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7月-2009年7月经手术病理让实的15例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和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神经母细胞瘤14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右侧8例,左侧7例,神经母细胞瘤均表现为混杂密度,8例瘤内钙化,13例包绕后腹膜大血管生长,13例越过中线生长,4例.肾脏受累浸润,1例发生颅底内转移,1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4例神经母细胞瘤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呈轻度强化.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CT是诊断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肿瘤呈混杂密度、钙化多见、易包绕后腹膜大血管和越过中线生长,邻近脏器受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是神经母细胞瘤重要影像诊断依据;CT表现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小儿NB 14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14例NB患儿,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分期,Ⅰ期3例,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3例,Ⅳ-s期4例。肿瘤原发于肾上腺9例(左肾上腺4例,右肾上腺5例),腹膜后交感神经链3例,盆腔腹膜后2例;肿瘤跨越中线5例,侵犯周边脏器6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实性9例,囊实性4例,囊性1例,肿瘤内钙化4例。超声正确诊断10例,诊断符合率为71.4%。结论超声对诊断NB来源、内部结构、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转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体肾上腺位于双肾的顶端。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原来较少见,现在有逐年增多趋势。“母细胞瘤”从定义上可知,该病复发、转移、扩散极为迅速。根据文献报道,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小儿患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排第3,仅次于小儿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该病恶性程度比较高,来医院就诊的患儿,70%已经伴有恶性转移。CT可显示肿块的形态,与肾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的性质、肿瘤范围,显示腹膜后淋巴结,发现远处器官转移。笔者通过回顾,分析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例的CT表现特点,探究总结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该疾病的预后、随访与观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022年经病理证实的7例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 男5例,女2例,发病年龄6个月~71个月,中位年龄22个月,左肾4例,右肾3例,CT显示类圆形2例,分叶状4例,“8”字形1例,包膜完整4例,包膜不完整3例,最大径范围2.1~19.2 cm,瘤体均呈囊实性,瘤体内部见明确脂肪成分5例,未见明确脂肪成分但局部测得CT值为负值2例,瘤体内见钙化5例,未见钙化2例,增强扫描瘤体内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无强化,残存肾实质明显强化,呈新月征、抱球征。合并肾静脉瘤栓2例,同侧肾积水2例,肾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 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瘤体内可见明确脂肪成分或可测得脂肪密度,伴或不伴钙化,对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研究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euro Blastoma,NB)的CT征象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本组56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均使用SOMATOM Emotion6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扫描参数:5mm层间距,5mm层厚。结果本组56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通过CT影像特征显示为:44例单发和12例多发患儿,其中右肾上腺16例,单发于左肾上腺22例。38例患儿肿瘤直径>5cm,24例跨越中线,肿瘤体积最大为10cm×11cm×18cm。结论使用CT检测能科学有效的定位和定性NB的病理学临床特性,为掌握和诊断NB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2例均经CT腹部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在B超检查,后经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性9例.3例为多发结节肿物,其中1例较弥漫。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可不均等或呈弧线形、网格状强化,CT值上升约45Hu左右。4例肿瘤有钙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9例边界清晰,3例见包膜完整。1例腹膜转移。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结论CT扫描是儿童肝母细胞瘤最有价值影像检查方法之一。CT平扫及增强对病灶定位定性较准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还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强化程度、转移等。其中5例仅行CT平扫,6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 11例中,源于肾上腺8例,源于腹部交感神经链2例,源于后纵隔交感神经链1例;10例肿块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2.5~11cm。边界不清,10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或钙化。在6例增强扫描中,6例都呈不均匀强化。转移常见,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分期。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18例患者中,肿瘤最大直径3.2~23cm,平均11.5cm,10例(55.6%)肿块巨大跨越中线;16例(88.9%)肿块有假包膜;5例(27.8%)肿块内斑片状钙化灶;16例(88.9%)肿瘤内囊变、坏死;增强扫描18例(100.0%)肿瘤不同程度强化,11例(61.1%)残存肾实质轮廓不完整呈"新月征",14例(77.8%)肿瘤内血管丰富,10例(55.6%)肿瘤供血动脉显示,6例(33.3%)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4例(22.2%)远处转移,5例(27.8%)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腹膜后血管包埋及局部侵犯;4例(22.2%)肿瘤患侧肾盂、肾盏扩张积液。术前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基本一致,术前CT分期的准确率为83.3%。