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广西地区发掘出的一部有价值可借鉴的《伤寒论》版本。乃清·左盛德所藏,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的手抄本,亦即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之前身。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已作为珍贵文物陈列在医圣祠张仲景事殿,供人学习参观,受到国内外中医学者的高度评价。但对其前身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尚没引起重视,甚或有人说是“伪品”,其实《伤寒论》本身,经历代传抄、注释,错简漏误是公认的,绝对肯定哪本《伤寒论》是真善本,否定其它版本是不公证的。所以,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的特点加以研究整理,有益无  相似文献   

2.
<正>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1](以下简称白本),相传为仲景第十二稿,是叔和之前的原文,为研究仲景学说的珍贵资料,是《伤寒论》的珍贵版本之一。白本不仅结构严谨、说理明细,经文排列并然有序,  相似文献   

3.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近代发现的张仲景《伤寒论》传本之一,其所包含的温病篇为世传本所无,本文通过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对其中的温病篇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桂林古本《伤寒论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方法:搜寻历代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桂林古本在《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及整个中医学的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结论:深入探讨古本内涵,更有助于领会《伤寒杂病论》的精神,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三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其中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最为广泛。本文就前贤时彦很少论及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的两个中医文献问题——"删王叔和按语而暗用其义""删林亿校语而暗用其义"进行论证,从而揭示该本的伪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正>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古典医籍,1700余年来长存不衰,倍受推崇。可惜书成之后,几经兵燹,原书无可复睹,致使后世注家蜂起,流派分庭,各抒己见,许多问题,莫衷一是,遂令学者望而生畏。近读平舆蔡德元先生所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1992年12月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顿感别开门径,获益匪浅。兹不揣鄙陋,以荐同道。《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古本》)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12稿,原为广西桂林罗哲初所藏,1939年由黄竹斋刊行(俗称“自云阁本”。见《新中医药》1955年11期),当时鲜为人知,更少有人研究之,甚至有目为伪本者。蔡德元先生首重仲景之书,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19-252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近代发现的张仲景《伤寒论》传本之一,其内容完整,较好地体现了张仲景的脉学特色,文章通过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对仲景的脉法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最近,陕西省中医研究所文献医史研究室校勘、整理、重印了一批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这部《伤寒杂病论》,据云为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家藏的该著第十二稿.已故全国著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室主任、长安黄竹斋先生于一九三九年筹资刻版.该书共十六卷,其内容比宋本、康平本《伤寒论》多三分之一,文辞简洁流畅,叙述别具一格,且对诸通行本多所订正.陕西中医研究所所长、名老中医、研究员米伯让特为这次重印本作序.又据黄竹斋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会通》、《针灸经穴图考》增补“左修之先生像传”、“祝告医圣文”和  相似文献   

9.
<正> 《伤寒杂病论会通》是我省已故名中医黄竹斋先生对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校勘、注释本。是书内容翔实,立论宏辟,衷中参西,义理环周,古今注本,未出其右。兹呈管窥,以昭其义。条目完备内容充实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本书)比如今通行本《伤寒论》大为充实,更趋实用,已臻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增加条文:白云阁本对伤寒杂病的论述,较通行本内容多三分之一。就其增加的条文来看,主要是通行本中疏浅之处。如通行本中论脏结,仅是与结胸对照提出的,尚无方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桂林古木《伤寒杂病论》的内涵,充实方证内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分别与其他古本《伤寒杂病论》、宋本《伤寒杂病论》、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进行比较。结果:桂林古本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结论:桂林古本对进一步完善仲景理论体系,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杂病论》于汉末约公元200—210年成书,至宋治平2年(公元1065年)林亿等将伤寒部份的文字定型为《伤寒论》,在此八百余年间,史料记载的张仲景书目及卷数纷然杂陈。宋治平至今又历九百余年,《伤寒论》的版本及有关专著又有大量增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整理研究。现就近30年主要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伤寒论》定型以前的古传本马氏指出传世医书中的古本有:“脉经”本《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所撰之《脉经》十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收录了《伤寒杂病论》的文字,这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早的一种古本。“千金”本和“千金翼”本《伤寒杂病论》。在唐孙思邈  相似文献   

