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应用莫雷替西嗪治疗15例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结果,显效10例(66.7%)有效3例(20%)无效2例(13.3%)总有效率为13/15例(86.7%)疗效以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肌失常者最好,其次是中毒性心肌炎,先心病所致者疗效较差,文中基莫雷西嗪的应用指征,用法及毒副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莫雷西嗪不失为一种高儿广谱,安全有效的小儿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3.
许多资料证明利血平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作用,但在小儿方面的资料尚未见报告。利血平作用机理与生物活性物质(儿茶酚胺、5-羟色胺)代谢有关。利血平能消耗心脏、脑、交感神经等组织内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含量,并有抗组织胺功能。作者也观察到利血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出现临床效果时,患儿血5-羟色胺含量确实降低。作者为研究利血平的疗效,观察治疗60例(男女各30例)4~14岁心律失常患儿,其中异位性心动过速22例(阵发性6例,复发性12例,顽固性4例),期外收缩36例(室上性19例,室性17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30例期外收缩是频发(15~40次/分)。全部患儿心律失常病因均为心外因素。38例心律失常长期存在(1~6年),对30例进行了长达6年之观察。54例为治疗,6例为预防应用利血平,利血平的剂量决定于小儿年龄、心律失常类型和治疗效果。常规剂量为0.01mg/kg/日。开始时宜小量0.05~0.1~0.2mg/日,无效时再增加到0.3~0.5mg/日,分3~4次口服,达到效果后剂量可逐渐减低,以有效量维持,疗程不应少于两周,可长达45天或更久。观察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严重心律失常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如诊断和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有关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已有许多新的内容和观点。本文就儿科常见的几种严重心律失常诊断及药物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律失常的电复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严重心律失常在儿科临床并不少见,由于其常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患儿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发作,甚或猝死,因此属于儿科急重症,常要紧急处理.尽管近年来心脏复律除颤术和心脏起搏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常用急救药物的剂量与用法、不良反应、适应证和禁忌证,讨论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35年Snilling首次应用硫酸镁治疗心律失常以来,已有文献报导,其疗效是肯定的。但因硫酸镁有一定副作用,很少用来治疗儿童心律失常。本文应用硫酸镁治疗87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律失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律失常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十分常见,其发生机制、类型以及治疗方法均与成人不同,在儿童的不同年龄段亦不相同。儿科心律失常研究起步较晚,心律失常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明显落后于成人领域。这给儿科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的药物治疗提出了挑战。现以临床循证医学为根据,从临床角度出发,阐述儿科常见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方法以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治疗原理、儿科常用剂量及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临时起搏治疗小儿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心腔心内膜临时起搏治疗在儿科的应用。方法对18例(其中伴阿斯发作17例)于入院后进行右心腔心内膜临时起搏治疗,起搏阈值1~2V,起搏电压3~5V,起搏频率70~100次/分,起搏时间1.5~13天。起搏前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伴发心力衰竭及休克者予多巴胺、硝普钠、地戈辛。结果16例起搏治疗后阿斯发作消失,循环改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高度AVB、扭转室速、室颤消失,均救治成活,因室速起搏死亡1例,安置预防性起搏1例。结论心脏内临时起搏是治疗小儿慢性或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伴阿斯发作的首选方法,疗效满意。对Ⅲ度AVB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虽未有阿斯发作,但因手术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进行心血管造影或手术时,安置预防性临时心脏起搏以防止麻醉、手术中意外。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是小儿常见疾病。最常见的为各种类型期前收缩,其次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颤动及各种心动过缓等。本文详细介绍了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及用药指征、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2.
小儿心律失常1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莫雷西嗪(Moracizine),又名乙吗西嗪(Ethmozine),是一种酚噻嗪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986年国内开始应用。我院用国产莫雷西嗪治疗小儿心律失常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43例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215003)袁志昌,蒋百康,许菊珍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冯柯红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系苯丙呋哺衍生物。1961年研制成功,1970年开始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其使用范围日趋扩大,但其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1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儿,男7例,女7例,年龄3~14岁,予心电学、心脏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分别予胺碘酮+普萘洛尔、索他洛尔治疗,其中2例药物治疗无效者予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6例心功能减退明显者予以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结果:14例均有频发室性早搏,8例见室性心动过速发作。10例检出Epsilon波。14例患儿均有右室扩大及右室射血分数减低。5例行CT检查及5例行磁共振检查患儿均可见到右室扩张、右室室壁变薄。经治疗7例未再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及室性心运过速发作减少。2例予以射频消融治疗的患儿随诊3月未发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心功能不全患儿经药物治疗病情改善。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心电学、心脏超声等多项检查才能临床确诊。药物治疗只对部分病例有效,射频消融治疗有望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65-168]  相似文献   

17.
倍他乐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儿科后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心律失常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寻找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我们从1995年4月到1998年4月应用倍他乐克治疗50例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发现率和就诊率日渐增多,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部分心律失常属急重症,需紧急处理,否则会危及生命。严重心律失常是指那些可导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心排血量骤减甚至出现循环中断,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晕厥或猝死的一类心律失常。它包括致命性心律失常、很危险的心律失常和有潜在危险需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提高对严重心律失常认识,并给予及时诊断、止确处理已成为小儿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就儿科临床上几种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12岁,兰州市郊区人。住院号:102250;因自觉乏力,进食少,心悸,活动时“出长气”二十余天,来儿科住院。既往身体健康,仅在入院前二个月学校健康检查时,发现“心律不齐”,续继上学。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66次/分、血压11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重35Kg、精神不振、呈慢性病容。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6次/分,心音低钝、节律不齐,早搏15~4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界轻度扩大,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脊柱活动自如,肢体末端无紫绀。  相似文献   

20.
250例心律失常小儿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0例心律失常小儿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李棠苏莉莉冀石梅刘颖袁越Holter心电图亦称动态心电图,在儿科应用已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50例心律失常小儿的Holter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对象:共250例,男148例,女102例。经临床体检和(或)常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