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FLI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53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c-FLIP表达阳性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18例)外周血B细胞内c-FLIP表达(3.11% ± 0.70%)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35例)(0.78% ± 0.28%)和正常人对照组(0.68% ± 0.12%)(P均 < 0.05),而非活动期组和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6,P > 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FLIP的表达与SLEDAI、ESR、C反应蛋白、ANA 滴度均呈正相关(P均 < 0.05);伴有WBC减少的36例SLE患者中c-FLIP的表达与WBC的数目呈负相关(P < 0.01)。伴有狼疮肾炎的23例SLE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内c-FLIP的表达(3.04% ± 1.09%)明显高于30例不伴狼疮肾炎者(1.76% ± 1.09%)(t = 4.23,P < 0.05)。SLE患者c-FLIP的表达与血清中IL-4和IL-1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 < 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FLIP高表达,且与SLE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同时其表达水平与SLE患者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及皮肤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7A在血清中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A+细胞在皮肤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病情进展期患者血清中IL-17A细胞因子浓度较正常对照升高,进展期白斑边缘皮肤中浸润的IL-17A+细胞数量也较正常对照增多。结论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催乳素、促生长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的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测定细胞因子。结果 在自分泌情况下,SLE活动期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分泌量显著增高,而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量低于静止期和正常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干预后,活动期SLE患者IL-6、IL-10分泌量显著高于自分泌量和正常人对照组。IFN-γ分泌量经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干预后,与自分泌量相比,活动期患者无显著升高。促生长素对SLE患者IL-6、IL-10、IFN-γ分泌量的影响与催乳素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不但存在Th2型细胞因子增高,而且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均能刺激Th2型细胞因子进一步增高,且刺激能力相当,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胞苷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和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活动期SLE患者(n=15)、非活动期SLE患者(n=13)以及正常人对照(n=14)外周血T细胞,经PHA刺激1天后,分为甲基化抑制组和非抑制组进行培养,分别加入或不加氮杂胞苷继续培养3天;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外周血T细胞IL-4,IL-6,IL-10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非抑制组内,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的IL-4,IL-6,IL-10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对照,Dnmt1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且,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与IL-4,IL-6,IL-10mRNA水平呈负相关(P值均〈0.05)。②与非抑制组比较,甲基化抑制组中的正常人T细胞IL-4,IL-6,IL-10mRNA表达增加,而Dnmt1表达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甲基化抑制组中的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与非抑制组比较,T细胞表达Th2细胞因子、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细胞表达Th2细胞因子与基因组的DNA甲基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虚(RT-PCR)法,检测SLE患者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索(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10 mRNA水平,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激素治疗前SLE患者外周血内Th1和Th2类细胞凶子均高于正常人(P<0.05),以Th2类细胞因子增高显著;治疗后两类细胞因子均明显下降(P>0.05),但以Th1类细胞因子下降显著.结论:SLE患者存在T辅助细胞亚群失衡,激素治疗可部分纠正分泌失衡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45例SSc患者中活动组21例,非活动组24例,正常人对照组24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各占CD4+细胞的百分比。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MBC)中白介素17A(IL-17A)、维A酸类核孤儿受体γ(RoRγt)、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①SSc活动组、非活动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34 ± 1.19、0.68 ± 0.39和0.57 ± 0.49,活动组显著高于非活动组、正常人对照组(P < 0.05)。3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SSc活动组、非活动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IL-17水平分别为53.60 ± 9.90、15.18 ± 3.24、15.53 ± 4.12 pg/ml,对照组和非活动组均显著低于活动组(P < 0.05);③SSc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3组外周血细胞IL-17A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73 ± 0.80、9.77 ± 1.30、10.79 ± 0.74,活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活动组(P < 0.05);3组外周血细胞中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8.48 ± 1.09、15.89 ± 1.48、17.77 ± 1.64,活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组(P < 0.05),3组外周血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④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与活动组SSc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 = 0.675(P < 0.05)、r = 0.644(P < 0.05)。结论 Th17细胞亚群在活动期SSc患者体内扩增,其扩增与SSc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辅助性T(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2例SLE患者及68例健康对照血清白介素17A(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相对定量分析27例SLE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孤核受体γt(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血清IL-17A水平与RORγt基因表达之间及其分别与SLE疾病活动度(SLEDAI)、SLE是否合并肾脏病变的关系。结果 102例SLE患者血清IL-17A 水平 [14.75 (5.12 ~ 69.76) ng/L]较68例健康对照组 [5.77 (2.22 ~ 9.60) ng/L]显著升高(P < 0.01)。102例SLE患者血清IL-17A与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肌酐、尿管型呈正相关(分别为r = 0.33、P < 0.01,r = 0.26、P < 0.05,r = 0.27、P < 0.05);与SLEDAI无显著相关(P > 0.05)。27例SLE患者RORγt基因表达水平较13例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 [1 (0.40 ~ 2.62) 和0.19 (0.15 ~ 0.75),P < 0.01]。27例SLE患者RORγt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A水平呈正相关(r = 0.47,P < 0.01),与血清补体3之间呈负相关(r = -0.46,P < 0.05)。SLE病情高活动组与低活动组、SLE合并肾脏病变与SLE无合并肾脏病变组间血清IL-17A、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结论 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SLE肾脏病变可能有关,但其可能不是SLE病情活动惟一的影响因素,在SLE及SLE肾脏受累中可能均不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是否介导了T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48 h,通过RT-PCR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黏附分子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诱导内皮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改变;HUVEC与T细胞共培养,研究PBMC培养上清液预刺激是否影响T细胞对HUVEC的黏附.结果 HUVEC经过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刺激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mRNA,VCAM-1 mRNA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抗体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介导了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介导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而IL-17中和抗体能抑制T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结论 活动期SLE PBMC培养上清液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黏附T细胞,介导狼疮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