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志恒  王先明 《海南医学》2010,21(21):132-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心理干预组(8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3周。采用症状自评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5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亦减轻。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科明显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心理干预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于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 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 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21 2±3 7)SAS(13 6±5 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胃肠反应减轻.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配偶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峰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67-168
目的时乳腺癌患者配偶实施心理干预,探讨其时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2例住院准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时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时配偶实施心理干预,干预1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时2组患者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时照组与实验组SCL-90的总均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对照组总均分、躯体化症状、抑郁以及焦虑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躯体化症状、焦虑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照组总均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实验组,其中躯体化症状和焦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时配偶实施心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运动造成膝关节急慢性损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运动造成的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国际通用的 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 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查。在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干预组试验前后 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敌意等维度和 SAS 及 SDS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造成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普外科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小妮  迟婷  张凯  杨碎胜  肖洁 《甘肃医药》2022,41(2):173-17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恶心呕吐(CINV)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60例化疗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用化疗后所致恶心呕吐分级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及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CINV分级程度、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INV分级程度、SAS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因化疗产生的恶心呕吐症状,舒缓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超声引导下肾穿活检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超声引导下肾穿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均在术日上午、术后由专人发放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在术前、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数据对照。结果超声引导下肾穿活检术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心理,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平均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超声引导下肾穿活检术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取得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有效配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波  王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SCL-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芳 《华夏医学》2013,(5):952-95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周、出院1个月经过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能减轻、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并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程序化心理护理对广泛性焦虑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程序化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10.23±1.688)分,较对照组的(14.32±2.662)分明显改善,且差异显著;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程序化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各入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干预4个月后均分别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采用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乙肝病毒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同时予生物反馈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LSR评分显著升高(P〈0.05),SCL-90项目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统计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感、人际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 <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排解负性情绪,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克服心理压力,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乳腺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存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焦虑状况评分。两组患者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分。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实验组两种量表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住院7 d后再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症、其他等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2组患者SCL-90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偏执和其他等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一般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干预组48例,除接受上述常规护理外,还进行系统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根据QLQ—C3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SCL-90评定总分、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骨牵引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评估和分析,为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2012-10~2013-10间在我科行骨牵引术治疗的108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评SCL-90总分及因子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接受实验的患者进行焦虑度和抑郁度的测评实验.结果 SCL-90总分、阳性项目均分、强迫、焦虑、恐惧、躯体化得分实验组患者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精神病性及偏执方面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院时抑郁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前1d和术后5d实验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对于术后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翔平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99-99,5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15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形式,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将两组总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患者SCL-90中,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对照组躯体化,焦虑症状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两个月后组间比较,强迫、抑郁、焦虑,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低于对照组。SAS、SDS总评两组之间及干预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干预对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