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在排除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怀平  李庆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779-278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排除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ELISA法对可疑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进行检测,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共有102例患者参加检测,42例患者(41.1%)的DD检测值<500μg/L,60例患者血浆中的DD检测值>500μg/L,其中有11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ELISADD法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DD检测方法简便易行,设备要求不高,可作为排除肺栓塞的首选试验,易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峰  赵延恕 《海南医学》2014,(24):3655-3658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胱抑素C (Cyst C)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Cyst C及DD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我院老干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8例和三支病变组22例。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25例、中度狭窄组20例和重度狭窄组29例。同时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中的Cyst C和DD浓度,并应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Csyt C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31±0.28) mg/L和(303.46±41.15)μg/L,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14±0.22) mg/L和(248.63±31.78)μg/L,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的(0.93±0.17) mg/L和(215.92±32.86)μg/L (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浆Csyt C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35±0.23) mg/L和(293.50±39.24)μg/L,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09±0.27) mg/L和(261.12±40.31)μg/L,均高于轻度狭窄组的(0.94±0.16) mg/L和(211.59±35.46)μg/L (P〈0.05)。患者的血浆Cyst C和DD水平均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4,0.476,P〈0.01),血浆Cyst C与DD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yst C和DD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狭窄病变程度而逐渐升高,且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Cyst C及DD水平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曦 《甘肃医药》2014,(7):534-53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检测用于肺栓塞诊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肺栓塞疑似病例,均接受血浆DD检测,并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其中肺栓塞组45例,其他疾病组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DD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肺栓塞组及其他疾病组血浆DD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D=0.525mg/L为诊断切点,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97.9%;以临床常用的DD=0.500mg/L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80.9%。结论:血浆DD检测用于肺栓塞早期筛查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Ⅰ(cTnⅠ)对脑卒中继发性肺栓塞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继发性肺栓塞患者(研究组)及单纯脑卒中患者15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两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H-FABP、cTnⅠ水平。结果治疗前研究组H-FABP[(9.52±2.67)μg/L]及cTnⅠ[(0.15±0.09)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7±2.96)、(0.05±0.0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FABP、cTnⅠ水平分别为(5.51±1.97)、(0.08±0.03)μ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性肺栓塞患者血浆H-FABP及cTnⅠ浓度明显升高,两指标联合有助于脑卒中继发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短期预后情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厚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浆CTGF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CTGF水平(1.47±0.21)μg/L高于对照组(0.73±0.25)μg/L(P〈0.01);颈动脉彩超显示,病例组患者颈动脉IMT(1.20±0.21)mm高于对照组(0.91±0.25)mm(P〈0.01);有斑块组血浆CTGF水平(1.40±0.31)μg/L高于无斑块组(0.87±0.39)μg/L(P〈0.01)。结论:血浆CTGF水平增高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结合肺栓塞的Wells临床评分(PTP)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主诉怀疑APE的住院患者235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记录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为每例患者做Wells PTP,得出肺栓塞的临床概率;均在未予抗凝治疗前行血浆DD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APE患者122例,排除APE 113例。结果 APE组患者与非APE组患者比较,DD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于得到DD的诊断数值,绘制ROC曲线,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 0.645~0.779);APE和非APE组的Wells PTP为4.11±2.23和0.93±1.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临床概率与DD结合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89.4%)。