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子宫切除术后双侧输尿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原发性双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症状表现为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伴右下腹及右腰部疼痛不适.CT示右输尿管走行区至右输尿管口软组织密度影,膀胱右后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输尿管镜检查示距左输尿管口约2 cm处可见数个小乳头状肿物突入输尿管腔内.行右肾全切、右输尿管全切、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左输尿管再植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双侧输尿管癌;膀胱肿物低—高恶性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患者输尿管癌术后1年4个月、2年再发膀胱癌.结论 双侧输尿管癌临床罕见,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确诊依靠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肾单位,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化疗及膀胱灌注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院对2例膀胱乳头状瘤患者行经腹壁穿刺膀胱肿瘤电切术,效果良好。现择其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入院。B超检查示膀胱左后壁有一0.8cm×1.5cm肿物,双肾未见异常。既往有右髋关节僵直病史30年。查体见右髋关节畸形不能屈曲。入院诊断膀胱乳头状瘤。因患者不能取截石位手术,故行经腹壁穿刺膀胱肿瘤电切术。腰麻下,患者取仰卧位,先自尿道插入16号普通尿管,并注入生理盐水200ml充盈膀胱。于脐下耻骨上约5cm处,用10mmTracar套管经腹壁皮肤穿刺进入膀胱,自Tracar套管插入18号普通尿管进入膀胱作引导,拔出Traca…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儿,男,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1998年7月16日入院。查体:下腹部深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WBC6.7×109/L,N0.62,L0.38。尿RBC()、WBC(+)。血BUN6.21mmol/L,Cr121μmol/L。B超示膀胱底及右侧壁占位性病变。CT平扫:膀胱底及右侧壁见约4.6cm×3.8cm大小广基底软组织肿块突向腔内,边界清楚,欠规则,密度均质,CT值57HU。诊断:膀胱实质性肿瘤。手术所见:膀胱底部及…  相似文献   

4.
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历摘要例1:男,17岁。以剧烈头痛、心悸3天于1986年1月入院。检查:血压190/120mmHg,排尿后血压280/150mmHg,伴头晕、面苍白、多汗。24小时尿VMA28mg。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口内上方有一肿物突入膀胱,直径约3cm。B超见膀胱右侧壁有一约4.9×3.5×3.3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9岁。因无痛性全呈肉眼血尿1周,于2008年8月17日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发现膀胱右侧壁有实性占位。腹部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2.1cm×1.7 cm菜花样肿物,平扫CT值约35 HU,强化后CT值为145HU。膀胱镜检查于膀胱右侧壁见菜花样肿物,蒂宽,表面有血凝块;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涌尿正常。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癌细胞呈巢团状弥漫生长,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病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右侧壁输尿管口外上方菜花样肿物2枚。病理检查: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质呈空泡状,核位于一端呈印戒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多个脉管内可见癌栓。肿瘤分期T1N0M0。免疫组化:CK7、CK20、癌胚抗原(CEA)、CD138和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LCA)、Vimentin和E-cadherin均呈阴性。先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需要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Bhattacharya 医生:一位36岁白种女性糖尿病患者,于1981年7月因右腰疼及发热入院。患者间歇性血尿、右腰疼及低热已2年。1979年8月初次会诊前,患者曾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泌尿道细菌感染。由于患者对不透射线的染料过敏,而不能进行排泌性泌尿系造影检查。因为需作膀胱镜及逆行肾盂造影检查而建议患者住院,但由于患者情绪极不稳定,膀胱镜检查被推迟至1980年3月。当时逆行造影显示右肾盂有  相似文献   

