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碱性磷酸酶用于佝偻病筛查黄紫红梁美珍位X线片检查,两法相符者210人,符合率为92%。从附表中可见BALP检测≥200u/L占婴幼儿体检总人数的7.1%(228/3200),经X线检查确诊为佝偻病者占婴幼儿体检总人数的6.5%(210/3200)。...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筛查先天性佝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筛查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方法: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科技开发公司研制的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结果:用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筛查新生儿900例,BALP阳性126例,阳性率为14%。结论:该方法对新生儿佝偻病诊断有直接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儿佝偻病简易诊断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贞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5,3(2):75-77
本文分别采用简易诊断法及BALP检测,对400例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筛查,结果发现,简易诊断法,患病率为17.25%,BAZP实验室诊断为11.0%,二者相符率为77.27%。研究证帝,BALP检测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为佝偻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小儿佝偻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4大疾病之一。我院对临床疑有佝偻病的患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观察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佝偻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由儿童保健医生按照"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将上述儿童分为佝偻病组(599例)和正常组(787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1 386例儿童进行血浆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含量.结果 全部受检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者927例,正常459例,其中佝偻病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者578例,检出率为96.49%(578/599),正常组骨碱性磷酸酶升高者349例,检出率为44.35%(349/7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0,P<0.01).血骨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血钙阳性率比较, χ2=69.9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血骨碱性磷酸酶和血钙检测及比较分析证明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文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5,(2)
本文分别采用简易诊断法及BALP检测,对400例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筛查,结果发现,简易诊断法,患病率为17.25%,BAZP实验室诊断率为11.0%、二者相符率为77.27%。研究证实,BALP检测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为佝偻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筛查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方法的效果。[方法]2003-2006年,在费县18个乡镇对900名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结果]检测900名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阳性率BALP检测为14.00%,血清生化检测为1.80%(P〈0.01)。检测1岁以下婴儿188名,BALP与血清生化检测阳性率均为27.66%。BALP检测阳性率胎龄〈34周者最高,出生体重〈2 000 g者最高,第1季度出生者最高(P〈0.01或〈0.05)。[结论]用检测BALP筛查先天性佝偻病比检测血清钙、磷、ALP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维生素D及钙营养缺乏对雏鸡骨骼发育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VitD缺乏、钙缺乏雏鸡动物模型,比较两种情况下骨生长情况。分析两种营养素对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电极测量技术、双维骨密度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分别测血维生素D、离子钙、骨密度、骨钙含量等。结果 单纯钙缺乏和VitD缺乏组雏鸡其骨密度、骨矿含量、骨含钙量、骨宽、骨长、骨重均低于正常组,以VitD缺乏组降低尤为明显,且其生长板软骨明显增厚,软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儿童预防保健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 104例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用统计学分析建立参考值范围,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检测250例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成人与学龄前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差异。结果: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参考值范围为(116.67~338.33)U/L,学龄前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普遍高于成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了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参考值范围,其结果可用于诊断儿童骨性疾病、肝脏疾病以及指导儿童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 ,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 【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了 1 7例佝偻病患儿和 2 0例条件匹配的对照组小儿的血清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及 2 5羟维生素D水平。 【结果】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 ,而骨钙蛋白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小儿骨碱性磷酸酶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0 .484,P <0 .0 1 )。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蛋白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35 ,P <0 .0 1 )。骨钙蛋白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0 9,P <0 .0 1 )。 【结论】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成骨细胞的三种基因表型标志物的变化是不同的 ,骨碱性磷酸酶和I型骨胶原合成增强 ,骨钙蛋白合成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测定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儿童保健门诊3-36个月婴幼儿400例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检测,并对37例中、重度佝偻病患儿NBAP的阳性例数与血清钙、手腕骨x线影像学改变检出例数进行比较。结果:400例婴幼儿NBAP阳性率为31.5%,37例中、重度小儿佝偻病患者中NBAP阳性例数与血清钙、X线影像学改变检出例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BAP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方便,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唐山市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现状,以便为加强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唐山市市区和农村8~15岁中小学生466名,利用微量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结果城市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39±0.46)μmol/L,农村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14±0.3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市区和农村不同性别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所占比例较高,为9.66%。结论唐山市农村儿童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比例较高,消除维生素A缺乏需从加强儿童营养入手。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儿童维生素A缺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南通市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南通市2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2529名2~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结果儿童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于39.8μg/dL的占19.5%;血清维生素A缺乏在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年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父母文化程度与是否食用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维生素A制剂是其影响因素。结论采取干预措施防治儿童维生素A缺乏,尤其是亚临床缺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624名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将结果与其他资料进行比较。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体检者空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各年龄组儿童检测结果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异常率为2.08%,磷异常率为7.69%,ALP异常率为0.80%。结论本组学龄前儿童钙、磷、碱性磷酸酶异常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但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却高于其他报道。 相似文献
19.
《Systems biology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2013,59(2):195-199
Activities of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were examined in spermatozoa isolated from 177 semen samples differing in sperm counts.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also determined in seminal fluid. The enzymes were assayed using disodiump-nitrophenyl phosphate as substrate and were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susceptibility to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artrate (acid) and to heat (alkaline). Electrophoretic separ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from seminal fluid was performed using an Helena appar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spermatozoa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sperm densities and that elevation of tartrate from 0.028 to 0.17 M usually correlated an inhibition of the enzyme from 72% to 78% (mean values).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very low in sperm and generally below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used. Ac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seminal fluid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sperm counts, but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valid. Exposure of seminal fluid to 55°C for 16 min resulted in enzyme inactivation of about 90% and in this respect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resembles the enzyme of bone origin. The electrophoretic pattern, however, did not confirm this view and the type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seminal fluid is not clea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