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手术治疗54例髋臼骨折,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10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型骨折10例,T型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2例,K-L入路20例,髂股延长入路3例,双入路19例。结果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13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he和Postel标准,优35例,良9例,可6例,差4例。并发症:肺栓塞并死亡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异位骨化9例,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合理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手术治疗54例髋臼骨折,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10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型骨折10例,T型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2例,K—L入路20例,髂股延长入路3例,双入路19例。结果 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13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he和Postd标准,优35例,良9例,可6例,差4例。并发症:肺栓塞并死亡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异位骨化9例,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合理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70~485(362.2±84.5) min,术中出血量450~4800(1452.0±982.5)ml,输血量450~4300(1135.3±650.7) 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6例,满意解剖复位4例.28例患者随访11~62(32.5±18.3)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发生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8~124(115.2±11.5)分,其中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24/28).结论 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11年7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治疗29例letournel&Judet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4h,平均(2.5±1.3)h,术中失血量400—900ml,平均(600±180)ml,无切口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出现深静脉栓塞3例,切口I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随访时间8~48个月,出现异位骨化5例,股骨头坏死1例。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2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22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前后联合人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具有骨折复位准确、固定牢固方便的优点,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移位复杂髋臼骨折26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L入路9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和前后联合入路11例。结果术后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按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关节功能优9例,良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69.2%。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2%和33.3%(P〈0.01)。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前明确骨折分型、合适入路、手术时机适当、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24个月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8例,差1例。结论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位髋白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43例,患者平均伤后(13.3±2.6)d接受手术,Kocher—Langenbeck入路36例、髂腹股沟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结果43例患者随访14~86(52.6±6.7)月,解剖复位32例,复位欠佳6例,复位不满意5例。疗效优良率79.07%。结论要注意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伤的处理,应尽早手术,尽可能采用单一入路解剖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波及两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对19例波及两柱的复杂髋臼骨折通过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及K-L(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19例患者,随访17例,随访10~26(14.5±4.3)月。术后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及K-L(Kocher-Langenbeck)入路能充分显露骨折端,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髂腹股沟入路和髋关节后外侧前弧形切口(非K-L)入路手术方法治疗4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其中有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1例出现骨化性肌炎,其余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较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获得很好的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康北生  赫崇欣 《中国保健》2009,(21):844-84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12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7例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3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后常规抗感染,切口负压引流48~72h,并予皮肤牵引。结果:40例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22例、良12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85%。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时进行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6例,术中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8例达解剖复位,5例满意复位.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或前壁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率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月-2012年10月在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89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其股骨头坏死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骨折复位时间、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时间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结果:①189例患者随访24个月~62个月,其中出现股骨头坏死36例(19.04%),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平均时间(15.64±5.12)个月;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骨折复位时间、复位质量、内固定时间分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骨折Garden分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相关(P〈0.05或P〈0.01)。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时性别、骨折Garden分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密切相关,对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应加强临床干预,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扩大中间窗口入路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髂腹股沟扩大中间窗口入路治疗难复性方形区骨折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2 ~ 61(中位年龄37)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股骨髁上牵引后头臼关系恢复而骨折未能复位.手术采用扩大中间窗显露,多枚穿方形区后柱螺钉固定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影像学评估依据Matta等标准,解剖复位23例(85.2%),满意复位4例(14.8%).综合疗效评定根据卢汉生等评价方法为优21例,良6例.术后未发生骨化性肌炎,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患者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采用扩大中间窗口的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方形区骨折,能提供满意的显露、复位和固定,切口与皮纹平行,愈合瘢痕小,并发症较少,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诊治并获随访的62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4~ 52(38.8±2.6)个月.按照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3例,满意复位14例,较差复位5例;骨折均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d' 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良50例,可差12例,优良率为80.65%(50/62).主要并发症为创伤后骨关节炎7例、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远期疗效与年龄、Letoumel-Judet骨折分型、手术时机、股骨头软骨面是否损伤和复位质量5个因素相关(P<0.05);而与性别、AO分型、手术入路、有无髋关节脱位无关(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能使移位髋臼骨折恢复正常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疗效较好;年龄、Letoumel-Judet骨折分型、手术时机、股骨头软骨面是否损伤和复位质量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多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闭合复位多枚空心钉固定治疗35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年5个月~7年3个月,32例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周,骨折不愈合者3例。仅9例发生不同程度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闭合复位多枚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良好的骨牵引、术中骨折精确复位、坚强固定及术后避免过早负重对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翔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516-518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5例,后柱骨折4例,后柱并后壁骨折3例,后壁并横行骨折4例,前柱骨折2例,前柱并横行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双柱及前后壁骨折1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的评分标准,22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所有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采用Modified d’Aubugneand Postal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本组有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异位骨化发生。结论术前骨折的明确分类、合适入路的选择、满意的解剖复位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关键,采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的内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62例,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3例,后柱骨折9例,前柱骨折5例,横行骨折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lO例,后壁伴后柱骨折8例,T型骨折7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13例,K-L入路3l例,二者联合入路18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个节功能受限。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能显著提高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不同手术入路和方法的关系,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髋臼后壁骨折4例,后柱骨折6例,前壁骨折1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复位,以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影像学评定: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0%,优12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21例,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期间收集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临床骨愈合时间等临床资料,应用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放射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6~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3.4(12.5 ~ 15.0)cm,平均手术时间135(75~2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0(320~750) ml,平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32(28~34)周.根据Matta标准:19例患者影像学复位满意,2例良好,满意率90.5%(19/21).根据Majeed标准:术后1年20例患者评分为优,1例为良,优率95.2%(20/21).1例患者X线复查发现钢板轻微移位,但骨折端对合良好,9个月后取出内固定,骨折端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改良Stoppa 入路具有切口较小、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复位、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在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时,改良Stoppa入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振年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0):1381-138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6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入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18例,髂腹股沟入路(ilioinguinal)12例,前后联合入路6例。结果解剖复位(最大移位〈1 mm)13例,良好复位(最大移位〈3mm)19例,复位不良(最大移位〉3 mm)4例。按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本组优17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0.5%。并发症: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