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9S)-12-亚甲基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露  杨瑶  施阳  许蓬  雷平生 《药学学报》2005,40(5):423-427
目的合成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方法以红霉素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O,4″-O-二苯甲酰基-(9S)-9-O,11-O-异丙基-12-亚甲基红霉素与6,7-去氢-2′-O,4″-O-二苯甲酰基-(9S)-9-O,11-O-异丙基-12-亚甲基红霉素,进而合成相应(9S)-9-O,11-O-亚乙基-12-亚甲基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3C NMR,FAB-MS确证。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制备11个红霉素衍生物,其中5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9和12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论化合物9和12表现出较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喙果黑面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戟科植物喙果黑面神(Breynia rostrata Mer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喙果黑面神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甲基丙酰基-α-D-吡喃葡糖(6-O-methylpropanoyl-α-D-glucopyranose,1);4″-苯酚基-6-O-甲基丙酰基-β-D-吡喃葡糖苷(4″-phenolic-6-O-methylpropanoyl-β-D-glucopyranoside,2);1-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糖苷(1-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3);熊果苷(arbutin,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3和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栾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离鉴定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种子的化学成分。 方法:分别用石油醚回流提取和95% EtOH浸提, 硅胶柱色谱分离, 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结构。 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为3/-O-十四烷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1),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2),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4-O-十八烷酰基-1-腈基-2-氧代亚甲基-1,2-丙烯(3), 3-O-(6′-亚油酰基-葡萄糖)-β-谷甾醇(4), 1-O-β-D-葡萄糖-2-O-油酸-3-O-十六烷酸甘油酯(5), 1-O-十六烷酸甘油酯(6), 14,15-二十碳烯酸(7),三油酸甘油酯(8)。 结论:1~3为新化合物, 4~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并归属其波谱信号。  相似文献   

4.
玄参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等色谱方法对玄参乙醚可溶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I),3-O-乙酰基-2-O-对羟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II),肉桂酸(III),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IV),对甲氧基肉桂酸(V),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VI),5-羟甲基糠醛(VII),熊果酸(VIII),β-谷甾醇(IX),β-谷甾醇葡糖苷(X)。结论:化合物I,I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V,V,VII,VI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玄参脂溶性部位含有较多的酚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许蓬  杨瑶  施阳  雷平生  刘露 《药学学报》2007,42(5):497-501
为了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本文以红霉素A为原料,合成了6-位烯丙基取代中间体12,21-双键-2′-O,4″-O-二苯甲酰基-(9S)-9-O,11-O-异丙基-6-O-烯丙基红霉素A 12,得到(9S)-9-羟基-12-亚甲基衍生物6和6,7-去氢-(9S)-9-羟基-12-亚甲基衍生物11。经13C NMR,FAB-MS确证产物结构。所得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6和11均显示出较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红芽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Knoxia corymbosa Willd.)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从红芽大戟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黄酮醇苷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α-L-阿拉伯糖-3-O-β-D-6″-乙酰基吡喃葡糖苷(quercetin-7- O-α-L-arabinosyl-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1);山奈酚-7-O-α-L-阿拉伯糖-3-O-β-D-吡喃葡糖苷(kaempferol-7-O-α-L-arabinosyl-3-O-β-D-glucopyranoside,2);槲皮素-3-O-β-D-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 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大血藤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MS,1H NMR,13C NMR,2D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大血藤的藤茎中分得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香草酸)-6-(3″,5″-二-O-甲基-没食子酰基)-β-D-葡糖苷(I)、(-)-表儿茶素(II)、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III)、3-O-咖啡酰奎宁酸(IV)、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V)、罗布麻宁(VI)、香草酸(VII)、原儿茶酸(VIII)、3,4-二羟基-苯乙醇(IX)、4-羟基-苯乙醇(X)。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I和VIII~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L-2-氨基-4-叠氮基丁酸的合成工艺。方法L-蛋氨酸为起始原料经硫甲基化、水解一锅法合成L-2-氨基-4-羟基丁酸(2),2在浓盐酸中环合得到重要中间体α-氨基-γ-丁内酯盐酸盐(3),3 经溴代开环、成酯、叠氮化、水解4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L-蛋氨酸为起始原料,经 6 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其结构经1H-NMR 和 IR 谱确证。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易于中试放大。  相似文献   

