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睡眠剥夺可以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造成皮质兴奋和抑制失衡现象.对于几乎所有类型的癫癎,睡眠剥夺是一种强有力的癎性发作激活剂,可有效地激活全面性和部分性发作间期放电,特别是对特发性全面性癫癎[1].现从神经递质和神经肤机制探讨睡眠剥夺对癫癎发作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EEG、MRI、PET等方法对66例额叶癫(癎)灶定侧、定位,并据此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皮质刺激以确定运动皮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定位,MRI和EEG分别对42例及46例作出定位诊断.6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病灶切除+癫(癎)灶切除42例;癫(癎)灶切除11例;癫(癎)灶切除+软脑膜下横切术7例;癫(癎)灶切除+胼胝体切开术6例.术后癫(癎)控制:满意39例,显著改善15例,良好5例,效差7例.无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结论:手术治疗额叶癫(癎)可取得较满意疗效,EEG和MRI是主要的定位手段,术中采用皮质电刺激可避免运动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右侧海马与全脑,尤其是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关系,探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默认网络异常的机制及其形成的颞叶癫癎网络。方法23例颞叶内侧癫癎患者,采用静息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选择右侧海马作为兴趣区,获得正常对照组和颞叶内侧癫癎组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激活图,观察其右侧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默认网络包括海马、后扣带回和(或)楔前叶、前扣带回和(或)前额叶内侧、角回及前颞叶。颞叶内侧癫癎组患者右侧海马与默认网络的正向功能连接明显减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下部的正向功能连接增强;与前额叶背侧、顶间沟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上部的负向功能连接减弱。结论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功能连接网络中,默认网络及部分正向功能连接网络受损,提示患者存在广泛的、与海马相关的生理功能丧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感觉运动皮质下部的功能连接增强则可能与颞叶癫癎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4.
经典理论认为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皮质受到抑制[1],但功能影像学证实PD患者皮质兴奋性增加.该研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PD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以探讨其运动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右侧海马与全脑,尤其是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关系,探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默认网络异常的机制及其形成的颞叶癫(癎)网络.方法 23例颞叶内侧癫(癎)患者,采用静息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选择右侧海马作为兴趣区,获得正常对照组和颞叶内侧癫(癎)组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激活图,观察其右侧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结果 正常对照组受试者默认网络包括海马、后扣带回和(或)楔前叶、前扣带回和(或)前额叶内侧、角回及前颞叶.颞叶内侧癫(癎)组患者右侧海马与默认网络的正向功能连接明显减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下部的正向功能连接增强;与前额叶背侧、顶间沟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上部的负向功能连接减弱.结论 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功能连接网络中,默认网络及部分正向功能连接网络受损,提示患者存在广泛的、与海马相关的生理功能丧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感觉运动皮质下部的功能连接增强则可能与颞叶癫(癎)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060例脑卒中病例中102例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卒中后癫(癎)发生率为10%,早期癫(癎)发作6.04%,晚期癫(癎)发作3.96%.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卒中是癫(癎)发作的重要病因,皮质病变更易导致癫(癎)发作.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伴癫癎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与MRI所示病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确诊为MS住院患者中10例(8.29%)伴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癫癎在MS其他症状或体征之前出现2例;癫癎发作为MS复发时唯一症状的1例;癫癎发作时已伴MS其他症状或体征者7例。10例患者头颅MRI均示双侧半球的深部白质、侧脑室旁数个斑块病灶,其中5例伴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2例伴局灶性皮质萎缩。5例癫发作与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有相关性。结论:癫癎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或复发时唯一临床表现,MS患者癫癎发作与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癫癎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的迅速发展,癫癎患者脑皮质萎缩被重新认识。现就脑皮质萎缩及其致疒间的机制进行综述如下。1脑皮质萎缩与癫癎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4个非癫癎患者中获得的额叶或颞叶皮质的单纯活检标本,和从难于治疗的病灶性癫癎经受手术切除皮质组织的35个病人中,获得的54个癫癎源性病灶,测定了氨基酸的含量.癫癎患者的癫癎源性病灶标本和对照者的皮质标本,都是从大脑切除后在10-30秒钟内就浸泡在液氮中(-196℃),保证了在活检中测定的氨基酸含量,尽可能接近活体组织.切除的癫癎源性病灶的患者,通过临床和多数x线图象的改善,表明手术切除的皮质区,确实是癫癎性病灶.氨基酸的分析是利用Technicon型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来鉴别和测定游离氨基酸及有关化合物.从癫癎患者切除的51癫癎源性病灶中,发现氨基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含量无显著异常,14个对照者活检,10来源于额叶皮质,癫癎病灶活检,42个来源于颞叶皮质,尽管癫癎源性病灶颞叶皮质占多数,然而作者观察到:在对照个体中,额叶和颞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与卒中类型、面积和部位的关系,以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1月恩施地区住院的528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癫(癎)的35例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特点、头颅MRI或CT表现.