8.
王翠青  李斌  李俊逸 《山东医药》2009,49(20):114-114
患者女,51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疼痛入院,入院诊断为头皮下血肿、膀胱裂伤、骨盆骨折。分别在泌尿外科、骨科治疗。于受伤后17d突然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复视,查双眼视力:右跟0.8,左眼0.6,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无血管扩张,瞳孔对光反应及眼底正常,左眼外转不能,无眼球突出,诊断为左眼结膜炎,左外展神经损伤。给予抗生素眼水及营养神经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外伤合并腹膜外型膀胱破裂1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孙凤岭  臧桐 《山东医药》2008,48(18):79-79
对19例外伤合并腹膜外型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术前膀胱注水试验阳性18例、阴性1例,腹腔穿刺3例均阳性,膀胱逆行造影检查1例阳性.19例均行手术治疗(膀胱修补术15例;一期单纯膀胱造瘘术2例,3个月后行二期尿道手术;一期尿道会师术2例).痊愈17例,留置永久膀胱造瘘管1例,定期行尿道扩张1例.认为膀胱注水试验、诊断性腹腔穿刺、膀胱逆行造影是诊断腹膜外型膀胱破裂简单可靠的方法,一期膀胱修补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对膀胱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11例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发病时间0.5~48 h,通过CT平扫及改变体位扫描,根据其不同形式的CT表现,作出初步的病因诊断报告,然后与经临床治疗后的影像学复查,或经膀胱镜手术证实的结果相比较,判断其在血肿病因学分析上的价值.结果 11例膀胱内血肿CT均能明确诊断,而且可以初步得知其病因,其中自发性8例,肿瘤性1例、外伤性1例、医源性1例.结论 CT能明确诊断膀胱血肿,并能结合临床资料作出病因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1.
膀胱基底膜复合物检测诊断膀胱肿瘤36例分析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刘照旭,郑宝钟,徐中华1996-1997年,我们采用膀胱基底膜复合物检测诊断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其阳性率较高。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0例,女6例;年龄29...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8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切片中WWOX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正常膀胱组织对照,比较WWOX蛋白表达差异.发现WWOX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5%)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80.8%),P=0.000.WWOX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无明确关系.认为WWOX蛋白缺失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表现,可能成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7113660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膀胱病变的诊断价值(附17例报告)/罗正益…//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2(3).-133~134 此17例,用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和硫酸钡混悬液为造影剂的双重对比造影。结果:17例中初诊为血尿原因待查12例、尿路感染3例、前列腺肥大和膀胱癌术后随访各1例。用此种方法诊断为膀胱癌6例,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为膀胱憩室4例、前列腺肥大2例,其余为腺性膀胱炎和正常膀胱的诊断均与膀胱镜一致。作者推荐用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SC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51例,正常膀胱组织5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SC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TSC1的阴性表达率为58.8%。术后随访12~36个月,随访45例膀胱癌患者中复发19例,复发组TSC1阴性表达率为73.7%,未复发组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C1表达在肿瘤大小、性别及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TSC1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是否复发密切相关,可用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1岁,因渐进性排尿困难近10年,尿憋、不能排尿三天就医。外科触诊检查:膀胱口增厚,硬结感。膀胱镜检查:膀胱颈隆起。导尿800毫升后,放射科行碘化钠膀胱逆行造影,X线正位片示巨大膀胱,其底部抬高,成为向上凸出的弧行压迹;斜位片示膀胱底部圆环形充盈缺损,诊断为女性膀胱颈梗阻,即女性前列腺病。经抗炎治  相似文献   

16.
近来报道,测定膀胱肿瘤的类风湿因子,对诊断膀胱移行上皮、鳞状上皮癌,特别是对早期复发性膀胱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的结果是:60%(24/40)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阳性,71%(5/7)的膀胱鳞状上皮癌患者阳  相似文献   

17.
徐彦 《山东医药》2002,42(6):4-4
患者男 ,5 2岁 ,因全程肉眼血尿 1个月 ,无腰腹痛、发热 ,于 2 0 0 1年 8月 7日就诊。体检 :右季肋部触及一约 10 cm×9cm肿块 ,表面不平 ,上界不能触及 ,肾区无叩痛。彩超示右肾区有 - 2 1cm× 14 cm液性暗区 ,同侧输尿管明显扩张 (直径约3.0 cm) ,膀胱右输尿管入口处见 5 .2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囊肿,又名膀胱内输尿管囊种。Swenson氏认为,膀胱壁上的神经节细胞缺乏时,膀胱功能就会失常,使输尿管中尿液不能排空,最后引起末端膨大而为输尿管囊肿。由于输尿管囊肿位于膀胱壁三角区域,易为超声检查发现,故超声显像可为本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我所自1982年6月以来,应用超声显像诊断6例输尿管囊肿,并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9.
孟祥来 《山东医药》2009,49(26):9-9
患者男,29岁。因尿痛20d、血尿3d,于2008年7月17日入院。患者无明显尿频及排尿困难,血尿为终末血尿。查体: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压痛;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膀胱区未触及明显肿物;外生殖器无异常。B超检查:膀胱右底壁探及24mm×22mm低回声,向膀胱内凸,边缘毛糙,回声不均;膀胱基底局限性增厚,范围为42mm×40mm,厚约10mm,结构欠清。  相似文献   

20.
刘旭 《肝脏》2019,24(5)
目的探究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相应的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肝穿刺活检且行MRI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患者分期,将S0期患者作为对照组,S1期-S4期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病理穿刺检查及MRI检查,比较三组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门静脉右支前间隙逐渐加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期增宽较S1、S2期更加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成正相关(r=0.73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肝纤维化S≥1期、S≥2期的敏感性较低;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8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3期效能较高,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66.7;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9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4期效能较高;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1.0 cm时,诊断肝硬化效能较高于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S≥3、S≥4期及肝硬化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822、0.852。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S3、S4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