等药物治疗。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能迅速降低血小板,缓解症状。应用羟基脲进一步控制血小板生成,巩固疗效,并用α-干扰素维持治疗。结论 血小板去除术配合应用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迅速降低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采用RevMan5.2软件和Statall.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和文献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1710例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和1263例阴性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阴性患者(OR=3.13,95%CI:2.26~4.34)。亚组分析未发现结果亚洲人群(OR=4.98,95%CI:2.92~8.52)与非亚洲人群(OR=2.32,95%CI:1.62~3.33)之间存在差异。结论JAK2V617F基因阳性可明显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岳静  王京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1):1109-11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为一种以红细胞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和JAK2基因的功能获得性体细胞突变相关,JAK2基因突变为PV提供了分子学诊断标准。JAK2基因突变和等位基因突变负荷可推测PV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发展趋势。JAK2基因突变的发现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JAK2抑制剂ruxolitinib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良好。JAK2等位基因突变负荷与白细胞增多、转化为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密切相关,高JAK2等位基因突变负荷可能为PV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本文对PV患者JAK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累及造血干细胞的慢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瘙痒及脾大等,易并发血栓栓塞,并有高风险向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转化.自2005年发现JAK2 V617F突变以来,PV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表观遗传学标记的改变在PV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药物有望提高PV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 JAK2 V617F 突变及其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 ET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 JAK2 V617F 点突变检测,实时定量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JAK2 V617F 检测突变负荷,分析 JAK2 V617F 突变及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90例ET 患者中,50例患者检出 JAK2 V617F 突变,突变率为55.6%。 JAK2 V617F 突变组红细胞计数[(4.67±0.89)×109/L 比(4.04±0.99)×109/L, P=0.003]、白细胞计数[(11.64±5.20)×109/L 比(9.11±4.11)×109/L, P=0.014]、血细胞比容[(0.41±0.07)比(0.36±0.07),P=0.005]均较野生型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野生型组长[(13.18±1.63) s 比(12.02±1.24) s,P=0.000]。 JAK2 V617F 突变负荷为(29.91±18.63)%,JAK2 V617F 突变负荷与血常规之间未见相关性(均 P>0.05),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之间存在相关性(r=0.456,P=0.001)。结论 ET 患者存在较高的 JAK2 V617F 突变率,临床早期检测JAK2 V617F 突变及突变负荷可能对 ET 患者血管性事件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