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诊治的20例早期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早期神经梅毒血的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阳性;脑脊液(cFs)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TPPA检测亦阳性;CSF检查,白细胞数升高7例;蛋白升高11例。其中3例伴有头痛头晕症状,2例伴有视物模糊症状,15例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结论:脑脊液TPPA及VDRL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对于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采取神经梅治疗。  相似文献   

2.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的治疗措施,了解其妊娠结局。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2400万单位/d静脉滴注(400万单位/次,1次/4 h),连续14 d规则抗梅治疗。结果 RPR滴度无增高,均无梅毒疹发生,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足月分娩率95.65%,早产1例(4.35%),出生体重2.9~4.1 kg,体检发育未见异常;TPPA(+)RPR(+)者3例(13.04%),TPPA(+)RPR(-)19例(82.61%),TPPA(-)RPR(-)1例(4.35%),无早期显性先天梅毒儿;随访:RPR均于出生后6个月转阴,TPPA均于出生后9个月转阴;随访2~3年,23例婴幼儿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无异常。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孕妇安全、有效,能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梅毒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抗生素治疗梅毒患者后的血清变化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梅毒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梅毒治疗方案 ,即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 ,每次 2 4 0万u ,每周 1次 ,连续注射 3周 ,停药 1周后采血 ,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 (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 (TPPA)进行复查 ,并进行治疗前后梅毒血清滴度变化对比。〔结果〕 RPR法检测 :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 5 4例 ,下降率为32 .72 %。TPPA法检测 :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 74例 ,下降率为 4 4 .31%。治疗前TPPAGMT为 1:2 .72 ,治疗后为 1:2 .5 5 ,治疗前后GM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2 .5 93,P <0 .0 0 5 )。有 2例TPPA阳性和 2例RPR阳性治疗后转阴。〔结论〕 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在短期内血清滴度下降显著 ;阳性血清可以在短期内转阴 ;当血清滴度较低时 ,RPR法难以检出阳性 ,漏检率达 2 .4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化学发光法(CI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RPR、TPPA和CIA法同时对3 268例门诊患者、1 700例住院患者以及2 230例体检中心患者进行筛查。CIA阳性检出标本随后以RPR进行筛查,如果二者结果不一致则以TPPA再次检测。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确诊,参照WS27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梅毒诊断标准,在7 198例患者中筛查出576例临床确诊的梅毒(其中,一期梅毒血清168例,二期梅毒血清306例,潜伏期梅毒102例)。RPR、TPPA和CIA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分别为81.94%(472/576)、98.96%(570/576)、96.53%(556/576),RPR、TPPA和CIA特异度分别为99.82%、100.0%、99.98%。CIA联合TPPA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CIA与TPPA的κ值为0.986。结论 TPPA的血清诊断价值优于RPR和CIA,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尽管CIA的梅毒阳性检出率略低于TPPA,但鉴于CIA的简便、快速、准确、自动化以及抗原制备容易等优点,CIA有望成为TPPA的一种替代性梅毒血清诊断实验。如果联合使用CIA和TPPA,可减少梅毒的误诊、漏诊,进一步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23年6月仪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梅毒携带者,其中并发神经梅毒者3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持续阳性时间、RPR滴度、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结果、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颅内压、是否接受正规梅毒治疗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PR持续阳性时间1年以上,RPR滴度≥1∶8,脑脊液TPPA结果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为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接受正规梅毒治疗为预防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于梅毒RPR试验持续阳性时间超过1年且滴度≥1∶8,脑脊液TPPA结果阳性合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其发生神经梅毒的概率显著增高,故...  相似文献   

6.
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血清学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止梅毒高危人群因血清学诊断失误发生漏诊。〔方法〕从1996~2000年对58例有确切性乱史的梅毒患者配偶(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诊断。在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初筛实验而结果呈阴性时,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进行确认试验(TPPA)。〔结果〕有4例梅毒患者配偶的血清检测结果为:RPR阴性、TPPA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均排除有梅毒既往史。〔结论〕对梅毒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时,应同时采用RPR、TPPA试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避免以单一的RPR初筛结果阴性排除梅毒感染而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7.
梅毒血清固定病人的脑脊液及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引起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25例经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梅毒病人的脑脊液(CSF)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及RPR、TPPA测定,同时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以及内脏多器官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用水剂青霉素G2400万U/d静滴,连续14d,出院后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U/次,1次/同,肌注,连续3次。分别于3、6个月复查血清RPR定量试验。结果 本组25例病人中有11例CSF-TPPA( ),RPR均为(-),其中7例发现CSF-WBC、CSF-Pr增高。10例(40%)病人外周血IgM水平升高、C3降低,21例(84%)病人CD3^ CD8^ 细胞有所增加、NK细胞减少。3例心脏彩超分别发现二尖辫、三尖辫及主动脉瓣返流。按神经梅毒治疗后所有病人血清RPR滴度未有降低。结论 无症状神经梅毒和免疫异常可能是引起梅毒病人血清固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梅毒36例,研究妊娠梅毒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寻求早期有效处置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东台市中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门诊就诊的36例妊娠梅毒患者的资料,依次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并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结果36例妊娠梅毒患者RPR检查结果显示,滴度1∶2~1∶8之间18例,1∶16~1∶32之间12例,1∶32以上6例;TPPA检查显示患者均呈阳性。36例患者中1例临近分娩未接受治疗,1例青霉素过敏给予红霉素治疗,其余予以芐星青霉素治疗,患者中死胎1例,人工流产2例,自然流产2例。产后新生儿7例RPR阳性,TPPA检查显示均呈阳性;跟踪随访得知多数患者在1年内RPR结果转为阴性,仅有3例1年后转阴。结论妊娠梅毒患者早期运用RPR、TPPA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可有效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并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癫痫起病的神经梅毒临床特征与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472-3473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2侧患者均是急性起病,以癫瘸大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TP-Ah)ELISA初筛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VDRL)阳性,头颅CT均未见异常. [结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起病隐匿,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漏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对梅毒诊断和疗效的价值分析。方法对300例梅毒患者、100例非梅毒患者以及50例正常人进行RPR与TPPA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172例梅毒Ⅰ期患者RPR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83.1%和100.0%,117例梅毒Ⅱ期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0%,11例潜伏期梅毒的RPR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84.6%和100.0%,100例非梅毒患者的RPR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0;50例健康体检者的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 RPR和TPPA都是梅毒诊断快速有效的方法,但是TPPA作为确诊试验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明显要高于RPR,但在对疗效观察价值上RPR则又明显好于TP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RPR、TPPA、TPHA 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方法 ]将 2 0 0 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 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 [结果 ] 60份血清中 ,5 0份血清RPR阳性 ,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 ;TPPA和TPHA试验 60份血清均为阳性。 [结论 ]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 ;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3.