结论 Wells评分为低概率结合DD阴性对排除疑似APE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栓塞诊断中D-二聚体测定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查的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624.44±35.89)μg/L与(318.11±22.48)μ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是诊断脑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通过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检测,具有创伤小、价格低廉、检查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实验组同时长期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浆VEGF、bFGF含量,并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检测其血浆VEGF、bFGF含量为标准对照数值,与白血病患者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EGF、bFGF水平分别为[(389.78±249.94)ng/L、(211.74±36.72)ng/L]、[(318.54±125.78)ng/L、(288.02±31.77)ng/L]、[(2.43±0.27)μg/L、(2.09±0.17)μg/L]、[(2.41±0.33)μg/L、(2.11±0.31)μg/L],与健康组[(132.91±26.66)ng/L、(1.83±0.44)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EGF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而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水平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血管增殖的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姗 《中外医疗》2010,29(32):98-9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9例经临床确诊的肺栓塞,3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测定均升高(阳性率100%)。如设定0.5mg/L为2种疾病的鉴别临界值。肺栓塞组阳性率为93.10%(有假阴性存在),肺心病组假阳性率为8.33%(有假阳性存在)。D-二聚体含量肺栓塞(1.213±0.485)mg/L,肺心病组(0.231±0.192)mg/L,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鉴别的初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组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发病在72 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D和Fib,并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和ROC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浆DD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DD诊断A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2±0.058,最佳分界值为0.65μg/ml,以血浆DD≥0.65μg/ml来预测ACI,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50%。血浆Fib诊断A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0.055;最佳分界值3.185g/L,以血浆Fib≥3.185g/L来预测ACI,敏感性为62.7%,特异性为67.6%。两条曲线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并不比Fib在诊断早期ACI过程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认为DD并不比Fib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薇 《海南医学》2014,25(1):55-57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RA患者按DAS28(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分为病情活动组(32例)及病情缓解组(26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浆DD、Fib及血浆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性RA组DD【(2.06±1.34)μg/m1]和Fib【(4.6±1.2)g/L]升高,与RA缓解组[DD(0.35±0.19)μg/ml,Fib(2.4±0.8)g/L]及正常对照组[DD(O.31±0.18)μg/ml,Fib(2.1±0.9)g/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组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与血沉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1;r=0.32,P〈O.05),与CRP水平亦呈正相关(r=0.59,P〈0.05;r=O.35,P〈0.05)。结论血浆DD及Fib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和诱导痰嗜酸细胞(Eos)、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L-5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做肺功能测定,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荧光免疫法和ELISA检测诱导痰Eos数量、ECP和IL-5水平.选择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2例临床控制哮喘患者中,小气道功能异常43例(69.4%),正常19例(30.6%),诱导痰Eos数量(5.6±2.9)%、ECP(129±100)μg/L、IL-5(21±12)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小气道功能异常哮喘患者诱导痰Eos数量(6.9±3.1)%、ECP(148±90)μg/L、IL-5(24±12)μg/L,显著高于小气道功能正常患者[痰Eos(2.0 ±1.1)%,ECP(54 ±29)μg/L、IL-5(13 ±5)μg/L,P<0.01].结论 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和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小气道功能和诱导痰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血浆D-二聚体联合肺螺旋CT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肺螺旋CT联合检查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67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A组),另选71例非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B组),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均先行D-二聚体测定,随后即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两组的D-二聚体测定值和CTPA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最后诊断。结果 A组D-二聚体(500μg/L58例,(500μg/L9例;阳性率(敏感性)和阴性率分别为(58/67)87%和(9/67)13%。71例非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与阴性率(即特异性)分别为61%和39%,两组阴性率(分别为13%和39%)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PTE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表现者59例,阳性率为88%。71例非肺栓塞组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结果者4例,67例呈阴性,阴性率(即特异性)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7例PTE经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诊断者59例(88%)。结论 D-二聚体阳性或阴性不能诊断或排除肺栓塞,低特异性的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PTE的诊断正确率,可作为PTE诊断的一线检测,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方法,对降低医疗成本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抵抗素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差异。方法:检测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1)和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CRP和抵抗素水平。