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麟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1):700-700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有一处“药方洞”,因洞壁上刻有医药验方而得名。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医药验方。龙门药方在当时对医药知识的普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内容至今仍被临床所采用。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我国历代医学著作中却没有对于龙门药方的记载。日本古医籍《本草和名》(918 年) 中载有《龙门百八》的书名,《医心方》(982 年) 中记有《龙门方》条文102 条。我国自明末清初起,才开始出现一些金石家对龙门方的记载。本世纪30....  相似文献   

2.
洛阳龙门石窟药方(以下简称龙门方)是现存最早的医方石刻,对它的研究近年较为活跃。在近年出版的两本《龙门方》校注本h]中,皆将刻于洛阳龙门药方洞北侧洞壁上方的“都邑师道兴造像记”作为龙门方的序文看待,而那殿文的论文[’]却提出本文“并非石刻药方的序言”。实际上,关于“都邑师道兴造像记”与龙门方的相关问题由来已久,对它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医药界。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低二中就有关于龙门方上造像记的描述:“武平六年者书法差可,画方格如棋盘。”近代关百益《伊iM石刻图表》附录指出顾氏上述描述“即药方…  相似文献   

3.
善休寺是1550年由德了法师奠基的真宗大谷派寺院。寺院的历代住职,使用各种汉药解除百姓疾苦,特别是妇女病、产前产后诸症.其中“安产汤”应用比较广泛。作为明确史料现存的有1879年由石川县令·千坂高雅下达的“医业鉴札”,其中由十八种生药适宜配合的《产前·产后·五斗药》  相似文献   

4.
第五段[原文]“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此治之大体也。”[提要]本段记述了六气胜复在气候、物候、病候方面的特点,并且十分系统地提出了治疗法则。分述如下:(一)所谓“胜气”,即偏胜之气。一般说来,每年的司天,在泉之气都属于胜气。这就如原文所述的“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厥阴司天,风淫所胜”等。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出现与岁气不相应的偏胜之气。  相似文献   

5.
赵尹铭  王蕾  周波 《环球中医药》2022,(8):1397-1399
易水学派医家对柴胡的药用具有独到的见解,拓宽了柴胡的应用范围。通过研究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李东垣对柴胡药理、药性与应用的论述,进而突出其对本草理论的传承与发展。结果如下:张元素发扬引经报使理论,指出柴胡归手足少阳、手足厥阴四经,可引药入少阳、厥阴,强调柴胡善除少阳头痛;并完善药类法象学说,将柴胡列入“风升生”药物,认为其法象自然界风气,具有升散生发之性,可治疗脾胃疾病,启后世临证应用。其弟子李东垣倡其说,发扬“风药”,明确提出:柴胡升举少阳之气,引脾胃清气上升,配伍益气药则能补脾胃不足、升下陷之气;依据内经“火郁发之”之理,结合张元素指出的柴胡善去脏腑之火的理论,对柴胡升散之性拓展运用,以柴胡发散中焦郁火;且“风药胜湿”,主张在调理脾胃的同时运用风药,胜湿止泻,兼以升清,柴胡疏泄之功又可助脾运化水湿。易水学派临证使用柴胡频率高而剂量较小,以少量取效,但结合时令用药,春季使用柴胡可稍加用量。诸多临证经验皆有鉴于后世。  相似文献   

6.
洪儿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481-481
明代医家张景岳基于阴阳一体、阴阳互根的理论,对阴虚证的治疗提出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里所说的阴阳,应从广义上来理解,阴代表物质基础,阳代表功能活动;阴主静,阳主动;阴主凝结,阳主宣散;阴为沉降,阳为升浮。补阴时宜辅以“阳”药,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借助阳药的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腻,不碍生化之机。今不揣愚陋,对古方中所蕴含的“阳中求阴”理论,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伤杂证诸名方,对当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析,研究发现:第一,“风药”理论,源于经典,发于师门,出于临证,实为有据有法,有方有药,并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理论。第二,李杲所言“风药”非治风之药,而是“味之薄者”,有“助春夏之升浮”之功用的药物。第三,据《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分析可见,李杲善用“风药”以升发阳气、发散火郁,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方思想;同时,其以“风药”行经通络,完善了易水学派之药物归经体系;再次,其善以“风药”胜湿,并治疗头目疼痛等证,对后世医家的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回到易水学派”为反思,以考据探析为主要方法,通过研究,明晰“风药”理论的渊源、名义及功用,以期对理解李杲组方原理,指导临床应用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中常见二药配对而用,在临床上能互增其效,各显其功。现浅谈体会如下。l白术配鸡内金白术为补脾良药,鸡内金是健胃佳品,在临床处方中常见配用。白术还能补益肺肝心肾,其与凉润药同用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善调肝,与镇静安神药同用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善补肾;鸡内金不仅消化力颇强,善化有形之积,消疒徵瘕,而且其性平和,以脾胃补脾胃。但土性壅滞,久服白术有弊,以鸡内金善消瘀积者相佐,补益之中寓有宣散,补而不滞,升清降浊,脾胃虚弱选内金开通,得白术之滋补,则消瘀通经之力更强,与《金匮》枳术汤类同,仅用量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这对于进一步揭示中药的性质,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大有裨益。中医学关于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理论,是对中药性能的高度概括,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各种中药均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和作用,陈士铎谓之“偏性”,“……药物未有不偏胜者也,人之阴阳气血,亦因偏胜而始病。用偏胜药以治偏胜之病,则阴阳气血两得其平,而病乃愈。然则奇方妙在药之偏胜,不偏胜则不能去病矣。”可见,中医最初用单味药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主张以偏纠偏,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自和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等基本用药规律。现代药理证实,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化学  相似文献   

