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动物及媒介中的分布情况,为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在发病区野外及居民区捕鼠,计算捕获率并进行鼠种分类,取其心、肝、脾、肺、肾、脑脏器;无菌采集当地的牛、羊、猪、鸡、犬等动物血,并采集螨、蜱、蚊等节肢动物;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鼠体脏器及螨、蜱、蚊体内SFTSV核酸;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SFTSV总抗体.结果 东海县鼠类主要有黑线姬鼠、大仓鼠、小仓鼠、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6种;野鼠捕获率较高为13.47%,主要鼠种为黑线姬鼠;家鼠捕获率相对较低为6.98%,主要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各种鼠均有不同程度感染SFTSV,野鼠的心、肝、脾、肺、肾、脑脏器感染SFTSV构成比肝脏最高为26.32%(5/19)>心、肺的21.05%(4/19)>肾、脾、脑的10.53%(2/19);室内鼠仅有心、脑脏器检出SFTSV核酸阳性,且为单一脏器感染;牛、鸡SFTSV的总感染率分别为4.55%和1.54%;节肢动物中的小盾纤恙螨及毒棘厉螨也携带SFTSV,而蜱和蚊未检出SFTSV核酸.结论 鼠类、牛、鸡及节肢动物中的小盾纤恙螨及毒棘厉螨可能是该地SFTSV的宿主动物或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鼠体内携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在发病区野外及居民区内捕鼠计算鼠密度;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鼠体内SFTSV核酸.结果 野鼠密度较高(20.42%),家鼠密度相对较低(6.45%).黑线姬鼠总带毒率9.52%,其心、肝、脾、肺、肾、脑6种脏器均带毒,尤以肝脏最高,心、脾、肺、肾次之,脑带毒率最低;家鼠总带毒率12.00%,只有脑、心、肺3种脏器带毒,其中以脑的带毒率最高.结论 初步认为鼠类是SFTSV的宿主动物之一,但其在该病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为1.85%,带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小仓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为1.13%,带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田鼠、大林姬鼠、小仓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均有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小仓鼠、黑线姬鼠和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社鼠和大林姬鼠仅分布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山区。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种构成及带病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及鼠间疫情动态变化,从而科学指导HFRS防制。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种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其密度和带病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后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所占比重加大,带病毒率增高。结论青岛市HFRS疫区目前处于鼠密度回升、带病毒率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压力同时加大的局面,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HFRS主要贮存宿主黑线姬鼠在越冬前后的鼠龄结构和带毒的动态。我们于1982年11月至1983年5月在安徽省颖上县陈桥区开展鼠类调查,结果如下:
一、从观察点捕获鼠6种1,299只,其中黑线姬鼠占41%,大仓鼠33%,褐家鼠11%;HFRS的带毒率褐家鼠为8.3%,黑线姬鼠5.4%。在大仓鼠及小家鼠中也检出HFRS的带毒鼠。
二、越冬后的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小家鼠的鼠龄有老化现象。黑线姬鼠带毒率随鼠龄增加而升高,从而提示早春灭鼠是降低出血热发病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平均为1.84%,带病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病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平均为1.13%,带病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大林姬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均有褐家鼠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长春市的家栖鼠类群落结构特征,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夹夜法捕鼠。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鼠密度为7.7%,褐家鼠为优势种群。结论褐家鼠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中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要有针对性制定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青岛市不同环境场所鼠类群落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夹日法、食饵法。结果青岛市城区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其中褐家鼠占92.73%;乡村鼠类群落结构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组成,其优势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41.59%、28.76%、21.68%;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分别占6.64%、0.89%、0.44%。下水道鼠盗食率为49.74%。结论青岛市城区特殊行业和下水道,乡村农户和田野丛林是鼠类防制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山东口岸送检的鼠类种类以及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8月董家口、青岛机场和威海等山东口岸送检的鼠类为研究对象,对鼠类进行形态学鉴定,用实时荧光PCR或RT-PCR法检测汉坦病毒、鼠疫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结果 2016年1月—2019年8月共接收山东14个口岸送检鼠类5种260只,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小麝鼩和黑家鼠分别为137、73、46、3和1只;在8只褐家鼠、4只小家鼠、7只黑线姬鼠和1只小麝鼩的肺组织样本中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在1只小家鼠和1只黑线姬鼠的肺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5种鼠类的病原体携带率分别为5.84%、6.85%、17.4%、33.3%和0。