12.
<正> 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已故我国著名中医科学家、先师陕西长安黄竹斋先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并刊印的珍贵版本。抗日战争前,先生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书期间,经宁波名医家周岐隐先生介绍,得识桂林名医家罗哲初先生。先生从罗先生处发现他珍藏的《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计四册。该书的传授渊源为: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组授于桂林左盛德,左先生珍藏四十余年未尝轻出示人,于清光绪二十年授于门人桂林罗哲初,罗先生又珍藏三十余年,于民国二十四年授于竹斋先生。其内容较通行本《伤寒论》多三分之一,且纠正通行本错讹之处不遑枚举。先生认为该书为研究张仲景《伤寒论》之珍贵资料。时当抗日战争爆发,先生虑其失传,经商得罗哲初先生同意,遂亲手抄写副稿一部带回陕西,向陕西伪教育厅提请刊印,但反动政府根本不予重视。后请辛亥革命陕西将领张钫(伯英)先生捐资刻置木版始印公世,同时还刊印了先生所著之《医事丛刊》。拟待战争结束,将书版送往河南南阳医圣祠(今张仲景纪念馆)保存。因国难当头,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建安十年。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和编次,唐代孙思邈和王熹亦曾加以收集而作出贡献,至北宋治平间校正医书并雕板印行、金代成无已注解之后,始普遍流行。现存《伤寒论》的各种版本,以宋本和成本最为重要,此外尚有同体而别名的《金匮玉函经》、康平本、康治本等。民国之后又出现三种俱称古本的十六卷《伤寒杂病论》,即长沙本、四川本和桂林本,但多被认为系伪书,其中桂林本近年有逐渐受到重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依据历代文献资料,对林亿等校定的《伤寒论》序中所载方之总数为“一百一十二方”、《金匮要略》序中所录“二百六十二方”加以考证。并分析《伤寒杂病论》的桂林本和长沙本的版本异同、医方特点等,认为两种版本《伤寒杂病论》均系后人有意托古所作,非仲景之旧物。  相似文献   

15.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古本),系桂林左盛德藏书,清光绪年间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1956年由其子罗继寿献出,1960年3月曾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所得乃1980年7月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二版。古本在编次体例上与流传本《伤寒论》(以下简称《伤寒》)、《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不同,文字及某些方药亦有出入,因之对研究整理张仲景学说颇有重要意义。兹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评述。一、收载内容宏富,可窥仲景学说概貌古本中除经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和林亿校编的《金匮要略》两种流传本所载内容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温病学肇始于《伤寒杂病论》.然而,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温病脉证并治”这一重要篇章.因为有一些中医人根本就不知道《伤寒杂病论》有白云阁藏本,也不知道这个藏本的木刻原版就保存在南阳医圣祠(南阳张仲景博物馆),是国家二级文物,是医圣祠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7.
《千金要方》"伤寒"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千金要方》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撰 ,千百年来 ,多数医家据该书卷九“江南诸师 ,秘仲景要方不传”一段文字 ,误认为孙氏撰著《千金要方》之际 ,尚未见到过《伤寒杂病论》,或仅看到了《伤寒杂病论》的片言只语等 ,这种认识陈陈相因 ,一直沿至今日。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参照晋·王叔和《脉经》、《金匮玉函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王焘《外台秘要方》,孙思邈晚年所著《千金翼方》,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林亿等《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日本国康平本《伤寒论》,白云阁《伤寒杂病论》等不同时代的有关《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8.
董正华 《陕西中医》1993,14(1):44-45
以通行本《伤寒论》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进行对勘,认为四逆散证属少阴阳虚阴盛,四逆散方即四逆加人参汤改汤为散,原书四逆散应名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属少阳病方。  相似文献   

19.
王鹏  张玉芳 《光明中医》2014,(10):2042-2043
为了解决目前对于《伤寒杂病论》四逆散条文的争议,通过比较《伤寒杂病论》宋本和白云阁本以及相关注家对于四逆散相关条文的论述和解释,探讨四逆散的加减变化,发现白云阁本为我们提供了对四逆散的全新而正确的认识,纠正了宋本在这方面的明显错误。白云阁本必将对临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虽对其真伪难辨,褒贬不一,然有不少医家持肯定观点。通过对书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解,探析认识书中“温病篇”中发病相关内容,加深对该篇的学习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