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钙离子拮抗剂的抗氧化机制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3.
小剂量多巴胺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卫生经济学等角度评价钙离子拮抗剂对环孢素血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钙离子拮抗剂对环孢素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卫生经济学等角度评价钙离子拮抗剂对环孢素血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保护离体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对离体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3月龄的日本纯种大耳兔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将肾脏置于4℃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器官保存液(HC-A)中保存24h,实验组将肾脏置于4℃含维拉帕米的HC-A液中保存24h。正常组肾切取即刻测定肾细胞线粒体内钙离子及肾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保存24h后测定肾细胞线粒体内钙离子及肾组织中ATP的含量。结果 与肾脏切除后立即检测组相比,实验对照组肾细胞线粒体内Ca∧2+含量明显上升(P<0.01),ATP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上述改变可得以显著改善(P<0.01)。结论 在离体肾保存中,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可阻止Ca∧2+进入细胞线粒体内,防止能量消耗,从而保护离体肾。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拮抗剂局部注射治疗病理性瘢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在整形外科一直非常棘手,长期以来,首选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亦易产生耐药性。我们自1999年3月开始对不宜使用或适宜使用康宁克通-A但效果不佳的瘢痕疙瘩患者,选用瘢痕内注射异搏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在心死亡捐献供肾(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和亲属捐献供肾(living donor kidney,LDK)移植术患者行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及移植肾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结果的特征及预测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高达10%-60%;肾移植术后肾功能长时间延迟恢复(LLDGF) 发生率较少,尚未见较准确的发病率报道。本院1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58 d才完全恢复肾功能.我们对其病变原因及治疗方法作探讨,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患者,女,24岁、体重45 kg,血型A型,PRA阴性。供肾为尸体左肾,热缺血时间 8min,冷缺血时间 12 h,采用 HC-4肾保存液灌洗和保存。HLA配型4同2容;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1年,尿量少于1…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对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对肾移植受者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73例肾移植中发生的70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患者总的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77.1%、47.6%、37.5%,肾存活率分别为71.4%、40.5%、15.0%,明显低于同期未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受者,但未合并排斥反应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者存活率并不受影响,合并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钙离子阻滞剂在大鼠移植肝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以尼莫地平来处理大鼠,将132只大鼠分为2组,观察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结果:非处理组的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14.09%、15.79%、18.04%、21.02%、22.4%,处理组的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12.07%、13.18%、14.68%、15.19%、16.14%。处理组Bcl-2的表达较非处理组再灌注前与再灌注后明显增加。结论:钙离子阻滞剂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可能通过诱导或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移植肾功能超长时间延迟恢复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的问题已引起移植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报告 1例肾功能恢复延迟达 10 7d者。患者 ,男 ,2 0岁 ,因慢性肾炎尿毒症接受同种尸体肾移植术。供肾移植于右下腹 ,供肾动、静脉与受者的髂内动脉和髂外静脉吻合 ,手术历时 2h。供肾热缺血时间 8min ,总缺血时间 2 0h。术中无低血压发生 ,血流恢复后 ,移植肾色泽良好 ,质地稍软 ,3min开始泌尿 ,但尿量较同一对供肾的另一只肾少。术后第 1个2 4h尿量为 14 0 0ml,后尿量缓慢减少 ,最后每日尿量仅 15 0ml,与移植前无异。术后第 3d开始给予环孢素A(CsA)、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象仪监测移植肾功能25例,计34例次。观察表明,在肾移植早期,SPECT有利于鉴别少层原因,避免冒然切除移植肾;肾移植后期,如有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较肌酐升高更敏感,更准确,故SPECT监测是了解肾功能及判断预后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5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观察其在术后1、3、5d的血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和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第1、3、5天S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平均6.3d,无一例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移植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蛋白在移植肾功能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1便肾移植患者尿中微量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尿中微量蛋白含量与血清Cr存在显著相关(P=0.019),与GFR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P=0.0096)。在血清Gr、GFR出现异常以前,尿微量蛋白已有显著升高。尿微量蛋白测定无损伤、简便、敏感性强,可作为移植肾功能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影像学设备特别是CT及介入放射学的普遍应用,使用造影剂后导致或加重持功能损害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造影剂引起肾中毒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中,我们探讨造影剂肾病(CAN)的发生机制,同时初步探讨钙通道拮抗剂及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离体肾小管上皮细胞造影剂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一、实验方法 1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的制备: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肾近曲小管细胞,用DMEM培养液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1x106cell,置 CO2培养箱中孵育,用…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肾移植早期必须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过渡。我院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替代传统血液透析治疗 69 例 DGF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情况:本组 69 例 DGF肾移植受者,男性 53 例,女性1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他克莫司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FK5 0 6 )延缓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 ,并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者 ,将原先以环孢素A (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切换成FK5 0 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 ,FK5 0 6起始剂量为 0 .15mg·kg-1·d-1。结果  10例肾移植受者在换用FK5 0 6治疗后 ,血胆固醇水平和血压明显降低 ,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明显减少 ,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FK5 0 6对延缓移植肾慢性排斥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肾脏病学者通过动物及I临床试验发现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存在肾脏保护作用,逐渐成为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继ACEI及ARB之后可选择的肾脏保护药物.尤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及非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而达到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已有临床报道其单独使用及与AUEI联合应用的肾保护作用.本文对此领域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