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和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膈神经手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8月-2001年7月治疗外伤性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6例。病程1周-18个月,一侧作膈神经手术,而另一侧作颈袢肌蒂环杓后肌植入术。手术前后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观察声门大小、声珲运动、振动情况,噪音声学参数分析,喉肌电力产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2-3周检查发现4例声门较术前增大2-3mm,但声带固定不动,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5例膈神经修复侧均恢复了较大幅度的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外展幅度可达3-5mm,而肌蒂植入侧仅轻微外展或固定不动,幅度均在1mm以内。此5例均顺利拔管,并能承受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1例仍在随访中。术后4个月6例肌电图检查显示膈神经修复侧自发、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肌蒂植入侧,自发电活动与肋间肌基本同步,而较肌蒂植入侧延迟100-200ms。声音估价显示3例声嘶术后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术后半年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安全可行,较颈袢肌蒂植入术更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声带麻痹神经吻合术后神经传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喉返神经完全性损伤后颈袢神经支单纯支配环杓侧肌的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将实验组犬左喉返神经完全切断,3个月后,再将其内收肌支与同侧颈袢胸舌肌支延期吻合,吻合术后6个月检测环杓侧肌肌电活动情况。结果吻合术后6个月,左环杓侧肌可见肌电动作电位,其潜伏期为1.60±0.05ms,与术前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神经传导速度为15.60±0.25m/s,较术前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喉返神经损伤后3月再行选择性环杓侧肌神经支配吻合术,能基本恢复肌肉电生理功能,但要达到完全正常水平,仍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劈开颈段迷走神经中喉返神经支修复大鼠声带麻痹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首先运用剥离法及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确定喉返神经支在颈部迷走神经中的位置,将60只SD大鼠被分为3组,实验组为迷走神经劈开术吻合组,切断右侧喉返神经,将其远断段与劈开的颈段迷走神经的喉返支吻合。对照组为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切断右侧喉返神经后立即行神经吻合。正常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利用纤维喉镜及神经肌电图观察声带活动及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喉返神经束位于颈段迷走神经前内侧,单独成束,直径为总干的1/4。术后3个月2种手术方法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中准确定位,为手术操作提供了重要的解剖标志。迷走神经劈开术为喉返神经修复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1):15-19,T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这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①单侧声带麻痹21例, 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侧肌移植术)15例, 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自体软骨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6例;②双侧声带麻痹16例, 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后肌移植术)6例, 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外移术、内镜下杓状软骨切除术)10例。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①单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组15例, 术后术侧声带活动不同程度改善, 发音时声带突明显内收, 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均恢复对称性, 声门闭合良好, 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51±1.05)s和(12.10±1.41)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术后声带均不同程度内移, 声嘶症状改善, 但声带均无运动, 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47±0.45)s和(11.83±1.47)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修复组和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最大声时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双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术6例中, 术后呼吸困难缓解及声带外展部分恢复4例;非神经修复术10例术后呼吸困难改善;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66.7%, 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100%;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术后拔管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相当, 前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对于双侧声带麻痹, 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更佳, 但喉返神经修复术不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选择喉返神经修复术或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声带麻痹, 需要医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需求, 作出慎重的决定, 以取得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和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 (膈神经手术 )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 1999年 8月~2 0 0 1年 7月治疗外伤性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6例。病程 1周~ 18个月 ,一侧作膈神经手术 ,而另一侧作颈袢肌蒂环杓后肌植入术。