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6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中外医疗》2010,29(7):125-126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提供参考,预防和减少该类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2006~2008年内收集的98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56例病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占98.2%),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占1.8%),。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液目前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由于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往往被忽视。近年来,临床报道该不良反应有增多趋势。本文报告是笔者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现的不良反应(ADR)15例,供大家分析探讨。1 一般资料 本文报告的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0岁~55岁。病因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同时有发热者8例,既往均无药物过敏史。治疗中联合应用抗生素10例(均不与双黄连在同一输液瓶中使用,并排除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单独使用双黄连注射液5例,双黄连按每天1ml/kg加入5%或10%…  相似文献   

3.
李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62-2462
双黄连注射剂是在双黄连口服液处方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制药技术制成的新剂型,可肌肉、静脉给药的无菌制剂,包括注射用粉剂和注射液,临床常用于呼吸道感染。由于应用的广泛,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现就我院急诊科由双黄连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项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31):5546-5546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以婴幼儿居多(21例,占30.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39例,占57.35%)。结论: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应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把本单位住院部和门诊部所有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汇总起来,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29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9例(占15.00%),胃肠道不良反应15例(占25.00%),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7例(占11.67%)。结论 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研究临床双黄连注射液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5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总结与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我院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患者的3.12%,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热,心脑血管反应,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是否合并用药有关。结论:临床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过程中需注意识别常见不良反应,并注意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治疗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笔者从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入手,探讨其发生机理、预防控制方法,以减少和预防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论: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68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分析6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应用的10种中药注射液的名称、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以及用药后的临床表现等,对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液主要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瘙痒、寒战及过敏性休克等,带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包括双黄连、血塞通、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等10种。结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常见,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并对常见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是临床常见急症,笔者自2003年2月~2005年12月在临床使用清开灵治疗该病60例,并与双黄连注射液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认为清开灵注射液退热效果满意,较之双黄连注射液有显著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捷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12-512
双黄连注射液系纯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急症必备药物之一,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病,在我院的使用量较大。双黄连注射液内含成分复杂,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日渐增多。本文报道了2006年1月-2008年1月发生在我院的53例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稀释介质、制作工艺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无明显相关性,与合并用药、稀释介质、制作工艺有相关性.结论 临床使用时减少与大环内酯类合并使用,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黄连注射液系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成分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为棕红色的澄明液体,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不良反应少见报道。本文报道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并做诱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为中药不良反应(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近期文献中药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归类、分析和排序。结果:发生ADR较多的中药是:感冒通、雷公藤片、壮骨关节丸、双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蝮蛇抗栓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正红花油、乌头类、黄药子等。常见的ADR是肝损害、血尿和蛋白尿、过敏、皮炎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成分和药物间相互作用所致。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郑州市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预警信息和服务。方法:对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前5位药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注射剂发生率占90.5%,静脉给药发生率占84.8%;不良反应集中在细辛脑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或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紫绀、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提示临床要重视注射液的安全使用和过度使用问题;同样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和肝肾毒性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资料与方法我院于2006年9月~2007年9月间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感染性疾病1300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6例,并且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的小良反应。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75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例,急性扁桃体炎2例。16例患者均为第1次使用双黄连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笔者从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入手,探讨其发生机理、预防控制方法 .以减少和预防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是从金银花、黄芩、连翘等中药提取的黄色无菌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临床使用量较大。但其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现报告了32例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永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73-874
近年来,由于应用中药提取加工制成的抗病毒、抗感染等常用药物的注射剂大量应用于临床,报道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数量急剧增多,我院临床使用较多的中药注射剂有: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据报道,使用这些制剂可出现不良反应。为了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双黄连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06年期间郑州大学五个附属医院发生的54例双黄连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双黄连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易发生不良反应(P〈0.05);该药致敏的特点:以速发型为主,起病急,进展快,66.67%反应发生:生30min以内,且为多系统损害,其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结论:双黄:奎引起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