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2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方法 2 1例经反复化疗或放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小细胞肺癌 2例 ,非小细胞肺癌 3例 ,胃腺癌 3例 ,食管鳞癌 3例 ,肝癌 1例 ,卵巢癌 3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3例 ,恶性黑色素瘤 1例 ,每日静滴白细胞介素 - 2 10 0万 U ,连续 2 8天。结果 CR 0例 ,PR 3例 ,MR 2例 ,NC 8例 ,PD 8例 ,总有效率 14 .3%。结论 单独应用白细胞介素 - 2治疗某些晚期肿瘤有一定疗效 ,可以改善部分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生物化学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原发性肝癌5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联合用IL-2,HCPT药物;对照组26例,联合用5-Fu,ADM,MMC或DDP药物。按常规经股动脉插管,超选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栓塞灌注生物化学治疗(治疗组)或单纯化学治疗(对照组)。结果 两组均无CR病例。治疗组有效率(70.4 %)高于对照组(42.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血清AFP≥200 μg/L以上者病例,治疗后下降幅度达50 %以上者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除发热外对照组多于治疗组,且较治疗组重。结论 IL-2联合HCPT经肝动脉导管栓塞生物化学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低剂量(≤2×106U/日)白细胞介素┐2(IL┐2)共治疗98例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方法25例病人接受了单用IL┐2治疗(皮下、瘤体内、胸腔或腹腔内注射);59例病人接受了IL┐2与化疗或放疗联合治疗;14例病人接受了IL┐2与EAL细胞联合胸腔或腹腔灌注治疗。结果显示单用IL┐2对恶性实体瘤的有效率为13.7%(2/15,无CR病例),对恶性胸腹水的有效率为60%(6/10,CR10%);IL┐2与EAL细胞联合胸腹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腹水的有效率为85.7%(12/14。CR50%);单用IL┐2治疗后T4/T8比值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IL┐2与化疗或放疗联合应用治疗后T4/T8比值无明显变化,提示IL┐2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结论本研究对IL┐2化疗或放疗联合能否提高近期疗效问题尚不能作出评价;本研究所采用的IL┐2剂量的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畏寒、疲乏,其毒副反应一般较轻,病人易于承受,未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现象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促血小板增殖作用及其临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方法,患者随机分入AB组或BA组,AB即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rhIL—11(A周期),第2周期化疗给药结束后观察为空白对照;BA组则相反,观察rhIL-11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周期的血小板(PLT)最高值及化疗序日21d的PLT值明显高于B周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及头晕、骨骼及肌肉疼痛、乏力、发热,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hIL-11能升高外周血小板水平,促进因骨髓抑制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IL—2与5—Fu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率低,化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近年来外科治疗、介入治疗、综合治疗均有所进展,但是5年生存率仍很低,不超过20%。特别是晚期肝癌生存期就更短,一般在3个月左右。为了提高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期,本组用IL-2(白细胞介素-2)与5-Fu(5-氟脲嘧啶)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4例,疗效显著,有效率达75%以上。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自1989年4月至1992年2月接诊43例肝癌患者,其中已完成一疗程治疗并随访1年半的晚期原发性肝癌24例,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40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2对大鼠肝癌的联合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和人白细胞介素2(hIL2)基因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构建携带mIL12和h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后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肝癌局部注射,观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变化、毒性反应。结果:携带mIL12/hIL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在肿瘤内局部注射明显抑制了肝肿瘤的生长。肝癌接种后第1,3,5,7天治疗组大鼠35 d生存率分别为100%,100%,30%,10%。IL12+IL2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逆转录病毒空载体对照组(P<0.01)、IL2治疗组(P<0.01)和IL12治疗组(P<0.05)。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肝癌局部注射携带mIL12和hIL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2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王鸿博杜卫京关键词肝肿瘤IL┐2/治疗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00052)我院从1995年2月~1996年12月,临床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制,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分单纯化疗组和化疗+rIL-2组。化疗+rIL-2组于常规化疗(MP或VAD方案为主的方案)同时联合应用rIL-2,用法为100万U,皮下注射,5次/周,连用4周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4个周期后检测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NK细胞、CD+3 CD+69细胞百分率)变化,采用Bladé标准评价疗效,按照NCI CTCAE(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rIL-2组治疗后CD3、CD4和CD56(NK)阳性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化疗前和单纯化疗组化疗后水平,总有效率(CR+nCR+PR)、缓解率(CR+nCR)分别为66.7 %和25.0 %,而单纯化疗组为50.0 %和8.3 %。