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网状细胞疒(简称恶网)自1957年田鸿生等报告一例后,国内陆续有报道,并先后召开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有关学术会议交流和总结了诊治恶网疒的经验,故有关恶网疒的材料已非凤毛麟角。本文拟结合我组一例恶网尸检材料,重点复习国内有关文献,对恶网疒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2.
自1964年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制定了恶性网状细胞病诊断标准(草案)以来,武汉地区血液病工作者通过十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恶性网状细胞病的认识有了提高,为了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于1974年10~11月间由武汉地区血液病协作组召开了恶性网状细胞病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二医院,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二医院,武汉军区总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120军工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汉口空军医院及195,161医院的  相似文献   

3.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近十多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诊断较困难,故本文结合我院自1965年至1980年收冶的恶组37例,对其诊断与特殊类型问题加以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一种网状内皮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有许多不同的命名,如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性髓性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等。1960年以来,国内有不少报道,1964年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拟订了诊断标准和统一名称,对本病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兹将我院1968~1980年住院的、经过临床详细观察、末梢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的10例恶性网状细胞病进行讨论分析。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1~30岁1例,  相似文献   

5.
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国内外相继有文献报告(1-10)。我科自1965年11月至1974年12月共收治本病31例,进行了临床、血液学方面的观察及治疗方案探讨,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的恶性疾病。国内于1957年田氏首先报告1例尸检类似Scott及Marshall所报告的病例。以后全国各地也相继作了不少报导,在临床上酷似白血病。本病临床的特征是发热、贫血、肝、脾与全身淋巴结肿大,末梢血常呈  相似文献   

7.
恶性网状细胞病(简称恶网病)为网状内皮系统中异常网状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主要累及骨髓、肝、脾和淋巴结。临床上多见的症征为发烧,进行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出血、黄疸等。病情凶险,预后不良。根据国内文献报导,恶网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黄河以南发病率较高。自1957年以来,各地陆续报导了300余例。除潘氏和郑氏报导共5例勒-雪氏病外,绝大  相似文献   

8.
<正>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一种以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消耗、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病情凶险的疾病。1939年Scott及Robb-Smith首先报告。。我国于1960年郁知非等亦有病例极导。1973年曾在福建三明市召开恶性网状细胞病座谈会。1974年武汉地  相似文献   

9.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简称恶网病。迄今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不显著,骨髓象又不一定能经常找到异常的网状细胞,故临床常易误诊。1970~1977年,我院收治经证实的恶网病31例,其中,以消化道或腹部  相似文献   

10.
恶性网状细胞病(Malignant Reticulosis)又名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也称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国内早期报告称为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多症(Histiocytic Mydullary Reticulosis)。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已得到确认。国外自1938年首次报道本病以后,至1975年累计报道约为100例。大组报告不多,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黄疸临床甚为常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早期对阻塞病因作出诊断很重要,但有时却有困难。我院近年来由于重视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加上诊断技术的改进,诊断水平比前提高。现将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鉴别诊断上的几点体会。资料来源资料来自1978~1983年1月收入我院内、外、传染病科,最后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92例,男60例,女32例,年龄24~76岁。其中68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余24例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随诊证实。  相似文献   

12.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网状细胞肿瘤性增生疾患,它不同于网状细胞肉瘤及淋巴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氏病),本病过去曾有多种命名,恶性网状细胞病是1964年3月全国第一次血液学学术会议所命名的,以后国内也有人主张称之为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国外,首先报告本病为Robb—Smith(1938)及Scott(1939),国内,郁知非报告18例(1959),均称之为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istocytic Medullary Reticulosis),1972年Liao等则称之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Maglignant Histiocytosis)。  相似文献   

13.
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一)临床表现:常见的有高热、衰竭、消瘦、苍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有的还出现黄疸、出血和皮肤损害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对“恶网病”并非特  相似文献   

14.
<正> 恶性黑色素瘤为来源于外胚层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所发生的肿瘤。有关文献记载的发病率为1.5~14.8/10万,占恶性肿瘤的0.6~1%。是比较少见的肿瘤,但并非罕见。在我院活体组织检查的6235例恶性肿瘤中,占1.2%。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易与某些色素痣相混,病理上误诊率也较高。Truax等回顾分析中发现,至少7%是误诊的。因而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否则将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基于上述,为提高病理诊断率,依据文献,对我院73例黑色素瘤切片进行了复阅。  相似文献   

15.
恶性网状细胞病(简称“恶网”)是网状内皮系统中异常网状细胞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1939年 Scott 等首先叙述本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在国内1957年田鸿生等报道1例关于“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继之郁知非等报告了18例。近年来报道越来越多,其中以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有逐渐增加趋势,恶性网状细胞病亦有所增多,国内文献有关本病的病理与临床的报导颇多,自1957至1973年据不完全统计有28篇之多。兹将“恶网病”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情况,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7.
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多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为常见,偶可侵犯多个脏器,如心肌、心包、胸膜、肺脏、腹膜、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侵犯肾脏者较少见。本文报告三例,其中一例侵犯肾脏及心脏,且于妊  相似文献   

18.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一种全身网状内皮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表现在网状内皮系统有大量异常网状细胞增生,甚至血液中亦往往出现异常网状细胞。由于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ngnant Histiocytosis),简称恶组,是发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的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本文收集南京铁道医学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恶组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病理诊断率。方法:收集恶性黑色素瘤78例,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逐一观察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及Fontana染色切片,结果:51例根据瘤组织HE切片病理特征直接诊断恶性黑色素瘤;18例经免疫组化检测后最终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9例Fontana染色阳性而诊断本病,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具有多形性和多样性;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Fontana染色简便易行,有助于发现常规HE切片容易漏诊的少数肿瘤细胞内黑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