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脏肿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B超或CT引导下对66例肝脏占位患者行146例次P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6个月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PRFA,2例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6个月后随访肿瘤完全消失6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上者21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下者24例,肿瘤直径无明显改变或增大9例,死亡4例.结论PRFA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多点反复治疗及对全身影响较小等优点,是肝脏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PRFA与TACE交替实施将会提高疗效;对肝功为Child C级患者应慎重实施PRF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肝癌患者共95个病灶进行经皮肝穿肝癌射频消融术(RFA),按病灶大小分组,用CT或MRI复查及AFP水平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三个月CT或MRI复查,缓解率为92%,完全缓解率为65%。各组之间的完全缓解率及缓解率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5;0.025〈P〈005)。AFP从646±757IU/L降至250±267IU/L(t检验,P〈0.05)。1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5%、70%。结论RFA对于治疗肝癌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155例,转移性肝癌52例,肝腺瘤1例,肝血管瘤7例)均行在CT引导下的RFA治疗。所有患者的肝内病灶最大径均≤5 cm。同时所有患者均在RFA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行CTA或MR I及免疫指标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7例),术后的影像学上均可见病灶局部坏死、气化,1周至6个月的复查,189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征象,18例可见原病灶内及周围有复发征象;同时,AFP、CEA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肝脏良性肿瘤的患者,术后在影像学上亦均表现局部坏死、气化,同时复查的增强扫描均未再发现病灶区有明显的强化。[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脏肿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B超或CT引导下对55例肝脏占位患者行116例次P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6个月后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PRFA,2例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6个月后随访肿瘤完全消失5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上者16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下者21例,肿瘤直径无明显改变或增大7例,死亡5例.结论 PRFA作为肝脏肿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和反复治疗等优点,尤其对于无手术指征及TACE风险较大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PRFA与TACE交替实施将会提高疗效;对肝功为Child‘C级患者应慎重实施PRFA. 相似文献
5.
局部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3大肝脏肿瘤治疗手段,由于其疗效确切,在小肝癌的治疗方面,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因此被认为是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射频消融术可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局部消融治疗的特点包括: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多次治疗.现将2009年-2010年收治的32例经皮经肝、腹腔镜下、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radiofreuencyendometrialablation,RFAE)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宫腔镜检查为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12例。在B超实时动态监测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宫腔介入到内膜,治疗后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功血患者出血量的改变及定期B超复查,观察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情况。结果112例患者经治疗后,子宫体积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3个月复查,79例(70.5%)已闭经,28例(25.0%)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5例(4.5%)较前好转,B超探查,79例闭经者无明显内膜,28例较前明显减少者内膜2mm~3mm,5例较前好转者内膜3mm~4mm,子宫腔大小、形态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改变。6个月复查,完全闭经者102例,占91.1%。月经量明显减少8例,占7.14%,2例较前月经好转占1.76%。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再流血现象。结论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月经过多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阳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5):332-33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经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02枚结节)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1、3、6、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最大径、体积和体积缩小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治愈率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将2008年5月-2011年9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62例(A组)与同期因上述疾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51例(B组)以及子宫切除手术治疗43例(C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术(A组)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5.2%,其中功血的有效率为94.7%,粘膜下肌瘤为100%,腺肌症为87.5%,宫内膜息肉为100%;B组的总有效率为96.1%;C组的治愈率为100%.虽然C组的疗效优于A、B两组,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微创,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有望同宫腔镜手术一样成为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探讨射频治疗的最佳途径。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68例患者共104个HCH病灶进行了RFA治疗。其中,经皮RFA治疗19例,腹腔镜RFA治疗29例,开腹RFA治疗20例。腹腔镜及开腹RFA治疗中,对7例直径大于7cm的病灶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内血流进行治疗。术后采用超声检查及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RFA疗效。结果腹腔镜RFA中,发现2个术前影像学未发现的新病灶,开腹RFA中发现4个新病灶。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Pringle法阻断肝内血流后,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单个病灶平均射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1)。腹腔镜RFA中,15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因病灶累及胆囊床行胆囊切除术,3例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开腹RFA中,5例因胆囊病变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肝囊肿部分切除术,3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29例出现术后发热及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一过性血尿,未发现与RFA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9%(103/104)。1例经皮RFA治疗后6个月发现边缘残留病灶,再次行经皮RFA治疗。结论RFA治疗HCH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并可以根据病灶大小、数量、部位及患者临床状况选择经皮、腹腔镜或开腹进行治疗。阻断肝内血流后进行腹腔镜或开腹RFA治疗可减少出血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42例肝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其中观察组行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照组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1.27%,3年生存率为53.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6例,疼痛10例,发热4例,无漏胆汁与胆汁性腹膜炎及肝功能衰竭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9例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RFA),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鼻咽癌肝转移患者共29例,病灶总数61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肝脏病灶直径小于4.0cm的病灶共31个,4.1—5.0cm者14个,5.1-6.0cm者9个,大于6.1cm者7个,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29个(29/31),10个(10/14),4个(4/9),2个(2/7)。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RFA)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治疗鼻咽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传统观点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症的最好方法[1] 。我们应用经皮射频(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ablation ,PRFA)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良好效果[2 ]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33~5 6岁,平均4 2岁,均为体检发现确诊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程2~6年,11例单发,1例多发,直径2 5~7 0cm。1 2 治疗方法1 2 1 超声引导 病人仰卧,根据B超探查的肝血管瘤部位,大小和进针捷径,确定皮肤穿刺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做…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4)
目的对于舌根良性增生性肿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予以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舌根良性增生性肿物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无呼吸道和食道损伤,肿物均为一次性切除。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性较高,手术创口较小的治疗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5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并发症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6例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分析~([1])。结果患者在术后6~10个月结节全部吸收,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缓解或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17.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CT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应用在直径<3mm的肿瘤.我院2010~2011年对9例不适于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采用了RFA,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但限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多病灶及肝功能和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等原因,根治性切除不可能进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的较好办法,已经成为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19.
自 1995 年意大利 Rossi 率先将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应用于临床后,射频消融术当今仍为最新的肝脏肿瘤导向治疗方法之一[1-2]。与其他局部治疗方法相比,射频的热效应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坏死物质的吸收作为内源性致热源,可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故射频消融术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肝癌介入疗法之一[3]。本文就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7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临床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颈椎间盘突出、椎体间不稳定等情况,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总共手术椎间隙37个,其中单节段19例,双节段6例,三个节段2例。随访时间1年~28个月,平均19.8个月。未发现手术节段出现不稳定,未发现手术节段椎间隙出现塌陷。27例患者平均VAS评分为术前(7.84±1.47)分,术后2周减少到(2.44±1.61)分,末次随访为(3.16±1.17)分。平均NDI术前为(61.15±15.71)%,术后2周减少到(16.48±13.29)%,末次随访为(14.42±11.5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患者出现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无患者出现脊膜破裂脑脊液漏;无患者出现术中刀头断裂。【结论】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手术,如果适应症选择正确,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