rIL-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rIL-2能够改善MM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含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IL-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L-2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IL-2明显回升,sIL-2R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IL-2和sIL-2R的含量变化可能与本病的治疗、复发、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配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7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白细胞介素2+放疗)32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38例。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肿瘤消退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7.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中期白细胞计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文观察表明白细胞介素2能缓解或减轻肿瘤患者的厌食、乏力、放疗局部反应引起的症状等而提高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减轻放疗患者的骨髓抑制作用而提高放疗耐受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直接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了国产重组白细胞介-2(rIL-2)的抑瘤作用,延命作用及其诱导LAK细胞的效应。小鼠移植性肿瘤用rIL-2的较大剂量(2×10 ̄4U/天)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抑瘤作用明显。由于靶细胞不同,rIL-2的抑瘤率有差异。对S180的抑瘤率较差,对小鼠肝癌实体瘤(HAC)的抑瘤作用较强。小鼠注射rIL-22×10 ̄4U/天后肿瘤体积缩小,但2天不注射则逐渐增大。较大剂量的rIL-2对荷瘤小鼠的延命作用非常明显(P<0.001)。接种瘤细胞后23日,实验组死亡率为20%,对照组死亡率为90%。实验组虽瘤体甚大,小鼠不易死亡。用rIL-2诱导的LAK细胞并输入rIL-2作荷瘤小鼠的过继性治疗其疗效较单用rIL-2为优,粘附LAK(A-LAK)的抑瘤率明显大于常规LAK(P<0.02)。 相似文献
13.
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含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对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IL-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L-2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IL-2明显回升,sIL-2R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IL-2和sIL-2R的含量变化可能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控制肿瘤进展的同时,也使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出现骨髓抑制,如以血小板降低为主者,一旦发生脑出血则抢救成功率极低.动物实验证实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rhIL-11)可明显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增加外周血血小板的数目.我们对4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i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健择加卡铂方案治疗,观察了巨和粒治疗和预防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瘤体内直接注射白细胞介素2质粒/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小鼠白介素2表达质粒(VR1110)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按适当比例混合而形成复合物(VR1110/Transfectam)。通过瘤体内接注射此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模型,观察治疗后肿瘤积变化、组织学变化及表达情况。结果 瘤体内注射VR1110/Transfectam后,可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到小鼠IL-2mRNA的表达。VR1110/与Tansfectam治疗组肿瘤生长较其它对照组明显减慢,第1次治疗后第12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它组(P<0.05)。治疗组小鼠均可见肿瘤组织大量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CD4^ 、CD8 淋巴细胞。结论 瘤体内直接注射VR1110/Transfectam复合物对小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明显,增强了小鼠机体对肝癌细胞的免疫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国产重组白细胞介素—2的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研究了国产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的抑瘤作用,延命作用及其诱导LAK细胞的效应。小鼠移植性肿瘤用rIL-2的较大剂量(2×10^4U/天)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抑瘤作用明显。由于靶细胞不同,rIL-2的抑瘤率有差异。对S180的抑瘤率较差,对小鼠肝癌实体瘤(HAC)的抑瘤作用较强。小鼠注射rIL-22×10^4U/天后肿瘤体积缩小,但2天不注射则逐渐增大。较大剂量的rIL-2对荷瘤小鼠的 相似文献
19.
20.
白细胞介素18(IL-18)位于11q22.2-q22.3染色体上,其前体形式由1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被称为干扰素(IFN)γ诱生因子,它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致炎细胞因子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令人鼓舞。在肝癌研究中,初步发现IL-18可通过激活机体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杀伤癌细胞。另外在疫苗研制方面IL-18也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