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轮廓、大小及组织特征,并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转移灶,对肾母细胞瘤的分期、制订治疗方案、预后估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小儿肾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为生后3个月~10岁,平均2.5岁,26例均进行CT平扫,18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肿瘤表面较光滑,钙化率低,淋巴结转移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较多见。定性诊断准确率96%。结论CT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检出率高,准确显示原发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瘤,为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全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3):52-52,55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厦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具有典型CT表现者9例①球内后壁突向球内软组织密度影②斑片状钙化③2例视神经增粗,2例双侧眼内同时发病。1例双眼发病单侧有钙化。结论CT对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腹膜后肿瘤病例,归纳分析其CT征象。结果:神经源性肿瘤14例,脂肪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7例,良性畸胎瘤3例,恶性胃肠外间质瘤3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仔细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田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7-2438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患者的肾上腺CT表现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不同的CT表现:双侧肾上腺增大,并呈环状强化;双侧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结核的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多数患者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早期诊断。肾上腺结核的CT特征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特征,提高对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经病理证实,并且具有完整腹部CT影像资料的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腹部CT影像表现以及与Wilms瘤的鉴别要点.结果 本研究11例病儿中,肾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可见融冰征、肾周积液、包膜下积液,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出现两肺转移;肾透明细胞肉瘤2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均可见大片坏死,CT增强扫描均可见瘤体内多发扭曲的细小血管,可见"虎斑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未见瘤栓,未见骨骼转移.肾细胞癌6例,3例出现血尿,腹部CT示病灶为实性肿块,4例可见钙化.结论 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 GN)的影像表现,并分析其强化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7例腹膜后GN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37例全部接受CT平扫,其中2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37例腹膜后GN中,病灶位于右侧者23例,位于左侧者1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19例,不规则形18例。 CT平扫26例34个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11例17个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结论腹膜后GN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强化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脂肪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确诊的腹膜后脂肪瘤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其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中,5例定位明确,2例定位困难;6例明确定性。平扫病灶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其内绝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40~- 120Hu,并央杂纤细条索状、条片状稍高密度影,1例病灶内见小斑片状钙化影。4例增强扫描,1例增强后病灶内见轻度片状强化,3例病灶内增强后可见点状、条状血管影。结论腹膜后脂肪瘤大多具有典型的CT表现,大部分情况下CT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形态特征、病灶密度及强化形式,伴发结石或钙化以及肾周受累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发生于左侧,2例发生于右侧。弥漫型累及全肾,肾影增大,肾盂肾盏扩大积液,肾实质内多发囊实性占位,病变分界不清,向肾外扩展,肾周间隙模糊,肾筋膜增厚并累及腰大肌,腹壁脓肿形成;局灶型表现为肾实质内局限性占位,病灶区呈略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界清晰,病灶内见环形强化,而略低密度灶者强化较明显,但仍低于肾实质。术前误诊为肾脓肿3例,肾癌2例,肾结核1例,肾结石合并肾积水1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征象,术前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分析儿童后颅凹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 ,研究其扫描方法 ,提高CT检查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儿童后颅凹肿瘤 4 0例 ,其中普通CT扫描 2 0例 ,螺旋CT扫描 2 0例 ,4 0例病人中 32例行CT强化扫描。将其术前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4 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检查阳性显示为 38例 ,漏诊 2例 ,显示率为 97 5 %。术前CT检查定性误诊 11例 ,准确率为72 5 %。讨论 :分析 11例误诊 2例漏诊原因 ,对照研究普通CT与螺旋CT的影像特点 ,选择适合的CT扫描技术与方法 ,消除儿童后颅凹骨迹伪影等干扰的影响 ,提高儿童后颅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和CT资料9例,对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本组9例13个病灶中平扫呈高密度10个,等密度2个,低密度1个,未见脂肪及钙化影,增强扫描9个呈均匀强化、延迟强化。结论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表现,对提高诊断水平有相当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