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精、气、神的概念精,是一种极细微的,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并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精气神”学说的所谓“精”,主要是指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禀受于先天,并受后天之精滋养而充盈于肾。正如《灵枢·本神篇》曰:“生之来,谓之精。”肾精化生元气,运行全身,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且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活动,维持其正常功能。同时,在生殖过程中,男女之精交合,则产生新的生命。因此,精对于每个人本身及繁衍种族都有重要的作用。《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说明生命的来源、维持及繁衍都依赖…  相似文献   

2.
赵文业 《国医论坛》1996,11(1):24-26
《灵枢·决气》将云:“上焦开发,宜五谷味,熏肤、充县、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调气。”据此可说气是人体中流动着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气又是指人体脏腑器官活动功能。中医认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即“阴平阳秘”,是为无病话阴阳在消长过程中,一旦出现们感们衰,则产生疾病,出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明病”的病理.医者治病,即根据“阴病治以田,阳病治以阴”等原则,个阴阳重归平衡,使疾病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人身之阴阳皆以气言”,故气对人体是至关重要的,一刻不可或缺。先哲有云“气聚则生,…  相似文献   

3.
“气化”与“气机”的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都联系到“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气化与气机则是由气的运动变化及其运动形式,派生出来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概念。气化,化者化生转化。气化财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人体之内阴阳之气,如:精、气、血、津液等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简言之,即气的运动变化。气化之实质乃人体之气的新陈代谢变化,包括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4.
气机气化相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机与气化,是中医学中气的理论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研究人的生命过程、脏腑功能活动,以及营养物质代谢等内容的核心。二者内涵有区别.气机主要是讨论气运动的机制及规律;气化主要是研究气运动所产生灼效应,相当于新陈代谢巾的同化与异化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气机既是气化的基础,又是气化作用的一个方面,两者的统一是生命活动之根本。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定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气,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中医学引用了这种朴素的唯物观点,来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系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由于气是在不断的运动,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们通过"阴"与"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物质和现象的对立双方进行了综合概括.将"阴阳"属性引入中医学领域,则把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统归属于"阳",把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统归结为"阴".由此可见,把具有高度综合概括特点的哲学概念不加分化地引入中医学领域,仍旧在哲学的高度上直接转借为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那么,这些中医理论概念难免带上综合概括的性质,其涵义便呈现出多元化.以"气"为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把"气"作为中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涵义既包括构成人体躯体的有形物质成分,又包括反映人体脏器活动的无形功能状态,还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摘要: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难免会出现偏差,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典型范例。中国古代哲学中对气的看法,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的比较,以及中医学典籍中有关气的分析,容易看出,气是物质运动之象,在中医,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所以在当代,对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不能只站在现代的角度,而应穿越思维空间,去意会古人的思维历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气”     
一、气是生命的基本物质 1.气的概念:气是古代自然科学的思想基础。历代唯物主义学家都用气来解释自然,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的最基础的物质,宇宙间万物的生成、发展、运动,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人体内是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气,人体真气(先天之气)和水谷精气(后  相似文献   

9.
体内气运行的径路,谓之“气街”。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及其功能,气的运动是气最基本的特性。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气运动流行径路结构的一般规律,对于探索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揭示气功健身治  相似文献   

10.
将中医学中人体的“气”视为“人体场”[1]、[2]供考虑到意识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人体应该被看成“形体一气(或场)一功能”三位一体系统。由于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高度有序,由于生命系统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人体必定是高度非平衡的、超复杂的巨系统。弄清此系统中气或场的本质作用是理解生命活动。应用《协同学》的基本概念,与其中常用的典型例子——激光系统比较,可以探讨“气”或“场”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激光器中包含工作物质的原子和这些原子辐射的电场。原子得到外界泵浦(pump)提供的能…  相似文献   

11.
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在人体,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的气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时刻推动、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升降出入运动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  相似文献   

12.
“气”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祖国医学中关于“气”学理论的概念,极为广泛复杂,有言为物质,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精气、呼吸之大气等;有指为功能活动,认为气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能力;有的认为“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有的则认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系统论中"功能A"的概念和中医学"气"理论的比较,从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等方面证明:中医学"气"理论的功能本质实际上就是人体结构的功能A。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系统论中“功能A”的概念和中医学“气”理论的比较,从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等方面证明:中医学“气”理论的功能本质实际上就是人体结构的功能A。  相似文献   

15.
1土家医“气滞血瘀”学说概述 土家族医药学家认为,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气无形能行走人体经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无所不至,无所不在。血为有形之物随气周流于全身,昼夜不息,生生不至。如果气血通行受阻,人体生命活动就要受到影响。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指的就是气血的正常运行及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五运六气的概念 运气学说是以天体运行规律,演绎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内涵为以人肉眼所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变化规律,与自然界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相联属,对人体生命与疾病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晓辉 《国医论坛》2006,21(4):51-52
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哲学的精气学说,形成了独特的气学理论,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相对于血、津液、精这些有形物质的认识来讲,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有些抽象、模糊.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清除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归之于“正气”,将破坏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的各种有害因素归之于“邪气”。正气存在于体内。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不断的运行,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抗御外邪,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而邪气有外邪和内邪之分。病原微生物和外来的抗原属于外邪,而自身抗原属于内邪。中医学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人体通过正气驱除外邪和内邪,以维持身体的稳态。  相似文献   

19.
樊改英教授以脾肾阳虚论治杂症之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静  樊改英 《光明中医》2010,25(1):15-16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通过固有的升、降、出、人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在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因此,“气”既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又是生命产生的物质。中医学治病、防病、养生注重对“气”的调养与顾护,实质是调养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以达到相互促进协调的状态。因为:“病有万端,发于一元。一元者,二气浑为一气者也。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可通过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出来。而气郁则为机体功能郁滞的一种病理表现,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关系密切。文章分别从气郁的概念、行气解郁之法的配伍、运用等方面,论述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行气解郁的重要性。通过阐述中医学气及气郁的概念、理论,一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气郁"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相关疾病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