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术后经空肠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0例),肠内营养(EN)组(18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开始经空肠造瘘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Fresubin(瑞素),量由500 ml/d递增至1 500 ml/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d8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P〈0.05),EN组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营养作用及其对术后营养药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4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等氮等热卡条件下 ,肠外营养组 (PN组 ,2 5例 )经外围中心静脉置管 (PICC)输注等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组 (EN组 ,2 3例 )于术后 8h开始经鼻饲管 (放置于Treitz韧带下或空肠输出袢下 3 0cm)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术前及术后第8天检测多项营养指标 ,并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营养药费及住院时间。结果EN组各项营养指标不低于或高于PN组。与PN组相比 ,EN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营养药费低 (P <0 0 5 )。结论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功能 ;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武蕊 《天津护理》2014,22(6):527-528
目的:通过对肠内和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的比较,探讨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3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19例。对照组行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试验组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平均术后住院日、营养支持费用、术前术后体重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较TPN组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及初次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营养支持费用少;EN组患者术后Alb水平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术后Al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重变化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维持机体营养指标的稳态,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有效、合理,可以作为胃癌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在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29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在术后8d较术后1d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防治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胃底贲门癌术中放置鼻肠管予以早期EN简便易行,既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对肠内营养(EN)耐受的生物学基础,并为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的质量、降低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60.2岁,手术前、后各抽取患者静脉血2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胃动素(MTL)的浓度,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实行肠内营养后是否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有则说明对肠内营养不耐受,反之为耐受。结果:患者术后MTL浓度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对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术后MTL浓度水平明显低于耐受者(P〈0.05);对肠内营养耐受的患者,手术前后MTL的浓度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其年龄比耐受患者大(P〈0.05)。结论:患者术后MTL浓度水平与肠内营养耐受性呈正相关,手术后老年患者对EN的耐受性比青年患者差,对于术后老年患者使用EN时应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0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对照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外,早期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同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并发症等。结果术前、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下降、白细胞总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第7天差异明显;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胃癌术后的患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28例)、肠外营养(25例),对照组(19例)营养支持,平均年龄(54.23±13.12)岁,按体重每天供给热能125 kJ/kg和蛋白质1.25 g/kg,通过治疗前后对照各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经治疗,EN组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和PN组(P均<0.05).对照组、PN组术后7d体重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EN组TSF与对照组、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N组Hb、TP、A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PN组总胆汁酸明显高于EN组(P均<0.05).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对肿瘤患者有明显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合理的给予方式及其对患者营养组分恢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给予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31例,采用间隙重力滴注方式;B组31例,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方式;C组36例,两种给予方式联合应用(先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方式,后改为间隙重力滴注方式)。比较三组患者产生胃肠道反应情况及1周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恢复的情况。结果 B、C组较A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病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体耐受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营养治疗1周后B组和C组血红蛋白高于A组(P<0.05),C组人血白蛋白高于A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方式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且先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后改为间隙重力滴注的给予方式可进一步减少患者胃肠道反应,促进患者营养组分的恢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4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1例胃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第3~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12天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1:2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切实可行,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前后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计划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7天的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有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5例,EN 肠外营养(PN)组36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NE组较EN PN组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TNE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 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 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胃癌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王桢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81-188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胃癌且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2例,依患者意愿分为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肠内组和行术后肠外营养治疗的肠外组。对比观察两组胃肠道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胃肠道功能(肠道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情况上,肠内组明显优于肠外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内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血糖控制、胃肠道功能恢复、营养状况改善、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成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组(30kcal/kg/d)、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30kcal/kg/d)、允许性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组(20kcal/kg/d)及允许性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组(20kcal/kg/d),监测各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IgA等,并观察有无感染发生现象。结论 术后短期的允许性低能量摄入并不妨碍患者肠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的恢复及改善,而在此基础上的允许性低能量肠内营养支持依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王维  周藜蔾  龚姝 《华西医学》2012,(3):104-106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12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顺利完成留置鼻肠管,术后除7例患者分别发生堵管、咽炎、腹胀、营养液返流等并发症予以及时处置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营养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和恢复。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良好的护理可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中,分析评价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至06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选取2021年07月至12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33例为实验组,该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即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肠内营养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以便早期发现、分析并干预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从而避免或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加速患者的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经过重大手术以后,如何通过肠内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安全接受辅助放、化疗。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EN组)食管癌患者采取了针刺导管空肠造口(FKJ)模式的营养支持,并设立40例对照组。入组患者符合下述条件:(1)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病程有可比较性;(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3)EN组术后FKJ提供肠内营养≥2个月;(4)随访时间≥6个月。EN组术后带管出院,居家自行给以瑞代1000 ml/d,持续≥2个月。对照组术前及出院后均不提供肠内、外商品营养制剂。结果术后3个月EN组患者体重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6个月时各项指标有所接近。EN组NK细胞、IgM和IgG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EN组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比例为89.65%,对照组为75%。后续治疗中EN组肺炎3例,腹泻7例;对照组肺炎4例,腹泻2例。结论 FKJ管道可以有效地长期的提高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对顺利接受术后的各种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96例食管癌或贲门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PN),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