早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梅毒可靠及时的诊断方法。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D-F)、梅毒螺旋体被动乳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片试验(RPR)3种检查方法对128例一期梅毒及190例二期梅毒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128例一期梅毒中,D-F阳性107例(83.59%),RPR阳性91例(71.09%),TPPA阳性93例(72.66%)。在190例二期梅毒中,RPR、TPPA均为阳性(100.00%)。结论 在一期梅毒诊断中D-F检查,优于RPR及TPPA方法。在二期梅毒诊断中,RPR与TPPA阳性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8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87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TA-ABS)等资料。结果 8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54例(62.1%),其中眼部受损者最多见;无症状患者33例(37.9%)。 87例患者中脑脊液白细胞异常率为82.8%,脑脊液蛋白异常率为44.8%,脑脊液RPR的异常率为44.8%,脑脊液TPPA阳性率为80.5%,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87.4%、IgM抗体阳性率为3.4%。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脑脊液RPR、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患者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94.4%,IgM抗体阳性率为3.7%。结论 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中眼部受损者多见,临床医生对有眼部损害的梅毒患者须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RPR检测阳性率较低,脑脊液RPR在诊断神经梅毒中的作用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FTA-ABS抗体阴性不能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RPR、TPPA、TPHA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结果]60份血清中,50份血清RPR阳性,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TPPA和TPHA试验60份血清均为阳性。[结论]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联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1—12月接诊做病毒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ELISA方法检测,筛选出结果呈阳性的726例患者进行TPPA检测及实施RPR测定血清滴度,将三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的762例血清标本中,TPPA(+)、RPR(+)者260例,TPPA(+)、RPR(-)者285例,TPPA(弱反应性)、RPR(-)者33例。TPPA阳性和弱反应性共578例,ELISA法与TPPA法的符合率为75.85%,假阳性率为24.15%(184/762)。结论 ELISA法联和TPPA、RPR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梅毒检测,可以避免产生假阳性现象,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保证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同时便于观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及合并神经性梅毒(neurosyphilis,NS)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1例AIDS单纯感染患者RPR阴性、TPPA阴性(单纯感染组)、19例AIDS合并TTPA阳性、RPR阴性患者(隐性感染组)、9例AIDS合并RPR、TPPA阳性患者(合并感染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3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PR)、脑脊液氯化物(CL)有核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LYM)、CD4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D4淋巴细胞显著下降,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DS合并梅毒患者脑脊液蛋白质(PR)明显上升,CD4淋巴细胞显著下降,临床上应重视神经性梅毒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朱万展  奚敏芬  顾颖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39-2440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0份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血清标本同步采用RPR、TPPA、TP-ELISA3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800份血清标本中RPR阳性6例,TPPA阳性22例,TP-ELISA阳性24例,且TP-PA与TP-ELISA相关性较高。结论 TP-ELISA可作为梅毒血清学筛查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确证试验评价梅毒患者感染现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梅毒患者的感染现状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苍白密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被动血凝试验(TPPA)法确证抗梅毒抗体阳性,并测定它们的梅毒心磷脂反应素(RPR)滴度,分别对比RPR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与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的检测结果;追踪检测梅毒感染者治疗的RPR滴度与FTA-ABS的抗体强度.结果 RPR阳性组与RPR阴性组的FTA-AB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与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7,P<0.05);随着RPR滴度的降低,FTA-ABS的阳性检出率也降低;经过治疗RPR滴度下降的病例,其FTA-ABS检测的抗体强度也随之下降.结论 观察梅毒治疗疗效,在监测RPR的下降程度时,也应检测FTA-ABS,两者均为阴性时再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梅毒高危人群血清学试验在临床上的检测价值。方法对3395例梅毒高危人群,常规进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间接血凝试验(TPHA)血清学试验确证。结果 RPR与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组资料中,RPR阳性394例(11.6%),ELISA阳性808例(23.8%),TPPA阳性792例(23.3%),TPHA阳性780例(23.0%);TPHA阳性者,TPPA和ELISA检查同时阳性;ELISA试验共有17例假阳性,占2.1%;而RPR试验共有4例假阳性,占1.0%;有10例ELISA弱阳性标本,其中8例为TPPA和TPHA确证试验为阳性,而其他2例为确证试验阴性。结论 ELISA敏感性高于RPR,因此有条件时可用高质量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于ELISA弱阳性标本,应用TPPA和TPHA试剂确证,可进一步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