10.
喻昌的"议病式"与中医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医家喻昌在其著作《寓意草》中 ,提出了“议病式”的观点 ,试图建立一种规范的病案记录格式。喻昌“议病式”的原因 ,书中有相关的解释 :“故治病必先识病 ,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 ,则千百药中 ,任举一二种 ,用之且通神。不识病 ,则歧多而用眩。”先要了解疾病 ,然后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治疗疾病的药物 ,才能有好的疗效。正是因为持有这个观点 ,所以喻昌认为需要“议病式”。另外 ,书中提到了当时的医学界存在的不去“议病”的原因 :“迩来习医者众 ,医学愈荒 ,遂成一议药不议病之世界 ,其夭枉不可胜悼……每见仕宦家 ,诊…  相似文献   

11.
竹林寺女科的医疗特色萧山市第二人民医院(311219)萧天水萧山竹林寺女科历史悠久,《简明中医辞典》竹林寺条目记叙:“寺僧以善医女科闻名,其所撰的女科著作,自清代初期以后有多种传世,书名和内容、体例也互有不同,流传较广的有《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20...  相似文献   

12.
谢轶群 《河北中医》2008,30(5):539-540
药为治病者设,医者临证,虽贵在辨证准确、方药合拍,而药物剂量之多少亦至关重要。药轻病重则药不能胜病,药重病轻则徒伤正气。张仲景用药,尤为精当,同是大黄、厚朴、枳实,而剂量不同,方名为三,治证亦异。张锡纯深谙其道,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谓“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  相似文献   

13.
六淫气象因素与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贾新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0):446-447
《内经》中首次明确提出“六气太过”的说法 ,而明确提出六淫概念的则是宋代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极》,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谓六淫 ,为六气太过 ,淫胜之意。《内经》对六淫的认识一开始就是从对患者症状、体征、体质等情况的考虑 ,结合了气象、环境、地理等因素而形成了“六气太过”的说法。《素问·全匮真言论》说 :“春善病鼽衄 ,仲夏善病胸胁 ,长夏善病洞泻寒中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其中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与发病的关系以及天气与六淫的相关性。下面就近年来气象因素与发病关系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提出“胃风”是泄泻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证以胃风理论为指导,在泄泻的治疗中提倡重视“风药”的运用,取其健脾胜湿祛风、升举清阳畅风、条达肝气宁风、开通玄府疏风之功,常获良效。本文分析徐景藩从“胃风”角度以风药治疗泄泻的丰富经验与独到见解,以期启迪临床、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水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河南中医》2003,23(9):68-68
水蛭性平、味咸苦、有毒、入肝经。味咸能走血分 ,苦能降泄 ,咸苦并行 ,因而有破血、消症、逐瘀作用。适用于瘀血凝聚的症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青紫作痛等病症。《本草经百种录》指出本品“迟缓” ,而“善入”。“水蛭最喜食人血 ,而性又迟缓善入 ,迟缓则生血不伤 ;善入则坚积易破 ,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 ,自有利而无害也”。近代张锡纯善用此药 ,认为“凡破血药 ,多伤气分 ,惟水蛭味咸入血分 ,于气分丝毫无损”、“破瘀而不伤新血”。这是破血药水蛭的特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水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水蛭素 ,活性水蛭唾液…  相似文献   

16.
通阳助孕话羌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活体轻,气清而不浊,善于解表、祛风胜湿止痛,其与独活相比,功能偏上而以气胜。其味辛性温,芳香苦燥,“升而能沉、雄而善赦”,条达肢体,攻彻邪气,其不仅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引经药,而且宣肺、调肝、入肾,在解表药中独树一帜。历代本草皆言其入肾,理肾经风寒,其苦燥之性能宣达湿郁而使阳胜;能鼓舞肾阳,宣提督脉阳气,其辛温通络、奔腾走窜之势,又能兴阳道,利精关,古人谓之“气雄”;其能散能行,入肝而通伍脉,其条达肝气,辛散  相似文献   

17.
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相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妇科病症者,逐代相传,著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中的内容、体例均有较大出入,种类亦多达30余种。其流传较广的有《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竹林寺女科秘书》、  相似文献   

18.
吕玉良  贾志宏 《河南中医》2009,29(8):825-826
“龙门石刻药方”系北齐武平六年镌刻在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的药方,距今一千四百多年,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籍之一。由于历经风侵水蚀、兵戈攘扰等沧桑巨变,使药方洞洞壁残缺不全、字迹模糊,这对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特别是北齐前后的医学状态,增添了不少困难。《医心方》是集录众古籍而成的重要医籍,且每录一文,均标明出处,这就为校勘、辑佚“龙门石刻药方”等典籍带来了偌大方便。通过相同的病名中相同的药方对比,和相同的病名中不同药方的辨析,认为《医心方·龙门方》有相当一部分源于“龙门石刻药方”,亦有病名和病方于“龙门石刻药方”中暂校不到的,但《医心方》皆冠以“龙门方”的则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毒性中药的管理和使用剂量的探讨邓少玲(海口570208海口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毒”的原始意义是指药物的偏胜,凡药皆毒,而近代则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中毒的药品。可见毒药的概念古代与现代有明显的不同,是一个值得探...  相似文献   

20.
黄文东老师继承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深入探索,在运用补益法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一、重视气血同源,阴阳互根黄老根据李东垣的“血不自生,须得生阳之药,血自旺矣”,“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的理论。对血虚患者,在补血的同时注意补气,常以补血药熟地、当归、白芍,伍以补气药党参、黄芪。同时从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理论出发,对阳虚病人,在补阳时佐以阴药;对阴虚患者,在补阴时助以阳药。通过气药、血药、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