结论褐家鼠和小家鼠是山东口岸送检较多的鼠类,携带病原体的鼠类主要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应加强山东口岸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及其携带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14年来鼠类自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1996-1999年监测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鼠带HFRS病毒率室内为3.59%,室外为3.43%。1986-1990年褐家鼠是室内主要传染源。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为室外主要传染源;鼠带病毒率以秋,冬季节最高,分别为5.66%和5.32%。1991-1999年小家鼠和褐家鼠为室内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成为室外唯一传染源。春、秋季节鼠带病毒率最高,分别为3.68%,3.56%。鼠带病毒率以1986年最高,为6.96%,之后逐年下降,1990年降至1.60%,而1991年后又有所回升,并保持在3%左右。结论:此结果与人群发病率年度变化相吻合,通过灭鼠可降低单位面积内带病毒鼠类,达到控制HFRS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毒在人群及动物中的隐性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东海县SFTS发病地区与非发病区采集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及牛、鸡、猪、犬、羊等动物血,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TFSV总抗体。结果人群血清中未检测到SFTSV抗体,在发病区与非发病区的牛、鸡血清中检测到SFTSV抗体。结论与人密切接触的牛、鸡能够感染SFTSV并可能携带病毒,要加强对牛、鸡的SFTSV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九华山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方法用夹夜法调查获得该地区宿主动物种类、种群密度相关数据;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动物血清标本中HV抗体和肺标本中HV抗原;根据带毒指数进行预警。结果该地区捕获9种小型兽类动物,其中在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麝鼩标本检测出肺抗原阳性或血抗体阳性。从2005年到2010年宿主动物带毒率和总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宿主带毒率最高12.00%,2010年宿主动物总感染率最高达12.50%。不同年份宿主带毒指数总体不超过0.05,但2008年室内褐家鼠带毒指数达到0.11。结论宿主动物带毒率上升,麝鼩作为本省新的宿主动物出现,增加了该地区人群感染出血热的风险。必要时开展居民区灭鼠活动,控制室内啮齿动物种群数量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 1 996~ 2 0 0 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一般人群等监测资料 ,探讨HFRS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 ,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1 996~ 2 0 0 0年HFRS疫情稳步下降 ,2 0 0 0年发病率较 1 996年降低了 42 .1 7% ,秋冬峰与春峰构成之比减小。春季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密度 3 .0 7% ) ,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密度 4 .64 % ) ;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带病毒率均较高。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 (分别为 0 .0 2 5 5、0 .0 2 84) ,秋季以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较高 (0 .0 30 2 )。 5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 4 .73 %。结论 江苏省 5年内HFRS疫情大幅度下降 ,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革螨和恙螨中检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核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革螨、恙螨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情况。方法收集黑线姬鼠和山羊体表革螨和恙螨,按属种分类,用荧光定量PCR和常规RTPCR法检测革螨和恙螨体内是否携带SFTSV基因组核酸。结果黑线姬鼠体表收集的5组小盾纤恙螨SFTSV基因组核酸均为阳性,黑线姬鼠体表收集的3组毒棘厉螨和山羊体表收集的1组毒棘厉螨SFTSV基因组核酸均为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SFTSVJS4株NP基因比对,其同源性在99%~100%。结论小盾纤恙螨和毒棘厉螨均可携带SFTSV,具有传播SFTS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1年~2006年HFRS发病率下降了37.7%。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发病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8.83%,苏南春峰占全年的52.55%。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分别为1.49%和1.00%),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0.73%),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花背仓鼠及臭鼰鼱均监测到带毒。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分别为0.0125、0.0107),秋季以黑线姬鼠和臭鼰鼱带病毒鼠指数较高(分别为0.0124、0.0038)。6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4%。结论:江苏省6年内HFRS疫情持续下降,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南充市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历年HFRS疫情,开展动物密度、种群、带病毒率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年来南充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4·30/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病死率为4·09%。发病率最高是三区(7·83/10万)、蓬安(6·52/10万)和营山(4·02/10万),发病呈现5-7月和10月至翌年1月2个高峰;年龄以16~55岁组为多(85·70%);职业以农民为高(78·50%),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31%;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与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5·20%,鼠带病毒率以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高,黑线姬鼠与褐家鼠,褐家鼠与四川短尾带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充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与褐家鼠,HFRS发病与鼠类总密度和居住区内褐家鼠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