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中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关键,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和毒性等。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过于重视研究手段,忽视自身文化内涵分析。未来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医理论本质,在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上,融合哲学、逻辑学等自然科学元素,深度剖析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在加强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整理和现代中药文献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药性,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科学地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从"中药的药性与药性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研究"、"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中药药性的基因组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中药药性理论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药性理论与功效研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传统中医学对于中药药性和功效的认识,不能脱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解读象思维的核心意义,基于象思维视角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角度分析中药的药性理论内涵,从"象-效"关系认识中药的功效特点,掌握中药学药象、药性与功效三者之间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发挥中药的最大价值,以期能够为中药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尝试创立一种基于药性位势模型与功效知识元网格的模型化表征方法,并藉以探讨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从而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现代诠释。本研究将使中药传统药性理论知识体系呈现开放性,并为实现中药药性数字化表征开辟新的途径,也可为探讨中药配伍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五味理论又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五味药性的客观表征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钥匙,是阐释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路径。基于五味药性的基本定义以及药物分子-味觉、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并结合本课题组实验研究,从味觉、嗅觉感知的生物学机制、分子对接技术原理、同源模建过程以及受体选择与五味药性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属性角度,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可参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性理论模型化表征方法研究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尝试创立一种基于药性位势模型与功效知识元网格的模型化表征方法,并藉以探讨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从而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现代诠释。本研究将使中药传统药性理论知识体系呈现开放性,并为实现中药药性数字化表征开辟新的途径,也可为探讨中药配伍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P-糖蛋白与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关性与研究现状,更好开展和利用P-糖蛋白方法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介绍了中药药性理论的引经药、配伍关系、配伍解毒等与P-糖蛋白关系的最新进展,提出P-糖蛋白方法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思考.同时,综合分析了用于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与P-糖蛋白关系的相关研究方法,包括细胞模型法、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法、在体肠灌流法、计算机模拟等的技术特点.一些中药成分能影响P-糖蛋白的活性,可从跨膜蛋白的角度研究中药成分在体内过程的相互作用.通过P-糖蛋白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可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提高中医药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药性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其中,中药的四性五味作为中药的核心药性在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近年,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先后立项支持性味理论相关项目的深化研究,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解析中药四性五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和药学体系。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中药四气五味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从生物效应、物质基础等方面对中药四气五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概述,结合课题组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发现和体会,剖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深入开展中药性味理论的科学实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磊  裴丽  杨云松 《中医药信息》2012,29(1):127-129
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层次探索是现代中药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10年来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可贵的成果,主要从文献及理论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进行评价分析。期待以这些理论探讨为基础展现出中药药性理论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特点,有利于摸索发展药性理论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性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在中药药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药药性及其成分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中药"性-构关系"研究的构想,讨论在分子结构层次利用系统论的思想与信息论的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解析中药药性,以期从中药"性-构关系"研究中探索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的构建,并对其研究方法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Gibbs Free Energy等结构参数与中药寒热药性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关系,提示中药药性与相关成分的结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从中药"性-构关系"探索构建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和科学诠释探索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秦永欣  田绘玲 《光明中医》2014,29(11):2440-2441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一大特色,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及用药要求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对中药进行炮制具有降低或者消除中药材的副作用或毒性,增强中药材的临床治疗效果等作用。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对中药的药效、药方及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篇文章中,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对其与药效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功效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对中药复方临床作用的总结,是复杂化学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对传统中药复方功效发展,中药复方对症功效,复方功效与药理效应关系,复方功效相关物质基础研究及评价等不同方面问题的探讨,分析和总结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旨在为中药复方新药功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实践,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初步构建了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体系,形成了“化学成分变化-生物转化-体内外代谢-肠吸收转运-药动学结合药效学-药效机制”的创新研究模式,并结合淫羊藿以及其他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具体实例,对该研究体系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将有利于系统、深入地挖掘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内涵,丰富中药炮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药性或两类药性(气、味)的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用药规律。为此,本文提出气、味、归经药性组合与功效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及其功效数据的统计,得到235种药性组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明确了每种药性组合的主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中药的作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新药研究包括新药创制与二次开发2个重要方向,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既要重视中医药理论指导,又要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目前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重在工艺改造、质量标准控制、有效物质基础探寻和临床定位研究等方面,缺乏安全性的系统管理和评价,尚未针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安全性建立相关评价体系。该文从中药大品种安全性问题的产生原因、产生中药安全性隐患的主要大品种及毒性靶器官、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安全性评价的薄弱环节、二次开发安全性评价的思路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提出安全性研究既要重视符合GLP要求的规范性评价,更应充分考虑中药大品种综合作用的自身特点,而将安全性研究贯穿于新药研发中的整个过程。以期引起人们对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安全性研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中药资源生长丰富,极具地方特色,民间中草药应用广泛。台湾地区医疗以西医医院为主,中医在医疗比例中占比不高。本研究浅析了台湾地区中药资源的特色及现状、中医资源的特色及现状,深入了解台湾地区中医药资源,促进基于浓缩中药制剂、地方特色草药的新药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推动两岸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四性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和反思中药四性研究的现状,提出基于生物光子辐射检测的中药四性研究新思路.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药性是药物与疗效相关的性质和性能,是中药调整机体偏性状态的能力.深入剖析传统中药药性概念和反思目前药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机体电磁辐射能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笔者认为四性就是调节机体电磁辐射量子叠加态的度量.目前中药四性研究存在着不足,从生物光子辐射角度来探讨中药四性将会是有意义的探索.通过检测不同药性中药调节机体电磁辐射叠加态的能力,为揭示药性的本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