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芳  ;李学文 《中医药研究》2014,(11):1330-133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CRP)及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 年7 月-2013 年10 月山西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76 例,按房颤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9 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7 例,另选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40 例为对照组.3 组分别行13C 尿素呼气试验和C 反应蛋白检查,比较3 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房颤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患者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性房颤组CRP 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房颤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不明显,房颤患者CRP 增高,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胺碘酮对初发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复律效果。方法在样本含量合理的情况下,将104例患者分为初发房颤组5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54例,按要求同时服用胺碘酮后统计转为窦性心律的人数并按四格表卡方检验方法做显著性检验。结果初发房颤者经胺碘酮治疗转为窦性心律28例,有效率56%;持续性房颤者经胺碘酮治疗转为窦性心律10例,有效率18%。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对于冠心病初发房颤的复律效果可能好于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房异常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患者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持续性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大于7 d)患者为A组;既有窦性心律P波时限增宽,又有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小于7 d.一般小于48 h,多为自限性患者为B组;仅有窦性心律P波时限增宽,无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为C组.对3组患者的P波异常,P波离散度及心脏超声波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P波切迹明显、P波离散度大者房颤发生率高;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直径增大者房颤发生率高,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直径大(P<0.01),显示左房扩大、房内阻滞及P波离散度增大者易发生房颤,危险比增高.结论 左房扩大可能是发生房颤的先兆,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左房内径增大可作为发生房颤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病,房颤虽未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药物复律失败,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明显症状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手段。沈琳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善从肝、从火论治心房颤动,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转复持续性房颤常获良效,现分享医案1则以兹为持续性房颤的转复治疗及症状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国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990-2991,3003
心房颤动(房颤)以心房活动完全打乱而无有效的收缩为特点[1].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房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心力衰竭和房颤由于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所以2种疾病过程常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房颤偶尔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大多发生于心功能障碍和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C组),测定其血浆NT-pro BNP水平、左房内径(LA)、EF值.结果: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 BNP(876.23±31.67pg/mL vs.546.18±26.58pg/mL)与LA(48.4±9.5mm vs.40.3±5.2mm)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的NT-pro BNP(546.18±26.58pg/mL vs.124.06±38.73pg/mL)与LA(40.3±5.2mm vs.36.4±4.3mm)高于非房颤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越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结论: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NT-pro BNP水平升高,NT-pro BNP及LA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脑中风的发生率.房颤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本文仅从药物治疗的角度,谈谈心房颤动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律治疗无效者又称永久性房颤[1].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和正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策略中重要的一环.2006年最新房颤治疗指南指出,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抗凝禁忌证,所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防颤)患者应接受抗凝治疗.华法林能有效减少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目前明确唯一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病死率的药物[2].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出现心律、心率和心音改变,脉象亦随之而变,出现多种异常脉象。由房颤而形成的脉象叫房颤脉,当代中医学者对房颤脉的描述莫衷一是。多年来通过对房颤脉的体会认为,阵发性快速性房颤脉脉率100次/min,当为散涩脉与怪脉之解索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100次/min,当为涩短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次/min,当为涩结脉或涩结代脉。予以规范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心平律丸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华法林、琥珀酸美托洛尔、健心平律丸(治疗组)及华法林、琥珀酸美托洛尔(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醛固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健心平律丸可改善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0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居房颤病因之首.本组中:冠心病38例,高心病20,风心病13例,甲亢性心脏病12例,肺心病8例,瓣膜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20、永久性房颤68例;心功能Ⅰ级21例、Ⅱ级61例、Ⅲ级12例、Ⅳ级6例.结论:本组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是房颤的主要原因.预防房颤的重点是积极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EnSite3000指引下环肺静脉口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22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或持续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在EnSite3000指引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于左房顶线性消融.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完成上述消融线基础上分别于上、下肺静脉间、左房峡部以及上腔静脉与右房连接处和左房峡部连接消融.结果:随访1年1例房颤复发,3例出现房早.主要并发症心脏填塞1例经治疗后已愈.结论:EnSite 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心,心主血脉与神明,血脉为形之所用,神明为神之所用,形神共调合一,则可形与神俱。感受外邪、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因素均可致“神病”与“形病”,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相互转化。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宜形神同调,治形则神安,安神则形全,虚者补之,实邪者祛之,神机失调则安之,治形与安神并重,脉通神清,心悸自止。以“形神同调”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治疗持续性房颤中的运用,以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元会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房颤,强调本虚,尤重气阴,邪实方面权衡风、火、痰、瘀,提倡病证结合、因人制宜,善用角药,且主张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房颤,在缩短阵发性房颤复律时间、改善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临床症状、延长窦律时间、减少并发症及房颤复发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培哚普利+胺碘酮组(B组)和培哚普利+半量胺碘酮组(C组),随访24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房颤发生率明显下降(P均<0.05);B组与C组相比房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左心房内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在相同疗效下可减少胺碘酮的用量,但对左心房内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与血清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外科术后心房颤动患者80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4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1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选取同期80例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房颤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纽(P〈0.05)。结论:外科术后心房颤动发生与血清CRP增高有关,并与房颤的类型有关。术后高浓度血浆CRP水平的存在可能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持续,降低血清CRP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不同类型房颤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共108例6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占28.7%,20.3%,51.0%。冠心病是其最常见病因(42.7%),其次是高血压病(20.5%),瓣膜病(18.5%)。心功能Ⅲ~Ⅳ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0.0%,52.9%,68.0%,左心房内径分别为(50.36±11.87)mm、(42.23±9.08)mm、(33.12±6.49)mm(P<0.01或0.05)。房颤者脑梗死比例16.7%。房颤患者中长期华发令应用率10.4%,阿司匹林应用率67.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病是老年房颤的主要病因,永久性房颤的心功能明显减退,房颤患者抗凝率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不同类型房颤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共108例6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占28.7%,20.3%,51.0%。冠心病是其最常见病因(42.7%),其次是高血压病(20.5%),瓣膜病(18.5%)。心功能Ⅲ~Ⅳ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0.0%,52.9%,68.0%,左心房内径分别为(50.36±11.87)mm、(42.23±9.08)mm、(33.12±6.49)mm(P〈0.01或0.05)。房颤者脑梗死比例16.7%。房颤患者中长期华发令应用率10.4%,阿司匹林应用率67.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病是老年房颤的主要病因,永久性房颤的心功能明显减退,房颤患者抗凝率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稳心颗粒联合镁盐治疗急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根据房颤持续的时间和对治疗的反应相结合分为阵发性房颤(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少于1a,通过治疗可以终止)、永久性房颤(固定持续的房颤,通常超过1a,通过治疗不能终止)3类。本院近2a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镁盐治疗急性房颤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