9.
杨晓军  杨君玲 《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8
通过对交链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YD-01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2,3-二羟基喹啉-4-O-β-D-葡萄糖苷(1)、 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2)和柚皮素(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并合成抗耐药菌活性的3位羟基红霉素衍生物。方法 以红霉素A为原料,经9位酮基肟化,9位肟羟基,2′位羟基和3′位二甲胺基同时苄基化,6位羟基甲基化,水解去3位克拉定糖,氢化还原脱苄基,对甲基苄基或邻氯苄基取代9位肟羟基等6步反应,制得3-羟基-6-O-甲基红霉素-9-肟基衍生物,其结构经13CNMR ,FAB MS确证。结果 共制得7个化合物,对其中4个(5 - 8)未见报道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论 5 ,7,8对部分红霉素诱导耐药菌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合成3-苯甲酰基-4H-色烯-4-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 方法 以焦性没食子酸和取代苯甲酸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Baker-Venkataraman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结果 共合成8个3-苯甲酰基-4H-色烯-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化合物2a、2e呈现边缘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结论 在具有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的天然产物(S)-3-(4-甲氧苄基)-7,8-亚甲二氧基二氢高异黄酮的2,3-位引入双键、7,8-位更换为甲氧基以及9位以羰基替代亚甲基均会导致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的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帕尼培南关键中间体(3R,5R,6S)-6-[(1R)-羟乙基]碳青霉烷-2酮-3-羧酸对硝基苄酯。方法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还原、酯化、重氮化、烯醇化、与单环β-内酰胺结合、水解及环合等7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IR、1H-NMR、MS确证结构,总收率达60.7 %。该合成工艺省去文献中两步需要分离纯化的步骤,使合成路线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13.
仙人掌中一个新α-吡喃酮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甲基异鼠李黄素(1)、4-乙氧基-6-羟甲基-α-吡喃酮(2)、正十七醇(3)、香草酸(4)、异鼠李黄素-3-O-鼠李糖苷(5)和芦丁(6)。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影响化合物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稳定性的因素并对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HPLC考察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不同溶剂、pH、温度、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UV测定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结果 溶剂的种类、pH值、温度、光照条件对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活性与Vc相当[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Vc的IC50值分别为(372.56±1.04)μg·mL-1和(294.54±1.03)μg·mL-1]。结论 在该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分析检测时,不能采用纯有机溶剂为溶剂,应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低温、避光操作。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作为抗氧化剂在制药、食品、化妆品以及精细化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IR,UV,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得8个黄酮醇苷类成分:槲皮素-3-O-β-D-葡糖苷(1),山奈酚-3-O-β-D-葡糖苷(2),芦丁(3),山奈酚-3-O-D-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6),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8)。结论 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构树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构树叶(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化学成分,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silica gel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吡喃葡糖苷(2),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糖苷(3),芹菜素-7-O-β-D-吡喃葡糖醛酸苷(4),牡荆素-7-O-β-D-吡喃葡糖苷(5),木犀草素(6),5,7,4′-三羟基-6-C-[a-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7),5,7,4′-三羟基-8-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8),异牡荆素(9),牡荆素(10),苯甲酸苯甲酯-2,6-二-O-β-D-吡喃葡糖苷(11),(2R,3R,5R,6S,9R)-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醇-2-O-β-D-葡糖苷(12),(2R,3R,5R,6S,9R)-3-羟基-5,6-环氧-乙酰-β-紫罗兰醇-2-O-β-D-葡糖苷(13),ficustriol (14),(6S,9S)-玫瑰花苷(15),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2α-O-β-D-葡糖苷(16),icariside B1 (17),sammangaoside A (18),3-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19)。化合物11、12、13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非达霉素     
非达霉素(fidaxomicin)于2011年5月27日获得 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 Dificid。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又名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非达霉素是近年来由Optimer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窄谱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中文化学名称:3-(((6-脱氧-4-O-(3,5-二氯-2-乙基-4,6-二羟基苯甲酰基)-2-O-甲基-β-D-吡喃甘露糖基)氧基)甲基)-12(R)-[(6-脱氧-5-C-甲基-4-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吡喃塔罗糖基)氧基]-11(S)-乙基-8(S)-羟基-18(S)-(1(R)-羟乙基)-9,13,15-三甲基氧杂环十八(碳)-3,5,9,13,15-五烯-2-酮;英文化学名称:3-(((6-deoxy-4-O-(3,5-dichloro-2-ethyl-4,6-dihydroxybenzoyl)-2-O-methyl-β-D-mannopyranosyl)oxy) methyl)-12(R)-[(6-deoxy-5-C-methyl-4-O-(2-methyl-1-oxopropyl)-β-D-lyxo-hexopyranosyl)oxy]-11(S)-ethyl-8(S)-hydroxy-18(S)-(1(R)-hydroxyethyl)-9,13,15-trimethyloxacyclooctadeca-3,5,9,13,15-pentaene-2-one;分子式:C52H74Cl2O18;分子量:1056.43;CAS登记号:873857-62-6。  相似文献   

18.
夏至草中两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佳  陈玉婷 《药学学报》2002,37(3):186-188
目的研究夏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柱法对夏至草的黄酮部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出2种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7-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芹菜素苷(I),7-O-(3″,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芹菜素苷(II)。结论I和II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关键中间体——(2'4,″-O-双三甲基硅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1-甲乙基)]肟的"一锅法"合成工艺。方法以9-(E)-红霉素肟为原料,在内酰胺盐酸盐的催化下,与2-乙氧基丙烯进行醚化反应,再进行硅烷化,即经"一锅法"得到克拉霉素关键中间体。结果与结论目标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确证。该合成路线收率良好(两步总收率为88%)、环境友好,为工业化生产克拉霉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彤  孔德云  李惠庭 《药学学报》2004,39(7):534-537
目的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intermidia A.C.Smith茎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α-L-arabinofuranosylthalictoside (1), 6′-O-β-D-apiofuranosylthalictoside (2), thalictoside (3), icariside D2(4), prinsepiol (5), (+)-1-hydroxypinoresinol (6)和(+)-medioresinol (7)。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的脂肪硝基酚苷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