结果:组1血清CRP和抵抗素水平分别为3.9±1.7mg/L和2.1±0.7μg/L;组2分别为7.1±3.1mg/L和4.1±0.8μg/L,组2明显高于组1(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时检测CRP和抵抗素水平对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和败血症患儿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水平的变化对小儿川崎病(KD)和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例KD和40例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浆sPS水平的变化,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KD组((62.67±4.82)μg/L,(57.96 4±7.55)μg/L)和败血症组((65.67±6.82)μg/L,(15.46 ±6.82)μg/L)患儿的血浆sP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均高于对照组((7.14±2.16)μg/L);治疗后KD组高于败血症组(P均<0.01).结论:sPS参与了KD和败血症发病的急性炎症反应,治疗后血浆sPS水平持续较高可作为诊断KD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脑利钠肽(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患者8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对照组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胸痛发作时间(一般是2 h左右、4 h左右)之后的CTnI,F-AB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并比较和分析CTnI、F-AB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试验组的40例患者的CTnI,F-ABP及NT-PROBNP血清水平比对照组的更高,观察组CTnI为(0.77±0.25)μg/L、F-ABP为(8.60±2.25)μg/L、NT-PROBNP为(152.33±12.25)ng/L,对照组CTnI为(0.16±0.02)μg/L、F-ABP为(3.26±1.10)μg/L、NT-PROBNP为(65.36±4.14)ng/L(P<0.05)。在进行联合检测时,其特异度为97.50%(39/40),敏感度为95.00%(38/40)。与单独的数据检测比较,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试验组检测的患者胸痛时间在6.2 h左右的CTnI、F-ABP及NT-PROBNP血清水平呈现不断往上的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CTnI、F-ABP及NT-PROBNP三项指标水平升高不是特别明显。结论实施CTnI,F-ABP及NT-PROBNP联合检测方法对于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患者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患者胸痛的4h左右内的联合检测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最好,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武县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及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AFP、CEA、CA 199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浓度为(827.14±92.18)μg/L,CEA浓度为(21.58±3.24)μg/L,CA 199浓度为(42.16±10.24)KU/L;肝炎肝硬化组AFP浓度为(35.46±11.04)μg/L,CEA浓度为(4.25±1.04)μg/L,CA 199浓度为(19.18±6.06)KU/L;健康体检组AFP浓度为(10.02±1.19)μg/L,CEA浓度为(2.28±0.84)μg/L,CA 199浓度为(8.24±2.77)KU/L。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体检组和肝炎肝硬化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提高到94.29%,与各个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CA199对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一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肌红蛋白(Myo)、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凝固法分别检测cTnI、Myo和FDP、D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检测,AMI组cTnI、Myo、FDP、DD含量分别为30.58(0.01~51.34)ng/ml、121.39(32.29~136.45)μg/L、6.83(4.32~8.34)μg/ml、2.66(0.52~5.78)μg/ml,对照组分别为0(0~0.01)ng/ml、21.48(15.47~54.68)μg/L、2.43(1.37~5.48)μg/ml、0.16(0.02~1.18)μg/ml,两组cTnI、Myo、FDP、D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I、Myo、FDP、DD 4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0.63%、78.13%、81.25%,经ROC曲线分析,当其分别取截断值cTnI>10.72ng/ml、Myo>56.27μg/L、FDP>5.50μg/ml、DD>0.73μg/m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958、0.974、0.939、0.972,youden指数分别为0.844、0.739、0.648、0.806。结论:血cTnI、Myo和FDP及DD在AMI患者中均有明显升高,其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AMI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D-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例DIC患者(观察组)、20例疑似DIC患者(对照1组)、20例正常人(对照2组),均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浆D-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同时对20例疑似DIC者进行D-D二聚体动态检测;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血浆D-D二聚体水平在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2951.1±1683.8) μg/L、(532.3±360.6)μg/L和(182.5±90.2)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对照1组较对照2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观察组较对照1组明显增高(P<0.01).对疑似DIC组实施动态检测后,有9例被确诊为DIC,另11例排除怀疑.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D-D二聚体水平对临床DI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早期DIC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在食管癌诊治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拥军 《当代医学》2011,17(24):105-106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食管癌诊治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收治食管癌患者120例,并随机抽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180例研究者清晨抽取静脉血2.0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对照组平均D-二聚体为(120.4±63.7)μg/L,食管癌患者为(320.4±19.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食管癌晚期患者(Ⅲ期+Ⅳ期)检测结果为(569.4±41.8)μg/L,明显高于早期患者(Ⅰ期+Ⅱ期)组的(211.9±6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1,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为(641.9±62.8)μg/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11.9±2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1)。结论 D-二聚体检测简单、方便、快速,在食管癌诊治和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