手术前后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观察声门大小、声带运动、振动情况 ,嗓音声学参数分析 ,喉肌电图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 2~ 3周检查发现 4例声门较术前增大 2~ 3mm ,但声带固定不动 ,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 6个月 5例膈神经修复侧均恢复了较大幅度的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 ,外展幅度可达 3~ 5mm ,而肌蒂植入侧仅轻微外展或固定不动 ,幅度均在 1mm以内。此 5例均顺利拔管 ,并能承受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 ,1例仍在随访中。术后 4个月 6例肌电图检查显示膈神经修复侧自发、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肌蒂植入侧 ,自发电活动与肋间肌基本同步 ,而较肌蒂植入侧延迟 10 0~ 2 0 0ms。声音估价显示 3例声嘶术后较术前好转 ,2例无变化。术后半年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安全可行 ,较颈袢肌蒂植入术更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153例,单侧138例、双侧15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减压术3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102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例、膈神经移植及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神经肌蒂植入术11例。手术前后以喉镜、嗓音评估及声学分析、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①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3个月内19例、3月以上1例经喉返神经减压术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3个月以内3例、3个月以上4例患者经喉返神经减压及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后均未恢复声带运动;颈袢喉返神经吻合组78例发声时声带突有明显内收运动,24例无明显内收运动;但上述3种术式除喉返神经端端吻合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3例外,其余患者发声时声带均处于正中位,声门闭合良好,后联合裂隙不明显,97%(134/138)嗓音恢复正常。②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行神经减压4例7侧,有4例5侧恢复运动,均拔除气管套管;行膈神经移植术的11例中,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6例6侧,幅度达2~8mm;轻度外展2例2侧,幅度1~2mm,但声门裂隙达6~12mm,此8例均顺利拔管,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2例2侧膈神经移植术后声带仍固定,1例1侧吸气性声带内收,未能拔管。一侧膈神经移植而另一侧肌蒂埋植的4例中,肌蒂埋植侧仅1例声带轻微外展。总拔管率80%(12/15)。膈神经移植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明显好转。③各种神经修复术的神经再支配得到神经肌电图检查的证实,随访一年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退步。结论①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膈神经移植术能很好地恢复喉的生理功能;②喉神经修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及侧别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膈神经干与喉返神经喉内段前支吻合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并观察 12具 (2 4侧 )成年尸体、7只喉全切除术切除的喉体、12例 (2 4侧 )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和 6例 (6侧 )膈神经替代修复喉返神经患者共 46侧膈神经的起源、走行、血供及毗邻关系 ,测量膈神经干相关的长度 ,图像分析仪观测 30侧膈神经、喉返神经前支相关的组织学参数。结果 颈段膈神经营养动脉均自膈神经根部进入 ,来自于颈升动脉的占 95 6 % (4 4/4 6 )。膈神经干位置较深 ,在颈根部位于颈总动脉、椎静脉外侧 ,颈内静脉及胸导管 (左 )深面 ;在胸腔入口处跨过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下静脉深面下行。膈神经起点至锁骨下静脉上缘平面及至环甲关节的距离平均 ( x±s)分别为(7 2± 1 6 )cm及 (5 5± 1 4)cm ,两者相差至少 1 5cm。膈神经干平均有髓纤维数及神经束截面积分别为喉返神经前支的 2 41及 2 15倍 ,膈神经颈段单个神经束约占 75 0 % (18/2 4)。结论 临床上在胸腔入口解剖膈神经干安全可行 ,在锁骨下静脉上缘平面切断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前支吻合无张力  相似文献   

9.
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与声带外侧自体软骨充填术、声带脂肪注射术的疗效。方法单侧声带麻痹143例,病程6个月至12年。行颈袢与喉返神经吻合术(A组)89例:声带外侧自体软骨充填术(B组)25例;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C组)29例。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和嗓音声学参数分析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术侧声带均内移至正中位,肌体积增大,发音时声带突明显内收,声门后裂隙消失,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均恢复对称性,声门闭合良好:嗓音恢复正常86例。3例接近正常;声学五参数频率微拢、振幅微拢、标准化嗓音能量、基频及最长声时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前三项明显小于术前,后两项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B组及C组术后声带均不同程度内移,但声带均无运动,声门后裂隙仍较明显。B、C组术后声嘶有不同程度好转,声学前三参数平均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最长声时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而基频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B、C组的声学参数前三项均明显大于A组,而基频及最长声时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B、C组间的声学五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单侧声带麻痹以神经修复术疗效最佳;声带外侧充填术及声带脂肪注射术也有治疗效果,不适合神经修复者仍可选用:脂肪注射术往往须多次注射方能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0.
几种神经修复术治疗晚期单侧声带麻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神经修复术以何方法最佳,麻痹的喉肌最多可延长至何时神经修复仍能成功。方法:选成年犬41只,分成颈袢主支吻合组(A)、植入组(B)、肌蒂组(C)及去神经对照组(D)。建立单侧声带麻痹模型,A-C组分别在声带麻痹即刻、6、8、10、12及18个月作3种相应的神经修复术。术后6个月作喉镜、电生理学、肌张力、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A组失神经10个月以内,B、C组8个月以内作相应神经修复术的动物左声带能恢复不同程度发声内收功能,失神经超过上述时间亚组的动物声带固定。电生理学三参数及肌收缩力均以A组恢复最佳,而B、C组间无明显差异,失神经时间越长,各参数恢复程度越差,得到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的证实。结论:晚期神经修复术仍以神经吻合术效果最佳,神经值入及肌蒂值入效果无明显差异;神经吻合术组去神经10个月,肌蒂及神经植入术组去神经8个月以内亚组作相应神经修复术能恢复部分喉功能。  相似文献   

11.