结果 脑卒中后癫(癎)患者多见于脑皮质卒中患者,皮质脑卒中组癫(癎)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脑卒中组癫(癎)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脑卒中病灶大小对癫(癎)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癫(癎)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类型和卒中面积无关,与脑卒中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癎)患者腺苷A2A受体(A2AR)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收集10例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癎)患者(胶质瘤合并癫(癎)组)脑肿瘤标本,另选择6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型患者(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组)手术切除的癫(癎)病灶周边组织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CD39、CD73、A2AR、谷氨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脑梗死患者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早期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425例患者中,早期癫癎发作39例(9.18%);首次发作多出现于梗死发病1 d以内(46.15%);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43.59%)。37例患者经观察处理后癫癎发作终止或明显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5分、电解质紊乱显著增加早期癫癎发作风险(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和心源性脑栓塞为早期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并不罕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经观察处理后可缓解;皮质部位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可增加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癎)(EP)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脑卒中继发癫(癎)的患者从就诊之日起派出特定的医护人员进行为期16个月的跟踪观察记录,根据结果分析该80例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结果 80例脑卒中继发癫(癎)患者中早发型癫(癎)占67.50%,迟发型癫(癎)占32.50%.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脑出血、脑梗死或心源性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导致的脑缺血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最关键的发病部位为皮质,且皮质与皮质下发病有很大差别.治疗时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其次辅以治疗癫(癎)的药物.需注意的是,迟发型癫(癎)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结论 卒中涉及脑血管病变易继发癫(癎),尤其是病变接近于皮层部位的卒中.临床医师应对此提起注意,减少病人的致死、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皮质发育不良导致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理表现为皮质发育不良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6例手术切除癫癎灶后,病理证实为皮质发育不良的难治性癫癎病例的影像学和脑电图表现以及手术疗效等资料,分析此类癫癎的临床特征。结果在46例中,癫癎灶的病理类型为轻度皮质发育不良10例、Ⅰ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5例、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伴有胚胎发育障碍性神经上皮瘤和神经节胶质瘤的分别为4例和2例。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可以发现局灶性皮质异常的12例(26.1%),海马硬化10例(21.7%),未见明显异常的24例(52.2%)。在发作间期,60.9%的病例为区域性的癎性放电,45.7%的病例表现出节律性癎样电活动。手术切除癫癎灶后,69.6%的病例发作消失。结论皮质发育不良约占MRI阴性表现的难治性癫癎病例的50%,以Ⅰ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最为常见,发作间期脑电图常常显示节律性癎样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8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癎72例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是10.5%,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P<0.01),卒中早期型癫癎较迟发型癫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发型癫癎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较易控制,迟发型癫癎需正规长期服用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继发癫(癎)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94例脑卒中病例中90例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为11.3%,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最多(42.2%),急性期癫癎发作占78.9%,恢复期癫(癎)发作占21.1%,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在病灶部位间(皮质/皮质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卒中后癫(癎)的原因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卒中急性期继发癫(癎)者预后较差,急性期和恢复期继发癫(癎)均应给予正规的抗癫(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卒中后早期癫癎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和随访观察.结果卒中后早期癫癎的发生率为11.94%,癫癎发作常发生在卒中后24h内,占75.5%.癫癎发作与卒中CT所见部位密切相关,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更易发生癫癎.结论卒中后早期癫癎发作是迟发性癫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电刺激治疗为不适合手术的难治性癫(癎)病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主要包括脑深部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和闭合环路刺激.前两者主要通过调控丘脑-皮质通路来抑制皮质兴奋性,减少癫(癎)发作;后者通过早期预警触发刺激来抑制发作的传播扩散.本文就几种脑电刺激治疗的原理、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54例老年人脑梗死病例中50例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脑梗死后癫(癎)的发生率为11%,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水肿、缺血缺氧是早期癫(癎)发作的重要致因素,迟发癫(癎)是因胶质疤痕中风囊形成所致.建议对迟发性癫(癎)应进行严格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癫癎的有效治疗,是与多年不间断的使用抗癫癎药密切联系的。但是,抗癫癎药物易引起机体过敏和严重的变态反应。在文献中各种抗癫癎药物引起的并发症也有不少详细记载,但大多是成年患者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儿童患者联合应用各种抗癫癎药物的并发症,以及弄清造成并发症的各种原因。作者观察了254例7—16岁的癫癎儿童,症状表现有大发作、失动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和皮质性发作(杰克逊氏癫癎)。采用了苯巴比妥、苯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