Liu HJ  Dong MM  Chi FL 《The Laryngoscope》2005,115(8):1418-14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end-to-side neurorrhaphy to treat vocal cord paralysis. STUDY DESIGN: A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end-to-side neurorrhaphy to treat vocal cord paralysis by means of fiberoptic laryngoscopy and nerve electromyography. METHODS: Thir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1, experimental group 2, and a control group randomly.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 was incised, and the distal end of the RLN was anastomosed to the right phrenic nerve by end-to-side neurorrhaphy in experimental group 1 or by end-to-end nerve anastomosis in experimental group 2, respectively. The adductor nerve branch of the right RLN was incised and anastomosed to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right ansa cervicalis nerve by end-to-end nerve anastomosis. Fiberoptic laryngoscopy and nerve electromyography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vocal cord movement and nerve regeneration. RESULTS: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is effect of end-to-side neurorrhaphy crea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end-to-end nerve anastomosis (P < .05). The end-to-side neurorrhaphy did not lead to vocal cord movement compared with end-to-end nerve anastomosis. CONCLUSION: Vocal cord paralysis cannot be treated by this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2005年5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517例,解剖喉返神经组(解剖组)163例187侧,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未解剖组)354例438侧。未解剖组按常规甲状腺手术保护喉返神经行走区的神经。解剖组于甲状腺下极下方离气管食管间沟0~1cm处先找到喉返神经,顺其向上解剖;或先找到喉返神经入喉处,顺其向下解剖。边解剖喉返神经边切除甲状腺病变,解剖长度视甲状腺病变而定。结果:解剖组喉返神经部分解剖123侧,全程解剖64侧,除2例甲状腺癌已侵犯喉返神经术前已有声带麻痹外,无一例发生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未解剖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3例3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7%,明显高于解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解剖喉返神经的长度视病变大小及部位而定。远离气管食管间沟的良性病变可不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切除病例喉返神经损伤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喉返神经(RLN)麻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56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RLN损伤与术式、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以及与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关系。结果:RLN损伤率是7.8%,与组织病理恶性程度明显相关(P〈0.01),但术中如明确找到RLN并加以保护,术后则无RLN永外性损害,暂时麻痹仅1.6%。结论:术中对RLN的保护应该强调避免医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部分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喉返神经损伤类型程度与神经肌电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上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类型程度与神经肌电位的关系。方法147例外伤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喉返神经探查术前神经肌电位检查观察自发肌电波形、出现率、电位幅度、错向再生电位发生率、诱发电位引出率及最大诱发电位幅度;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结果喉返神经探查发现喉返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大致分为缝扎伤(58例)、瘢痕粘连伤(28例)及神经断裂伤(61例)。自发肌电图波形缝扎伤及瘢痕粘连伤明显多于断裂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缝扎伤与瘢痕粘连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断裂伤自发肌电位出现率为75·4%,明显低于缝扎伤(94·8%)及瘢痕粘连伤(9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类型及程度的损伤探查前的自发电位幅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错向再生电位出现率瘢痕粘连伤为92·9%,明显高于缝扎伤(70·7%)及断裂伤(24·6%),缝扎伤又明显高于断裂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断裂伤诱发电位引出率为29·5%、平均最大诱发电位相对幅度(x-±s)为(2·6±4·2)%,均明显低于瘢痕粘连伤85·7%、(16·3±5·2)%及缝扎伤91·4%、(23·6±8·1)%。瘢痕粘连伤的诱发电位幅度又明显低于缝扎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程度的损伤神经肌电位差异明显,缝扎伤自发及诱发电位较强,瘢痕粘连伤其次,神经断裂伤最弱,但仍可记录到神经肌电位,临床喉返神经损伤存在明显的亚临床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疗效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继发性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下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术后的观察随访,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8例患者气管切开后行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其中7例患者术后2个月安全拔管,1例不能拔管的患者经过再次手术2个月后安全拔管;另1例I度呼吸困难患者经口气管内插管后行声带手术。所有患者行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呼吸困难完全缓解;术后声嘶程度均较前加重,但不影响日常的生活交流。结论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方法,不需要昂贵器械,简单实用,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